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2022年12月19日22:40:16 历史 1514

他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用这句话来形容朱棣再恰当不过,有人说他雄才伟略,可与汉武唐宗比肩,也有人说他残忍嗜杀,好大喜功。

那么他到底是绝代帝王还是暴虐之主?今天我们结合史料,一起来看看自带英文名的明成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 天天要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于公元1360年四月,当时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忙得连名字都没给他取,所以说他生于征途,不过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从小就接受严苛的文武教育,父亲对朱棣的磨练,后来再加上一代名将徐达这个岳父的倾囊相授,这些都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洪武二十九年,当时傅友德蓝玉等名将都已陨落,朱元璋命已成为燕王的朱棣独立带兵北征,他沉着领兵,先后生擒孛林帖木儿等十几名北元统帅,还追至兀良哈秃城,打败了守将哈剌兀。朱元璋听闻远方捷报,欣喜的说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的先后去世,朱元璋已经连续三次尝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于是,朱元璋给远在北平的老四一道圣谕,大意是:在我众多儿子中,唯有你智勇双全,如今你三位哥哥都已故去,你是诸王中年龄最长的,以后你带领诸位弟弟屏藩要塞,守护大明朝!你只有这样做,才能顺天意,安朕心。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 天天要闻

毫无疑问,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把朱棣当成辅佐朱允炆的首位藩王,把他当成大明的支柱了。

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朱棣便辜负了朱元璋,他起兵靖难,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也让朱棣从一个枭雄藩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盛世君王。

他作为篡位者,想要证明自己的话,正统地位这方面不占优势,那么就先从治理国家方面着手,靖难之役后,北方地区饿殍遍野,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朱棣通过赈灾减赋,补贴农具,建学堂,兴教化等方式彰显其爱民之心,同时也让百姓得到休养,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 天天要闻

他后来还做了四件对明朝影响深远的事情,接下来我简单盘点一下:

第一件是建立内阁制度。

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让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宰相这个“中间环节”,提高了理政的效率。同时,也对帝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勤政。

这种要求,作为工作狂的朱元璋可以做到,可朱棣志在天下,不想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处理朝政上,于是,他便发明了内阁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请几个秘书来帮自己处理政务。

永乐年间的内阁只是雏形,随着“仁宣”时代的发展,明朝内阁制度延续了200余年,对大明影响深远。

第二件是迁都北平。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虽也考察过洛阳开封、西安等古都,但最终决定还是不迁都。

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他认为,北平是王兴之地,又是汉蒙各族贸易中心和军事重地。再加上北平交通便利,若能控制北平,对北能抵抗游牧名族的入侵,对南能遥控中原。因此,在朱棣的强制要求下,明朝于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

朱棣的迁都,基本上改变了明朝的国运,京杭大运河因此被重新疏通,可谓是造福万民,更直接决定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格局。

第三件是并行厂卫。

朱棣即位不久,便马上恢复了被朱元璋废除的锦衣卫,又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让天下臣民都在厂卫的监控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因得位不正,朱棣监控天下有心虚的表现,但厂卫制度的确也稳固了帝王的统治。至此,厂卫制度成了朱明王朝独有的特色。

第四件是削藩。

朱棣主要是因为朱允炆削藩才起兵靖难的,没想到他即位后削得更狠,因为他深知其中的厉害,若不削藩,君王统治必将受到威胁。因此,朱棣采取了比朱允炆更加高明的削藩方式,朱棣的削藩其实只干了三件事:迁徙、削弱和废除。

这其中,最倒霉的便是宁王朱权。当年朱棣起兵时曾承诺和宁王平分天下,当朱棣登基后,宁王发现自己被骗了,他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被下令迁徙到了南昌,实力大减。因此,朱棣背上了“骗弟”的标签。

这四件事已经讲完,我们再看看朱棣还做了哪些大事。

朱棣是一位马上天子,他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因此在开疆扩土方面要求更高。朱棣曾五次北征蒙古,打得蒙古三大部落不敢南下牧马,不过也因此劳累过度,所以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病逝。

他出兵安南,将越南纳入明朝版图。另外,朱棣驻军哈密,加强了西北地区的统治;辽东抗倭,打出大明的气势。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朱棣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雄主。明朝永乐三年,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始出海远洋,当时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他们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这种庞大的远航舰队,比哥伦布还早80多年。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 天天要闻

最为难得的是,郑和的舰队从没有殖民、抢掠的记录,他每到一地,都在宣扬华夏文明,七次下西洋,让大明和30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

盛世必重修文,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修撰《永乐大典》,花费五年时间,终于修成。该书包罗万象,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棣在位22年,加强君主集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逐渐富足,疆域一再扩大,万国来朝,让明朝的综合国力雄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他俨然创造了一个超级盛世。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一代雄主,夺了侄子皇位,开创了一个盛世 - 天天要闻

梁启超就曾把朱棣和汉武帝唐太宗并列,个人觉得,从政治成就上来说,朱棣配得上这个类比。

然后,后人评价明成祖,总绕不开他血腥篡位的一面,例如,抢侄子的皇位,甚至诋毁朱标,欺骗弟弟朱权,疯狂屠戮忠直之臣等,这些都是朱棣的阴暗面。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我们到底如何看待?

其实,政治成就和阴暗面都是朱棣人生的重要部分,没有办法去忽略。

但这种种事迹,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雄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