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2019年12月23日11:25:09 历史 1867

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人员。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官宦则全为被阉割之后,失去房事能力的人。宦官在中国历史上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到了明朝时期,对于年老的太监又称“伴伴”。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说起宦官,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来说,宦官的历史由来已久,从秦朝的赵高,到明代的郑和,再到清末的李莲英。宦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至于,它是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已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它并非中国所独有,在世界上的众多历史古国中,都曾存在过。

在距今几千年的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代表作《希腊波斯战争史》中,就有对宦官的描述。按照书中记载:那时的宦官主要来自于东方的波斯帝国,当地人觉得与正常人相比较,失去功能的宦官更可靠一些,无独有偶,许多中国皇帝也是这样认为的。

在大流士在位时期,他曾多次要求周边地区,向其输送阉割过的男童,以做特殊之用。一批有五百人,由此见得,宦官文化在当时的波斯也是极为盛行的。除此之外,与波斯隔海相邻的希腊,也有许多商人干着类似的勾当,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把一些儿童拐卖过来,将其阉割之后,高价卖给皇宫以牟取暴利。

这些人手段之残忍,行事之诡秘,与现在的那些人贩子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与汉晋同时期的古罗马帝国,宦官也并非罕有之物。

根据相关资料,在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间,众多官员中就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宦官。克劳狄乌斯的继任者尼禄,更是将一个小男孩阉割之后,将其娶回了家,把他等同于一名正常的女性来对待。

众所周知,尼禄是一名非常残暴的君主,在位时期,行事残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及几任妻子,处死了诸多元老院议员;同时,亦奢侈荒淫,沉湎于艺术、建筑等事。甚至,为了监视人们的一言一行 ,他设立了许多的特务组织,并将其交给一名宦官来掌管,就如明朝时候的东、西两厂一般。

除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古代的非洲也有着类似宦官的存在,这也许会出乎一些人的意料。按照笔者所查到的资料,在古埃及,净身这种事情与祭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不过,因为那时候的历史与现今相隔太过遥远,这种说法,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一些间接的证据。有人就从一些考古研究中推断出:古埃及时候的一些祭司,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会在祭拜之时,自愿阉割。而这里面的因果缘由非常复杂,这里因为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展开了。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前面我们说了,宦官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那么,亚洲地区除了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是否也存在宦官呢?

答案是肯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会提到。

在美国权威教授希提所写的《阿拉伯通史》中,就对此问题有过相关的描述。根据书中描写,与古代中国一样,宦官在阿拉伯帝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不过,他们的这种制度,并不是从中国传来,而是来自于东罗马。

在阿拨斯王朝时期,眷属、宦官和高级官员,所住的地方占到了巴格达城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料中提到:那时候有许多太监是白种人,被称为塞拉里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黑人太监,这些人负责掌管着嫔妃们的饮食起居。因为,他们都是一些被阉割的人,所以,皇帝对他们非常放心。

奥斯曼帝国的宦官,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出名的,在奥斯曼时期,白人太监权力极大,不仅负责教育帝国的官员,还负责保卫苏丹的私人仓库,权力之大可以说是一时无两。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在印度,有一个名叫“海吉拉斯”的特殊群体,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通过一些宗教仪式被阉割。

但是,与中国那些可以出入宫门的宦官不同,“海吉拉斯”在印度的社会地位并不算太高,他们与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一些宗教活动中可以为人祈福。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则为主流社会所排斥,生活状况可以说是非常悲惨。甚至,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类群体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因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和朝鲜在古代也是有宦官的,元朝末代的皇帝元顺帝有一名叫朴不花的太监,就是一名朝鲜人。相传,朴不花与当时的皇后奇乘娘从小就认识,且互有爱慕之情。后来,因为意外,奇氏被元朝皇帝选入宫中,朴不花为了能跟随奇氏,自愿以阉人的身份进宫服侍奇皇后。

可以说,他是为了爱情才当的太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国籍宦官。对朴不花,历史上还有过评价,李国凤就说道:“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渐不可长,众人所共知之,独主上与殿下未之知耳。”

而越南的的情况与朝鲜类似,当时,明朝皇帝不断地向朝鲜、越南索要阉人,使得明朝宫中的许多太监都来自于这两个地方。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但日本却是一个例外,因为,日本是没有太监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日本和欧洲相似,皇家内官近侍是贵族官位进阶的一环,简而言之,伺候天皇的都至少是贵族,尤其是核心侍从,出身一般都是比较显赫的,极少有平民,那自然就没有以阉人充内侍的可能性了。

而且,日本因为佛教的绝对主流地位(明治之前确实如此),因此出家其实非常普遍,但因为最早戒律体系的不同,所以日本僧人充俗务的限制很小,这时候僧人就成为近侍的一大重要来源(比如秘书等性质的内侍),因为戒律,所以,一定程度上就约等于宦官了。

还有就是,我国古代有“天子不近刑余之人”的说法,用阉人照料皇室的生活,其实,是不合礼法的。日本就是一个分封制国家,天皇完全被架空,显然,没有必要花费庞大代价来建立一支阉人队伍。而且,日本天皇也没有许多的后妃需要阉人看着 。

只有中国有太监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且至今这一群体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可以说,宦官在中外历史上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命运悲惨,但是,他们却利用了与皇室的亲密关系胡作非为,甚至,是掌握朝政,使得国家一度陷入混乱。

而这种宦官制度,也造成了无尽的痛苦,酿成了无数的惨剧。

参考资料:

【《汉唐史论稿》、《中国古代的宦官:宦官的历史》、《宦官的秘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