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2022年10月09日21:03:40 历史 1008

“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弄新文化运动的,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这是毛主席在上世纪30年代对著名作家冯雪峰说过的一句话。

众所周知,毛主席和鲁迅一生心连心,虽然不曾谋面但心有灵犀,而冯雪峰便是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几十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图|鲁迅

我们只谈鲁迅好不好?

冯雪峰是鲁迅的老乡,1903年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原名叫福春,有祝福美好之意。

冯雪峰擅长写诗,早在毛泽东还在北大期间,冯雪峰就和汪静之等人出版了诗集《湖畔》从而开始进入了现代诗坛,小有名气。

秋收起义前,蒋介石发动了“412”政变,李大钊同志惨遭杀害,面对如此恐怖的社会环境,冯雪峰依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认识了柔石先生。

得知冯雪峰是个仁人志士,便把介绍给鲁迅,从此冯雪峰便成为了鲁迅的好学生,甚至成为了鲁迅先生最亲密的战友。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图 | 冯雪峰(前排左一)与鲁迅合影

鲁迅先生的学生中,比较出名的除了萧红萧军,恐怕就只有冯雪峰了,但冯雪峰胆子大常常在文坛写一些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多次遭到特务的通缉。

1933年,冯雪峰再次在文坛活跃,他还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宣传部部长,不料被叛徒出卖,危在旦夕,当时周恩来同志得知冯雪峰有危险,决定让冯雪峰马上到中央苏区避险。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红军进行了多次“围剿”,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频繁用飞机轰炸。而上海,尤其是顾顺章叛变后,很多中央的同志都来到了苏区,包括周恩来和博古等人。

这年年底,冯雪峰秘密从上海出发,经过福建最后到达江西瑞金。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图 | 1934年,毛泽东(左一)和警卫员在江西瑞金

中央的同志得知来了一位大作家,便委以重任,让冯雪峰担任中央党校的副校长,在此期间,冯雪峰和毛主席进行过多次交心的谈话。

毛主席本是红军中的顶梁柱,掌握红军的军权,但此时的他一直被博古等人排挤,多次被免去军事职务,但依然是中央政府主席。

毛主席尽管被罢职,但在政府工作上依然兢兢业业,不仅做了大量的调查,还努力抓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时候正好冯雪峰来到瑞金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在当时的苏区,因为白色恐怖的笼罩,接受外界的消息十分的艰难,甚至想要获取一张报纸都极其不易,贺子珍在山下给毛主席带回来的基本都是过时的旧报纸。

面对这样的困境,毛主席决定约冯雪峰谈话,以便了解上海的情况,他们两个人不仅是同志,而且还是一年如故的“诗友”。

在见冯雪峰前,秘书曾告诉毛主席,冯雪峰是鲁迅的学生,和鲁迅的关系很好。这让毛主席十分欣慰,虽然没见过鲁迅,但毛主席多次拜读鲁迅的大作,和鲁迅文章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毛主席还没有去找冯雪峰,冯雪峰便登门拜访,毛主席高兴地对警卫员说:“快去准备好吃的。”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所以在和冯雪峰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有趣地说:“冯雪峰同志,今天我们约法三章,一不说瓜果蔬菜,二不说地主恶霸,我们只说鲁迅。”

那天晚上,毛主席和冯雪峰来了一场空前的对话,两个人的话题只围绕一个人,那就是鲁迅。

这次谈话让冯雪峰大为震惊,他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如此懂得鲁迅,就好像在鲁迅身边生活着一样。

毛主席说:“我在湖南一师就读过鲁迅的文章,后来还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阿Q是个出身落后的农民,缺点也多,但他要求革命啊。”

毛主席的观点十分中立,他说鲁迅对群众的也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他看到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阿Q。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冯雪峰问毛主席原因,毛主席笑着说,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干部,其实一样,对群众的要求有时候不理会,应该读一读《阿Q正传》。

冯雪峰从毛主席的话中听出了大概意思,在艰苦的苏区,想要买一本书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情,更别说鲁迅的书籍了。

从这天开始,冯雪峰就决定想点办法,把一些有用的书籍都弄到苏区。

那天毛主席靠在床边,慢慢地卷着自己的旱烟,冯雪峰说:“主席,你是不知道,鲁迅先生身处险境,不想去上海,也不想去苏联,认为在自己的岗位上,总能打上那么一两枪。”

毛主席听到冯雪峰的话,感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鲁迅啊,他一个人在紧要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我们民族几千年来,要是都有鲁迅的性格就好了。”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难怪毛主席曾说,他和鲁迅先生的心是相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毛主席多次给鲁迅传话,期间都是冯雪峰代为传达,这也促成了毛主席和冯雪峰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你帮我带个礼物

其实早在1918年,毛主席就对鲁迅佩服至极,甚至把鲁迅当做自己的偶像。

青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在杨昌济的推荐下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在这里认识了李大钊。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鲁迅与《狂人日记》(剧照)

