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2023年07月15日12:34:04 历史 1188

林心平,年仅23岁,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英勇的女共产党员。她在短暂的生命中,以她的勇气、坚定和无私奉献,成为了抗日斗争中的光辉典范。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感受她的勇敢与牺牲,铭记她为国家献出的一切。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林心平,一位年仅23岁的女共产党员,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女性典范。她生于1919年,浙江平阳人。从小就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渴望,并在读书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

1935年12月9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企图"灭亡"中国。林心平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与北平学生走上街头,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运动的影响遍及全国,林心平作为其中的一员,大声表达了国人的愤慨与决心:"宁为吾国鬼,不为异国奴!"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然而,她的英勇行动并未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认同,不久之后,她和几位领头的学生遭到学校开除。但这并没有阻挡林心平投身于抗日事业的决心。她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斗争,并于1936年1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温州师范学校右一林心平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林心平成为八路军上海办事处的机要秘书,始终奔走于抗日一线。1937年11月,她前往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学校里,她不仅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还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军事训练

毕业后,林心平先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浙江省金华特委工作,展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在1940年冬天,她到溧阳新昌协助开辟新区工作,通过办夜学、宣传、发动群众等方式,组织贫农小组、妇抗会和青抗团,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1940年,国民党40师特务营进驻游击区中心,林心平为了抗日事业,扮成失学青年投身特务营,与新四军短枪队合作,将特务营全部编入抗日游击队。国民党一个将领对此感叹:"苏南地区,竟被一个黄毛丫头 '赤化'了!"

1941年,林心平成为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这年的春天,林心平与诸葛慎结为夫妻,他们的爱情在战火中绽放。然而,新婚不久,林心平却告别丈夫,带领六名短枪人员深入官村地区,发动群众。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革命年代,林心平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但无法亲自前往照顾。她写信表达了对父亲身体状况的担忧,并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希望。这封信成为了林心平一家传递思念的桥梁。令她欣慰的是,父亲在一个月后回信,告诉她身体逐渐好转,让她放心在外为革命努力。

1942年5月,林心平生下一个孩子,她兴高采烈地告诉家人,并表示将寄照片回去。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的1942年7月,林心平不幸被日军抓获。敌人对她施以30多种残忍的酷刑,但她始终没有透露任何有用的信息。气急败坏的敌人用钢丝穿透她的身体,将她游街示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写下了“笑汝辈黔驴技穷,甘洒热血化彩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1942年8月8日,林心平壮烈牺牲。敌人销毁了她的遗体,她年仅23岁。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几天,林心平的家人才得知她的牺牲消息。林心平的大哥无法告诉家人妹妹牺牲的细节,只告诉他们:"二妹是一位英勇无畏、至死都没有屈服的共产党员"。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如今,在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校园内,竖立着一座林心平的铜像。这座铜像从上至下分为胸像、承台和底座三部分,底座的尺寸代表了林心平出生和牺牲的年份。林心平的铜像高2.3米,象征着她牺牲时年仅23岁。她的事迹和精神被妹妹林秋芳传承,并用来教育学生们。林心平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她是一位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

巾帼不让须眉:林心平23岁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抗日传奇 - 天天要闻

在此小编向伟大的英雄致敬。

小编也是看到了众多网友对这位革命英雄的评价:怎笑红妆不丈夫,生命不惜自提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