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
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
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但是执掌家里中馈开支的,却不是周树人自己的媳妇朱安,而是二弟周作人的日本老婆羽太信子。这个不正常现象,就是造成其后一切矛盾的根源。
而在具体的居住分配上,当时大哥周树人住在第一排倒座房的最右边,以书房兼做自己的卧室——鲁迅家这个三进院的独特之处,就是倒座房之前还有一个巨大的前院,让倒座房实质性成了第一进的正房,前院实际上是家里的前花园。鲁迅在这里居住和写作,可以说是非常舒适的。
而在二进院的正房里边,东屋住的是鲁迅的母亲,西屋则是住着妻子朱安(周树人和媳妇是分居的),这里是整个四合院里居住条件最好的,而且是全家的中心。另外的东厢房住着仆人,西厢房则是藏书室。而在二进院和三进院之间,是没有院墙和穿堂的,是完全敞开式的。兼做厨房的东厢房,则是在北山墙上开门的,所以全家人一起去东厢房吃饭的时候,是能看见三进院后罩房的。
至于老二和老三这两家,则是住在三进院的后罩房里面。老二一家五口挤在中间的三间,老三住在西屋的三间,东屋的三间则是客房,很长时间里都住着鲁迅的友人爱罗先珂。从这个住屋分配上,我们就知道这个大家庭以谁为主,以及谁的地位高了。
而二儿媳羽太信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接了过来,后来更是直接嫁给了三弟周建人。这样她们兄妹二人既是姐妹又是妯娌,从此成了家中后宅的实际掌权者。
但是到了1921年,三弟周建人离开北京去了上海工作。这个时候全家能挣钱的男人,其实就剩老大和老二两个了。而执掌中馈的二儿媳羽太信子花钱如流水,主要出钱的大哥周树人就出言规劝了她,从此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
而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之间关系的恶化,则是来自于周作人这个日本老婆的挑拨。她说周树人偷看她洗澡,然后周作人就真的信了。他给自家大哥写了信,信中是这样说的: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于是作为最大出资者的大哥周树人,从此不再踏入三进院,甚至为了避嫌也不去二进院的东厢房吃饭,而是自己一个人在倒座房用餐。过了不久之后,他就带着自家媳妇搬了出去。
而从前面的住屋分配我们就能知道,住在前院倒座房的大哥想要看到三进院后罩房的二弟媳洗澡,是要先绕过正屋的母亲和自家媳妇,然后再躲过住在西厢房的佣人,明晃晃站在毫无遮挡物的三进院里面,当着老二老三全家人的面往中间的屋里看……这有可操作性吗?要是真能做到的话,三进四合院这种为了隔绝内外、分清男女大防才创立的大宅,可就完全没有存在意义了啊。
所以关于这个事情的真伪,其实是一望而知的。这种污蔑出来以后,当时就连家里的老母和妻子朱安,那也都是完全不相信的。朱安迅速跟随鲁迅搬离了八道湾胡同,老母也则是因为鲁迅新居太小,就还在八道湾暂住了一段时间。等到老大又买了新房之后,老人立马就从四亩地的大三进四合院,搬到了老大新家那小小的一进四合院去住,更是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周作人之所以能相信自家日本老婆的这种谎言,很大原因就是利益!在赶走大哥一家和母亲之后,这个占地四亩的三进四合院,就成了他自己一家独自说了算的私产了!他们老二一家就可以从狭窄的三进院后罩房,搬到二进院的正房居住了。至于三弟周建人的日本前妻及儿女,则仍然居住在三进院的三间后罩房里面。
而老二一家不仅赶走了大哥和母亲,对于老三子女的养育明显也是有问题的。周作人后来当了汉奸,使周建人的幼子周丰三在学校被同学们骂为汉奸家属,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内心痛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1941年3月24日,周丰三用周作人警卫的手枪在家中自杀,当时年仅19岁。
一辈无好妻三倍无好子,古人诚不欺我啊。娶了这么个女佣出身的日本媳妇,被折腾的兄弟反目不说,自己还做了汉奸,甚至祸害了第三代,教训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