李大钊看到毛泽东如此喜欢看书,便说:“原来你就是那个湖南青年毛润之。”随后在李大钊的推荐下,还认识了陈独秀和邵飘萍等人。

当时的鲁迅笔耕不辍,他是《新青年》杂志的主笔,正在闭门创作小说《狂人日记》,毛泽东多次登门拜访各位老师,但就是没有见过鲁迅,成为了一个小遗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江西,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路,在长征路上因为条件艰苦,毛主席很少见到冯雪峰,等到战士们缴获到了好烟,便让警卫员送一点过去。

1935年,红军战胜了一切困难,马上达到陕北,冯雪峰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消息告诉鲁迅先生。但随之而来的是噩耗,瞿秋白英勇就义,冯雪峰悲痛不已。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说:“不仅是你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冯雪峰是一个文人,但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冯雪峰不仅可以跟随部队出发,还能打游击,毛主席在一次大会上就说:“谁说书生不能打仗呢?我看冯雪峰就会打游击。”

这让冯雪峰不禁想起,几年前鲁迅先生第一次听说毛泽东领导千军万马,感慨地对茅盾等文人说:“我在北大就听李大钊说过毛泽东,只知道是个白面书生,没想到现在居然领导千军万马。”

作为前辈,鲁迅对毛泽东的敬佩也是由心而生的。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1936年初,为了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国共两党秘密谈判,为了在上海建立秘密党组织,组织上决定让一个熟悉的人前去。

当时周恩来等人都认为冯雪峰比较合适,他对那面的环境熟悉,而且可以动员鲁迅先生。

当时冯雪峰在上海有四个任务:第一是外交工作,他要和南京方面联系,尽量促成抗日。第二,是要和上海的文人等人,传达一致抗日的想法。第三,建立上海党组织,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第四,便是发挥冯雪峰的长处,大量写文章。

对此毛主席还专门给冯雪峰写过一封信,从历史资料中看,冯雪峰在上海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工作,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因为身在上海,冯雪峰和鲁迅先生的交流就更多了,冯雪峰回到上海后,马上和鲁迅等人取得联系,表明了毛主席的想法,鲁迅对建立上海秘密地下交通站十分支持。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冯雪峰还把红军在长征路上的事情给鲁迅讲了很多,鲁迅先生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也有了创作素材了,可以写一个中篇。”

冯雪峰回忆,每次鲁迅听到毛主席的故事,就觉得特别振奋,鲁迅总是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对毛主席的亲切和信任。

“你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冯雪峰临走时,鲁迅还专门委托冯雪峰,给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带去了礼物,那是鲁迅在病重所编写的瞿秋白《海上述林》还有一个很大的金华火腿,对于贫困的延安来说,这无疑是最宝贵的礼物了。

鲁迅特别说明,并告诉冯雪峰,这是送给“M”的,实际上说的就是毛主席。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这点冯雪峰在1968年写的回忆材料里证实了这件事,他写道:

在鲁迅逝世前不久,大概是1936年9月底,我曾送一只金华火腿和三罐或五罐白锡包香烟,一二十条围巾到西安转延安。

除了带来这些,冯雪峰还带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鲁迅因为长期用笔战斗,身体越来越不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还没有几个月,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病逝,在临终前还在坚持创作,在去世前几天刚刚写完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鲁迅去世的消息震惊了延安,尤其是毛主席,得知鲁迅去世,毛主席马上在延安组织悼念活动,并委托冯雪峰去上海,进行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活动。

在鲁迅先生的治丧委员会名单中,冯雪峰还把毛主席的名字加了进去,可以说在这几百人中,毛主席是唯一一个没有见过鲁迅的人。

也就是在这次去上海,冯雪峰千方百计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并趁着有人去莫斯科之际,把这两个在上海流浪的孩子秘密送到了苏联。

两年后有人从苏联带回来了两个孩子的照片,毛主席得知这两个孩子还好好活着,激动不已,作为父亲他热泪盈眶,心里对冯雪峰等人是满满的感激之情。

然而噩耗传来,皖南事变后,冯雪峰同志在家中不幸被捕,敌人问他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冯雪峰没有说一个字,他说:“要杀要剐随便。”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得知冯雪峰被捕,马上和陈云等人商量,一定要把冯雪峰救出来。

当时董必武先生找到了我党做统战工作的胡秋原,胡秋原动用了各种关系,最后让《前线日报》的同志去监狱营救,这才把冯雪峰救了出来。

出狱后,有人建议他马上去延安避难,冯雪峰表示,是毛主席救了他,他不会这么轻易怕死的。

当时正是重庆谈判时期,冯雪峰秘密潜伏在重庆,搜刮国民党的情报,一有风吹草动就汇报给周恩来,让蒋介石的各种小算盘都没有得逞。

作为一个文人,冯雪峰完全可以和柳亚子等人一样,做一个民主人士,在一起诗词歌赋,喝喝茶聊聊天,但冯雪峰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战士,他坚信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冯雪峰: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国共谈判破裂后,内战爆发,毛主席在延安期间,冯雪峰多次去送书,大多数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毛主席说:“鲁迅的书应该让每个人都读一读。”对此毛主席还专门说过:“我没有《鲁迅全集》,有的是几本零散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足以见毛主席对鲁迅作品的喜爱。

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可以看到鲁迅的书这是一件难事,多亏了冯雪峰的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出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以及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这是毛主席对冯雪峰的高度信任。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可以肯定的是,冯雪峰是有才的,他的《真实之歌》曾得到过毛主席的夸赞,毛主席说:“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

比起丁玲,冯雪峰的才气可谓略占上风,或许这也是丁玲爱上冯雪峰的原因,有人问过丁玲,你最怀念什么人?

