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2022年07月01日13:33:17 历史 1980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他于1925年亲手创建大悟第一个党支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地高声朗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诗句。鼓舞前来与他们告别的乡亲们,号召人们坚持革命、勇往直前……”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在大悟县高店乡汪洋村党支部会议室里,黄世鹏给年青干部讲红廉党课。

6月30日,在建党101周年来临之际,在大悟县高店乡汪洋村党支部会议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一场特殊的红廉党课正在进行中。

夏日炎炎

阻挡不了台上宣讲人的热情

语言清晰

时间地点和人物记得丝毫不差

你很难想象

他就是89岁高龄的

大悟“红色爷爷”黄世鹏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黄世鹏与高店乡年青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只要组织需要,还能走得动,

我就能坚持讲下去。”

黄世鹏说

不能让后代忘了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30多年来,黄世鹏拄着拐杖走在红色故事宣讲路上。

从1986年开始

他深耕大悟老区红色文化

36年来

写下红色故事笔记150多万字

参与编写各类红色书籍20多本

宣讲红色文化超过500场次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几十年如一日,黄世鹏养成了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的习惯。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黄世鹏是土生土长的大悟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19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村小学老师、化肥厂厂长、大悟县县长等职务,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述大悟的革命故事。

为了更好地宣传革命故事,从1986年起,黄世鹏开始系统地收集革命先辈的事迹,并加以整理。好几本记满了革命故事的工作手册已泛黄,但他却视为珍宝。

上个世纪80、90年代,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幸和一些红色故事的当事人共事。“包括曾经在大悟籍或在老区战斗过的李先念、任质斌、程世才、周志坚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及认识的红色革命家,黄老如数家珍。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黄世鹏时不时摸下胸前党徽。

在府前社区举行的一次支部活动上,黄世鹏全程脱稿讲述了一段关于“双桥大捷”的革命战斗故事,细节分毫不差,让人叹服。

黄世鹏党史知识丰富,宣讲生动自然,大家都喜欢听。后来,县里只要有党组织活动,就会请他讲上一段。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从张书田开仓放粮救济穷人的故事开讲,分享成才立志的成长历程;面向社区群众,他从丰王店歼灭战、大悟山保卫战谈起,解读军民鱼水情……慢慢地,请他讲党史的单位越来越多,宣讲的平台也越来越广。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2021年2月5日,黄世鹏在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给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宣讲红色故事。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36年来

大悟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

黄世鹏宣讲党史的足迹和声音

根据不完全统计

从1986年至今

黄老义务为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

讲党史和红色故事500余场次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2019年9月30日,黄世鹏受邀参加大悟县烈士纪念日活动。

除了义务宣讲大悟的革命历史

他还专注收集整理革命故事和

革命遗址修复利用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黄世鹏在大悟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该馆陈列内容。

自2015年起,黄老不顾年迈病体,与大悟县委宣传部3名年轻人,实地考察一批革命旧址、遗址,三年后成功组织撰写了30万字、40篇大悟红色经典小故事,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对全县党员干部革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受其影响,“红色高地”建设带动了研究热、出书热、电视专题解说热,一批党史专家、民间研究人员纷纷参与。刘华清、程世才、黄立清等一批将军后代也相继出版了将军们的革命传记、事迹,将书籍无偿送回大悟,用于红色传承。

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89岁“红色爷爷”,这件事一做就是36年! - 天天要闻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文勇 特约记者龚红焰

制作:湛开丛

出品:孝感日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