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中才
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轉眼間,2021已悄然逝去,2022正翩然走來。隨着春節的臨近,年終獎也陸續成為上班一族茶餘飯後的談資。年終獎有沒有?如果有,發什麼?在疫情陰霾揮之不去的歲末年尾委實令人心懷忐忑。
漢代不同官職的年終獎
其實,年終獎並不是現代社會的新生物。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官方機構為激勵各級官員,每年春節前夕會按照官位等級向公職人員發放年終獎,謂之臘賜,意思是臘月給予的賞賜。無獨有偶,封建社會發放年終獎的模式與今天相比並無二致,要麼是足金的貨幣,要麼是看得見的實物。不同之處在於實物的類型五花八門,歷朝歷代各具特色。在這其中,最有新意的當屬唐朝。
歲朝村慶圖
《舊唐書》記載,公元757年,唐朝軍隊與回紇聯兵接連收復長安和洛陽兩座城池,唐肅宗為之大喜。年關將近的時候,他決定犒賞三軍將士。彼時,因為安史之亂避走三川的杜甫也輾轉來到鳳翔上謁肅宗,肅宗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左拾遺。十二月甲午,唐肅宗賜宴紫宸殿。宴會上,文官武將開懷暢飲,以此慶祝大戰告捷。隨後,唐肅宗向各級官員發放年終獎,杜甫雖然沒有征戰沙場,但他作為皇帝智囊團的一員,也在受賞人員之列。
唐朝的口脂
拿到年終獎的杜甫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賦詩說:「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這首名曰《臘日》的七言律詩既有杜甫的謝恩之意,也比較直白地告訴我們唐肅宗發給眾位臣子的年終獎是口脂面葯。
唐朝的面葯
口脂又稱唇脂,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開裂的唇膏。唐朝志怪小說家段成式在其著作《酉陽雜俎•忠志》中記載:「臘日賜北門學士口脂、臘脂,盛以碧鏤牙筩。」劉禹錫在《代謝曆日面脂口表》中說道:「兼賜臣墨詔及貞元十七年新曆一軸、臘日面脂、口脂、紅雪、紫雪並金花銀合二。」曾任職秘書少監的邵說在《謝賜新曆日及口脂面葯等表》也言:「伏奉某月日墨詔,賜臣新曆日一通,並口脂、面葯、紅雪、紫雪等」。由此可見口脂是唐朝年終獎的標配。
各類口脂
面葯則是潔面護膚的脂溶性固態混合物,其味芳香,富含油脂。唐代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講述「以葯塗面,厚薄如尋常塗面,乃以指細細熟摩之,令葯與肉相入乃卧。其色光凈,與未滌時百倍也。」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謂其「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這也說明面葯在唐朝貴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茂名日報》刊發
拿口脂和面葯作為年終獎,在古今歷史長河中唐朝算是獨樹一幟。如果細細揣度,卻也不難發現一國之君的用心良苦。歲末年終,天寒地凍,皴裂的皮膚在口脂和面葯的潤澤下,依然能夠保持原生色,這樣的年終獎要比單純發幾兩銀子更加人性化。而且口脂裝在翡翠製作的細管里,面葯盛放在銀盒內,如此精美厚重的包裝,給並不起眼的年終獎平添了幾分奢華,更讓辛苦一年的公職人員倍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