丁玲坦白说:“我最怀念的是雪峰。”早在1927年和冯雪峰相识后,丁玲就对冯雪峰一见钟情,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或许正是因为冯雪峰的影响,丁玲在文学创作上也是剑走偏锋,甚至冒着危险要去战场上寻找素材,难怪毛主席还专门写诗夸赞: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950年后,冯雪峰被调入北京工作,他先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等职。

有人问冯雪峰,毛主席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冯雪峰说:“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伟大战略家,诗人,他往往可以力挽狂澜,拯救革命于危难之际,他是当之无愧的领袖,谁也不能和他相比。”

而最让冯雪峰佩服的是毛主席对读书这件事一生的挚爱,毛主席和冯雪峰多次谈到的《阿Q正传》毛主席十分喜欢。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比如1959年庐山开会期间,毛主席就在讲话中谈到《阿Q正传》,他说:“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给条路走,不要像《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不准别人革命。”

毛主席希望干部们借鉴阿Q精神,好的要吸收,不好的要摒弃,他说:“《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过很多同志都看这篇小说,看过了再看一遍。”

《鲁迅全集》出版后,毛主席马上让秘书张玉凤去把这本书买回来,毛主席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书上都有他的批注,密密麻麻。

1961年在纪念鲁迅80诞辰时,毛主席还连写了两首诗悼念鲁迅: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1974年后,毛主席的视力下降,眼睛出现了问题,为了让毛主席看得更清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印发了大字本的《鲁迅全集》。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图|晚年毛主席

当时为毛主席看病的医生叫唐由之,毛主席得知这个名字马上就想到了鲁迅的诗句,他说:“你这个名字好啊,我猜你父亲一定读过鲁迅的诗句。”

唐医生不解,毛主席索性就默写了下来,原来是鲁迅先生的《悼杨铨》,其中有两句就是: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从毛主席病重一直到逝世,那本大字本的《鲁迅全集》一直摆在他的床头,张玉凤回忆,毛主席逝世后,他的桌子上还摆着翻开的大字本《鲁迅全集》。

而和毛主席因为鲁迅结缘的著名作家冯雪峰先生,在1976年1月校订完《鲁迅日记》后,因病逝世。

1936年,得知红军到了陕北,鲁迅激动道:快帮我给毛主席带个礼物 - 天天要闻

纵观当时的文艺界,不仅是鲁迅和冯雪峰,更有艾青、萧军、丁玲、周扬等文人墨客和毛主席关系很好,这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是毛主席对文艺事业的关注。

对于冯雪峰来说,他们和毛主席不仅是战友,是革命同志,是诗友,更是一种师长的关系,毛主席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位和蔼的精神导师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闻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诞辰126周年纪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一文整理·深度阅读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闻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黄裕生,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难降临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认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问题,而永远看不到苦难的制造者,甚至还站在制造苦难的人一边,对那些批评苦难的制造者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
哀悼!她走了,幸存者仅剩7人 - 天天要闻

哀悼!她走了,幸存者仅剩7人

5月7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获悉5月7日凌晨1时许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小瑞奶奶1930年生于湖南华容1943年春夏之交13岁的她不幸被进村日军抓获日军将掳掠而来的女性
陵水文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陵水文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5月7日,陵水文罗加工物流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项目整体的85%。记者在一、二期项目现场看到,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团队正紧锣密鼓推进后续建设工作,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据介绍,该产业园一期项目为文罗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商业配套项目、热带果蔬深加工中心、农副...
一见·历史与未来,一对跨越十年的关键词 - 天天要闻

一见·历史与未来,一对跨越十年的关键词

循着习近平主席的足迹,感悟文以载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历史”与“未来”,一对关键词,跨越十年,昭示...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闻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网成都5月8日电 (贺劭清 杨勇)羌绣亮相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歌舞剧《风从羌山来》赴柏林艺术节演出……记者8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近年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力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推动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绣娘绣羌绣资料图。...
小货郎救助3000红军,多位开国将军获救,政府寻觅多年 - 天天要闻

小货郎救助3000红军,多位开国将军获救,政府寻觅多年

陈廷贤带路红军脱险1934年,3000名红军在河南卢氏县面临敌军包围。一位名叫陈廷贤的年轻卖货郎主动带路突围。陈廷贤1911年生于山西贫苦家庭,13岁时为帮家计,开始挖盐贩盐,后来在河南卢氏县定居,学会糕点手艺后转行卖糕点,常在豫陕交界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