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果感染了,哪些情況可以居家治療?
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且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基礎疾病處於穩定期,無嚴重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
二、居家治療對居住環境有何要求?
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居家治療人員儘可能在家庭相對獨立的房間居住,使用單獨衛生間。
三、居家治療應準備哪些用品?
家庭應當配備體溫計(感染者專用)、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四、居家治療期間該怎麼做?
居家治療要做好健康監測和對症治療,控制外出,做好個人防護,按相關防疫要求進行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做好感染防控等。
五、居家治療人員如何進行健康監測?
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
六、應如何進行對症治療?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症處置或口服藥治療;
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超量使用解熱鎮痛葯;
有需要時也可聯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微信視頻會診等形式進行遠程醫療諮詢;
無癥狀者無需藥物治療;
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七、哪些情況下需要轉診治療?
呼吸困難或氣促;
經藥物治療後體溫仍持續高於38.5℃,超過3天;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餵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情況;
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八、居家治療期間能否外出?
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
九、如確需外出就醫如何做好防護?
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後再點對點返回家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居家治療期間如何做好防護?
盡量不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
每天開門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
準備食物、飯前便後、摘戴口罩等,應當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
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後應當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療人員日常可能接觸的物品表面需及時清潔消毒,感染者個人物品單獨放置;
如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治療人員每次用完衛生間均應消毒;
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
十一、哺乳期母親能否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如居家治療人員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十二、居家治療期間如何進行抗原檢測?
居家治療人員需根據相關防疫要求進行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
可以按照說明書要求和流程自行進行檢測和結果判讀;
也可聯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在其遠程指導下完成檢測和結果判讀。
十三、符合什麼條件可結束居家治療?
癥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癥狀,自測抗原陰性並且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Ct值≥35(兩次檢測間隔大於24小時),可結束居家治療,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十四、可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取哪些幫助?
應了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諮詢電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小時值班,必要時可提供核酸抗原檢測指導,對有需要的人員給予必要的對症治療和口服藥指導;指導急危重症患者做好應急處置,並協助儘快閉環轉運至醫院治療。
十五、如果感到焦慮、擔心等應如何處理?
焦慮、擔心等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可通過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減輕壓力;可通過與家人、朋友電話、網絡交流和溝通,獲取社會支持。不要採取指責抱怨、發脾氣、衝動等不良方式,特別是不要試圖通過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需要幫助時,可撥打心理諮詢熱線或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

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

猜您喜歡
策 劃:余仕勇
監 制:董兆昕
主 編:楊 璽
編 輯:曾玉峰 劉正綱 羅志成 李晨浩
來 源:寧夏武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