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2023年02月02日19:00:20 历史 3719

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意义极为特殊的一场部队授衔仪式,这是解放军自1965年废除军衔制度以来,重新恢复实施军衔制的标志。

不过,相比1955年的解放军首次授衔,邓小平与中央军委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取消过去的元帅和大将军衔。这背后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解放军首次授衔

在建国前,人民军队是从未有过“军衔”这一概念的,这包含了我党建军之初“官兵平等”的理念。

然而在建国后,人民军队已经从井冈山时期数万红军的规模成长为拥有数百万之众的解放军,部队内部的体系自然也变得繁杂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缺乏标准的军衔制度就成了解放军迈向正规化的阻碍因素。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因此在建国后,中央军委开始组织人手从事解放军评定军衔的工作。虽然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拖延了这一项目,但在抗美援朝胜利后,关于军衔评定的工作再次得到了我军高层的重视。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一次干部集训会议上表态:

“部队正规化已经成为眼下我们的工作重点,必须尽快建立完整的军衔制度,而且要争取在明年的军服上,把军衔标示出来。”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后,解放军于1955年确定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军衔制度。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因此解放军的初代军衔制度大量借鉴了苏联军队的思路,部队共分为6等19级。

其中,帅官分为大元帅、元帅;将官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为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士兵分为上等兵、列兵。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1955年9月,解放军在怀仁堂举行了建军以来首次军衔授予仪式,共有上千余人获得了开国将校的殊荣,同时令后人铭记的“十大元帅”与“十大大将”也授予了在我军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至此,解放军迈出了正规化的一大步。

毛主席废除军衔制

然而,早期军衔制度在为我军带来日渐正规的管理优势时,也在部队里引发了“攀比军衔”的不正之风,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些沉迷于军衔攀比的部队干部为了获得快速晋升的机会,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政治斗争与拉帮结派上,这无疑违背了军衔制设立的初衷。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对此,毛主席在1959年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严厉批判了这一现象:

“部队里有些人现在肩膀上有‘花’了,但他们一场仗都没有打过,如果再搞脱离人民群众那一套,那和旧社会的国民党有什么区别!”

主席话音落后,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主席这番痛批之下的用心良苦。而在60年代初,国内发生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为此,贺龙、罗瑞卿等一批老帅联名向中央请示,下调我军干部的薪资水平,必要时可以调整、废除一些军衔虚高者的不当待遇,一方面营造清廉的部队风气,另一方面减轻部队对国家造成的人力成本。

毛主席对这份计划十分赞成,便将其拿到军委扩大会议上讨论。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与会者不仅赞成这份缩减部队待遇的计划,甚至还提出更激进的废除军衔方案。毛主席对此给出了高度评价:

“那就取消吧!过去红军在井冈山,讲究官兵平等,虽然生活很苦,但每个人都很满意。结果现在有了军衔,有些人就开始讲究吃穿待遇了,这是不好的。所以我赞成走回头路,人民子弟兵的衣服上,有一颗红星、一面红旗就足够了,这才是子弟兵的样子。”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于是,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正式废除了军衔制度。新配发的65式军服上也不再区分军衔级别划分,无论军长、师长、团长还是普通战士,军服上都只有一颗红星与一面红旗,部队内的攀比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根除。

邓小平恢复军衔制度

然而,在废除军衔制度后,解放军内部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难以区分上下级导致的混乱情况。如果说在和平年代,这只是一个造成沟通麻烦的小问题,那么在战争时期,这种混乱有可能令部队付出令人惋惜的代价。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39师112团2连负责守卫代乃地区防线。按照上级要求,这支部队在五天时间里击退了越军十余次进攻,取得了歼敌290余人的战果。

可是,越军的强力攻势也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连长、副连长以及多名排级指战员英勇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112团2连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此时恰好有一支兄弟部队路过,他们得知2连的处境后,特意留下一名副连长暂代指挥身份。

但由于军装统一、识人不清,许多2连的战士都认不出这个新来的临时指挥,这让2连接下来的行动混乱不堪,难以执行后续的协助攻击任务。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而当39师师部的问责传来时,2连的战士们也相当委屈

“我们连根本不认识这个新来的人,和敌人打起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听谁指挥。”

对于废除军衔带来的弊端,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有相当清晰的认识。在1982年军委会议上,邓小平明确表示:“我看军衔制还是有必要搞的。”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恢复军衔制度的重要依据

其一,军衔制可以快速明确官兵上下级关系,减少沟通成本,便于军官指挥作战;其二,军衔制度可以激励部队里的优秀分子;其三,实施军衔制度是满足我军与外界交流的需要。

1988年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却为何下令:取消元帅和大将军衔? - 天天要闻

在邓小平的拍板决定下,恢复军衔制度势在必行。不过,邓小平也指出,恢复军衔制的同时需要避免初代军衔制攀比的不正之风,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缩减军衔等级、加严评定条件,令少数人放弃投机取巧的想法。

在这样的思路下,原本的元帅与上将军衔便被军衔制度设计小组摒弃了。而在1987年解放军公布的新一份军衔等级中,解放军实施的是3等11级的军衔制度,将官为一等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为上尉、中尉、少尉。

在1988年,解放军恢复了授衔制度,并且由刘华清、秦基伟等17名将领获取上将军衔。至此,解放军探索现代正规化的道路取得了又一次重大进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