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用这句话来形容朱棣再恰当不过,有人说他雄才伟略,可与汉武唐宗比肩,也有人说他残忍嗜杀,好大喜功。
那么他到底是绝代帝王还是暴虐之主?今天我们结合史料,一起来看看自带英文名的明成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于公元1360年四月,当时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忙得连名字都没给他取,所以说他生于征途,不过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从小就接受严苛的文武教育,父亲对朱棣的磨练,后来再加上一代名将徐达这个岳父的倾囊相授,这些都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洪武二十九年,当时傅友德、蓝玉等名将都已陨落,朱元璋命已成为燕王的朱棣独立带兵北征,他沉着领兵,先后生擒孛林帖木儿等十几名北元统帅,还追至兀良哈秃城,打败了守将哈剌兀。朱元璋听闻远方捷报,欣喜的说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的先后去世,朱元璋已经连续三次尝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于是,朱元璋给远在北平的老四一道圣谕,大意是:在我众多儿子中,唯有你智勇双全,如今你三位哥哥都已故去,你是诸王中年龄最长的,以后你带领诸位弟弟屏藩要塞,守护大明朝!你只有这样做,才能顺天意,安朕心。
毫无疑问,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把朱棣当成辅佐朱允炆的首位藩王,把他当成大明的支柱了。
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朱棣便辜负了朱元璋,他起兵靖难,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也让朱棣从一个枭雄藩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盛世君王。
他作为篡位者,想要证明自己的话,正统地位这方面不占优势,那么就先从治理国家方面着手,靖难之役后,北方地区饿殍遍野,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朱棣通过赈灾减赋,补贴农具,建学堂,兴教化等方式彰显其爱民之心,同时也让百姓得到休养,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后来还做了四件对明朝影响深远的事情,接下来我简单盘点一下:
第一件是建立内阁制度。
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让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宰相这个“中间环节”,提高了理政的效率。同时,也对帝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勤政。
这种要求,作为工作狂的朱元璋可以做到,可朱棣志在天下,不想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处理朝政上,于是,他便发明了内阁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请几个秘书来帮自己处理政务。
永乐年间的内阁只是雏形,随着“仁宣”时代的发展,明朝内阁制度延续了200余年,对大明影响深远。
第二件是迁都北平。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虽也考察过洛阳、开封、西安等古都,但最终决定还是不迁都。
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他认为,北平是王兴之地,又是汉蒙各族贸易中心和军事重地。再加上北平交通便利,若能控制北平,对北能抵抗游牧名族的入侵,对南能遥控中原。因此,在朱棣的强制要求下,明朝于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
朱棣的迁都,基本上改变了明朝的国运,京杭大运河因此被重新疏通,可谓是造福万民,更直接决定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格局。
第三件是并行厂卫。
朱棣即位不久,便马上恢复了被朱元璋废除的锦衣卫,又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让天下臣民都在厂卫的监控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因得位不正,朱棣监控天下有心虚的表现,但厂卫制度的确也稳固了帝王的统治。至此,厂卫制度成了朱明王朝独有的特色。
第四件是削藩。
朱棣主要是因为朱允炆削藩才起兵靖难的,没想到他即位后削得更狠,因为他深知其中的厉害,若不削藩,君王统治必将受到威胁。因此,朱棣采取了比朱允炆更加高明的削藩方式,朱棣的削藩其实只干了三件事:迁徙、削弱和废除。
这其中,最倒霉的便是宁王朱权。当年朱棣起兵时曾承诺和宁王平分天下,当朱棣登基后,宁王发现自己被骗了,他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被下令迁徙到了南昌,实力大减。因此,朱棣背上了“骗弟”的标签。
这四件事已经讲完,我们再看看朱棣还做了哪些大事。
朱棣是一位马上天子,他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因此在开疆扩土方面要求更高。朱棣曾五次北征蒙古,打得蒙古三大部落不敢南下牧马,不过也因此劳累过度,所以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病逝。
他出兵安南,将越南纳入明朝版图。另外,朱棣驻军哈密,加强了西北地区的统治;辽东抗倭,打出大明的气势。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朱棣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雄主。明朝永乐三年,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始出海远洋,当时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他们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这种庞大的远航舰队,比哥伦布还早80多年。
最为难得的是,郑和的舰队从没有殖民、抢掠的记录,他每到一地,都在宣扬华夏文明,七次下西洋,让大明和30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
盛世必重修文,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修撰《永乐大典》,花费五年时间,终于修成。该书包罗万象,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棣在位22年,加强君主集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逐渐富足,疆域一再扩大,万国来朝,让明朝的综合国力雄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他俨然创造了一个超级盛世。
梁启超就曾把朱棣和汉武帝、唐太宗并列,个人觉得,从政治成就上来说,朱棣配得上这个类比。
然后,后人评价明成祖,总绕不开他血腥篡位的一面,例如,抢侄子的皇位,甚至诋毁朱标,欺骗弟弟朱权,疯狂屠戮忠直之臣等,这些都是朱棣的阴暗面。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我们到底如何看待?
其实,政治成就和阴暗面都是朱棣人生的重要部分,没有办法去忽略。
但这种种事迹,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