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2025年07月04日15:52:04 健康 1960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我爸剛做完肝癌手術,現在恢復還挺好,是不是就算挺過來了?」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病房門口,一個穿灰色T恤的中年男人站在走廊盡頭,看着手裡的出院記錄。他是個典型的技術崗,話不多,做事嚴謹。

這次面對父親的術後安排,他查了很多資料,心裏有期待,但又始終沒法放下那個困惑。

很多人以為,手術做完,腫瘤切乾淨,就算結束了。但在肝癌這件事上,手術只是階段性手段,不是終點。

腫瘤被切除,不等於腫瘤機制被終結。臨床統計很清楚地表明,肝癌術後複發率極高。5年複發率超過70%,其中一半發生在術後2年內。

這並不意味着手術沒用,而是說手術解決的是「肉眼可見」的問題,身體里那些「看不見的邏輯」還在持續。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肝癌本身就不是孤立事件,它往往是長年慢性肝損傷、細胞異常增殖、免疫失衡、代謝紊亂共同導致的結果。

只切掉病灶,不重構機制,這些因素依然會推動另一次變異。

術後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肝臟本身的基礎狀態。多數肝癌患者原本就伴有肝硬化、慢性乙肝或脂肪肝

手術雖然切掉了病灶,但剩下的肝組織並不是健康肝,而是已經受損的功能組織。在這種基礎上,一點點代謝負擔或毒性刺激,就可能誘發新一輪細胞應激反應。

而這個時候,肝臟的再生能力會被誤解為「恢復力」。確實,肝是唯一一個能部分再生的器官,但這不是無代價的重建。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如果術後生活節奏沒有控制好,肝臟細胞在再生過程中更容易出錯,尤其在高氧化環境下再生,會增加DNA突變率。複發,其實就是這個過程中出錯的表現。

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術後的免疫穩定性。很多人以為自己恢復得快,活動量增加,吃飯正常,就說明免疫系統強。但事實是,免疫狀態不是靠感覺評估的。

T細胞活性、自然殺傷細胞數量、外周血單核細胞功能,這些才是真正的指標。

而這些指標,在術後3個月內往往處於低水平。手術本身是一種應激事件,會造成術後短時間的免疫抑制,這個窗口期如果被病毒、毒素或炎症因子干擾,很容易出現微小殘留灶復燃。

一項涉及1826例肝癌術後患者的研究指出,那些術後3個月內出現輕微肝酶波動的人群,在兩年內複發率高出37%。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而大部分人當時都沒有任何明顯癥狀,甚至體感良好。這種「無感應激」是最難察覺的複發前信號,只靠臨床表現很難抓住。

術後是否複發,還和術前的腫瘤異質性有關。同樣一個腫瘤,切下來以後,不同區域的基因表達可以完全不一樣。

比如有些區域HER2表達強,有些區域p53突變活躍,這些不均一的分子特徵,決定了哪怕切得再乾淨,也可能殘留一些「潛伏性細胞」。它們並不是立即複發,而是在免疫機制放鬆時重新激活。

而最容易被忽視的行為,是術後進補。

很多家屬擔心身體虛,開始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密度的食物來「補」。但這些補法沒有考慮肝臟實際負擔。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病人在術後一個月內攝入了遠超肝臟代謝能力的蛋白質,結果出現轉氨酶持續升高、膽紅素波動、肝區不適,而這些就是肝細胞修復被壓垮的早期信號。

補進身體的是營養,但肝處理不了,就會變成內毒素刺激。這種刺激不是一次性的問題,而是讓細胞處在「代謝過載」的狀態。

正常人攝入過多蛋白,腎臟還可以代謝部分氮負荷,但對術後肝功能受限的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肝功能受損人群每日蛋白攝入超過體重每公斤1.2克時,血氨濃度平均升高26%,並伴有輕度認知下降。

這種狀態長時間存在,就會形成「代謝性腦病」的前兆,免疫功能也會同步下滑。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術後管理還必須關注心理層面的調節。不少患者術後心態發生巨大波動,有些人覺得已經切乾淨,開始放鬆,有些人則進入持續焦慮狀態。

問題是,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細胞應激反應。慢性緊張會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水平持續升高,這兩種激素會抑制細胞免疫系統的活性,特別是自然殺傷細胞的數量下降最明顯。

研究顯示,情緒壓力評分高的患者在術後6個月內NK細胞活性下降超過40%,而NK細胞是清除微小腫瘤殘留最關鍵的免疫細胞

這類患者的複發率明顯高於情緒穩定組。而且這種狀態不容易通過常規手段調整,很多人自以為自己「沒事了」,其實身體已經進入防禦下降期。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很關鍵——腸道菌群

這個在傳統腫瘤管理中往往被忽視,但在肝臟腫瘤術後顯得尤其重要。

肝臟和腸道之間存在「腸-肝軸」通路,腸道菌群結構變化會直接影響肝臟炎症水平。

一些研究指出,術後腸道內雙歧桿菌乳酸菌比例下降,條件致病菌如大腸桿菌艱難梭菌上升,會促發腸道通透性增加,內毒素容易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引發Kupffer細胞激活。

既然肝癌術後這麼容易複發,那有沒有一種非侵入性、可長期監測的方法,能更早發現複發苗頭?

答案是有的——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這是近年來發展出的高靈敏度監測手段,通過抽血捕捉血液中極微量的腫瘤DNA片段,可以在影像學出現異常前2到5個月發現微小病灶複發的信號。

一項發表於《Nature Medicine》的臨床研究顯示,肝癌術後定期ctDNA篩查的患者,其早期干預率提高了68%,而整體生存期平均延長了11.2個月。

這項檢測對早期無癥狀複發極具價值,而且可以做到動態監測,無需重複影像或侵入性操作。

特別適合術後兩年內高風險人群使用,比常規的AFP更敏感。很多醫生已經將其納入術後隨訪標準流程。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柴玉婷,郭亞榮.肝癌切除術後複發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J].醫學研究雜誌,2024,53(10):23-27.

肝癌手術一做,就萬事大吉?醫生直言:這4點必須警惕,小心複發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裏」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裏」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 天天要聞

告誡冠心病患者:年過60,寧願吃點肥肉,也別亂吃這4物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