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一代經營哲學大師稻盛和夫與世長辭,同時他的經營哲學也再次掀起熱潮。人們紛紛開始學習更多有關於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希望能夠借用這個屢次創造出經營奇蹟的聖人的經營哲學,來度過一場漫長的行業「寒冬」。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立勝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彥濤同樣不甘於人後,立刻推出了他們合作研究著作的《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在中國》,以期幫助國人們更深刻地學習稻盛和夫經營哲學隱藏的經營密碼。
相比於稻盛和夫自己著作的《心法》、《活法》等書,《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在中國》有着自己獨特的味道,更符合國人閱讀和學習的習慣。如果說前者本人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但有些地方的表述卻不一定有研究人員的專業,以及準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誤認為稻盛和夫是在「熬雞湯」。後者基於兩位作者的大量研究調研,以及自己的理解消化,反芻給讀者的就是條理分明,有理有據的論述性文字。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學習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也能夠帶入自身經驗明白稻盛和夫經營哲學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更能夠將之和大眾都知道的一些國民企業文化做對比,加深對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在中國的可行性的信任和信心。我們的國家從來不缺各種各樣的企業文化,但是卻很缺可以實現企業長青的優秀企業文化。
從去年開始,網絡上就開始傳出一些大廠準備畢業一批人員。而真正的考驗在今年開年伊始,各個公司企業開始迎來畢業潮。雖然各個大廠都很默契地採用了一個溫和的詞「畢業」,來形容裁員,但即使在溫和的詞,也不能更改其內里的殘酷與冷漠。經濟效益好的時候,我們是患難情深的好隊友,是「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的「996福報」。經濟效益不好的時候,你要敢為人先,為組織減少損失,進行自主優化處理,退居「二線」。可是世間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事實上這種做法除了讓無數打工人喪失對企業的信心,也讓人心灰意冷,認為生活已經毫無盼頭,得過且過地苟活一時是一時。這個時候,《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在中國》的出現,就像一劑強心針,給無數掙扎在「畢業」潮中的人一絲希望。能夠帶領破產的日航重整旗鼓,煥發新生機的人的經營理念,或許也可以給正在迷茫中的年輕人重新開始的希望。
可能會有人覺得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只要處於決策層的領導們學習就夠了,和我們普通打工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閱讀過本書之後,我們就會明白,企業並不只是領導人的企業,更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員工的企業。如果員工都不認同企業和領導人,那麼這個企業就一定不可能有什麼長遠發展。
稻盛和夫一開始也並不是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哲學家,他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會恐懼會迷茫。但是他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會在陷入困境時積極去解決,去突破。失敗人人都會經歷,但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堅定地相信自己會成功的過程和結果。稻盛和夫經營哲學與其說是重在教導我們什麼是成功的哲學,不如說是在教導我們什麼是做人的哲學。經營的前提是學會做人,不空談理想,不遙想未來,更不沉迷於過去。專註於當下,專註於眼前,明確自己的小目標,然後一步步朝着自己想要的大目標努力。
我們可以在《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在中國》里學到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經營方法,以及他的經營路徑等,也可以看到那些已經從稻盛和夫經營哲學裏取到經的領導者們的現身說法。在這些企業里,我們看不到習慣在人前「夸夸其談」的大廠領頭羊,只能夠看到那些正在默默實幹興邦卻堅挺長青的實業家。
或許是時候開始來一場對大廠的祛魅之旅,重塑我們對工作的全新認知,以幫助我們越過這場行業「寒冬」,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