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2025年05月04日23:32:27 历史 1854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

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

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很多人这时候才意识到:他虽然人还在香港,却早就把“家底”搬去了英国。

有时候看李嘉诚的资产分布,你会有种错觉:他是不是把英国当成自己家了?

不是错觉,是事实。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说起李嘉诚的“跑”,可不是最近才开始的事。

早在1990年代,他就开始慢慢把核心资产往外转。

最明显的转折点,是2015年。当年,李嘉诚一口气把旗下公司全都重组,从此“长和系”正式把总部搬到了开曼群岛

“唉,英国人起码讲规则。”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而这话的背后,其实是生意人的冷静计算。什么地方的钱好赚,什么地方政策稳定,就去哪里。

从塑料花起家的他,可能最懂“转身”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李嘉诚最厉害的,不是他有多少钱,而是他知道,钱从哪里来。

做生意的都知道,有两种买卖稳赚不赔:

一种,是别人天天要用的; 另一种,是别人没你不行的。

李嘉诚就选了这两种。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2010年,他花58亿港元,买下了英国电网公司。换句话说,从那天起,英国人每天开灯、用电、看电视时,口袋里的钱就在流向李嘉诚。

2012年,他又砸了24亿港元,买下英国的水务公司。英国很多地区的自来水,也归他家管。

2016年,英国脱欧,英镑大跌。李嘉诚趁机低价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靠着能源危机,2022年单日利润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香港商人,能买下英国的基础设施?

其实,在欧洲,基础设施私有化是早就存在的事。但像李嘉诚这样大包大揽,连成一片的,确实少见。

而且不止是能源,连电话、铁路、港口,他都没落下。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疫情那两年,英国政府财政紧张,不得不延后很多工程、停摆一些项目。

可有一样东西不能停——铁路。

而英国的部分铁路,就归李嘉诚名下。

即便英国政府没钱了,铁路还得照常运营,这意味着什么?李嘉诚依旧坐收租金。

还有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费利克斯托港,每年有400多万个集装箱进出,也归李嘉诚家族控制。

不少英国人自己都开玩笑说:“这国家的命脉,好像都交到了李嘉诚手上。”

有人说,李嘉诚能有今天,不仅是会算账,更会下“笼络棋”。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他在英国的地位,不仅仅是商人,更像个“贵族”。

剑桥大学癌症中心,是李嘉诚捐的钱建的。

帝国理工的创新研究楼,也刻着“李嘉诚”的名字。

就连英国女王,也曾为他颁发“爵士勋章”。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人家有爱心、做慈善啊。

话虽没错,但李嘉诚的“慈善”,更多时候是策略。

用钱换口碑、用口碑换政策支持。商人不图慈悲,图的是通行证。

别看英国法治严明,李嘉诚也照样在规则里玩出花来

他旗下大量公司,都注册在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地,避税节省的资金高达数百亿

通过这些离岸结构,不仅能省税,还能避开监管、便于转移资产。

所以当福布斯说他身家“只有”373亿美元时,业内很多人都笑了。

你数得出来的那部分,是李嘉诚愿意给你看的那部分

他掌控的英国能源、电信、水务公司,很多都没上市,真实市值被严重低估。

保守估计,他的实际身家,可能早已突破1.1万亿港元。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你以为他只会买?

那你太小看这位“李超人”了。

他还非常懂得——什么时候该卖。

2022年,他突然卖掉伦敦金融城的大楼,价值7.29亿英镑。这不是第一次。三年时间里,他在英国卖掉的资产,总价值超过2000亿。

为什么卖?

“太值钱了。”他儿子李泽钜简单说了一句。

而背后的真实含义是:英美对外资越来越审慎,尤其是中国资本。继续控得太多,容易惹麻烦,不如趁高抛售。

他卖的不是楼,是时间窗口。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现在的李嘉诚,已经96岁了。

他的商业帝国也到了传承阶段

长子李泽钜,接过集团大旗之后,一直在“瘦身”——卖楼、卖公司,控制风险。

孙女李思德,才28岁,已经执掌千亿能源资产,还投资了Zoom、Facebook科技股

他们还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在越南炒地皮,步步为营。

这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但业内其实心知肚明:

李嘉诚的“个人魅力红利”,下一代未必能延续。

李泽钜稳健,但缺少父亲那种政商斡旋能力。

一旦英国政府进一步收紧政策,这个庞大的帝国,可能就要“分拆”求生。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李嘉诚的发家史很简单。

1960年代,香港做塑胶花生意的人很多,他敏锐察觉市场即将饱和,果断转型做玩具。

后来又做地产业,一手打造长江实业,成为香港地产王。

再后来,1997年金融危机前,他就开始大规模抄底欧洲。

靠着一次又一次的提前预判,他不断把自己推向财富巅峰。

2003年SARS、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他都能做到逆势投资、精准布局。

这一切背后,是他对风险的极端重视,以及超强的商业嗅觉。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很多人说,李嘉诚活成了“商人的极致”。

但任何事情,一旦走得太远,总会引来反弹。

这次的港口风波就是个信号——国家利益不可触碰。

他在香港挣了大半辈子的钱,香港人的房租、电话费、电费,很多都流向他家的口袋。

可如今,一旦被认定为“对国家没有贡献”,连“李超人”的身份也保不住。

“晚节不保”,四个字,说起来轻,落下来重。

对李嘉诚来说,现在比财富更重要的,可能是怎么收尾。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从一个靠卖花养家的穷少年,到掌控英国命脉的亿万富豪,李嘉诚的确是一代传奇。

但传奇,不只是数字的叠加。

是一种时代记忆,一种人性展现,也是一种警示:

做生意可以无情,但不能无义。

有时候,最难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赚了钱之后,怎么被人记得。

而李嘉诚和他的子孙们,还要面对一个问题:

这份财富,能延续多久?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 2024年8月16日 《李嘉诚旗下财团购入英国32个风电场》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第16期 《在香港赚翻了的李超人,在英国也赚了吗?》

新文化报 2016年2月6日 《李嘉诚收购英国电信公司遭英国官方要求封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