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三次失誤

2024年06月30日21:42:06 歷史 1413

導語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

這個時候的他絕對沒有想到,僅僅只過去四年的時間,他就淪落到自刎於烏江的地步。

而將他逼迫到自刎於烏江的,就是劉邦

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按道理來說,劉邦要滅項羽,時間再快也不可能僅僅四年,但他為什麼就僅僅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滅掉項羽呢?

因為項羽在戰略上的接連失誤。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最不該屠的一次城

實際上,對於項羽有一句相當有趣的記載,那就是:

「諸所過無不殘滅」。——《史記·高祖本紀》

這句記載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但凡項羽攻破的城池,基本上沒有一座是完好無恙的。

因為什麼呢?因為都被項羽燒殺搶掠了一遍,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屠城。

有的人或許會說,你能拿得出例子嗎?能拿得出。

當年的項羽還沒有成名,楚軍的統帥是他的叔父項梁,由於襄陽久攻不破的原因,項羽在城破的那一刻,選擇了什麼呢?選擇了屠城。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他可是年僅二十歲出頭。

二十歲出頭就已經敢屠城,這說明什麼?說明屠城這一件事情對他來說無關緊要,而事實亦是如此。

他將這種行為一直延伸了下去,就比如章邯率領二十萬秦軍投降於他,要是換成別人,也就是將這二十萬秦軍解散。

畢竟當時的秦國大勢已去,主力全部栽在他的手裡,而咸陽已經成為劉邦的地盤。

但結果呢?他竟然將這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

而他的這一個慘無人寰的愛好,終將會給他帶來報應。

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有兩個不安定因素,第一個不安定因素相信不用提也知道,那就是劉邦,而第二個不安定因素則是田榮

田榮憑什麼能與劉邦相提並論呢?因為他是齊國實際上的王。

田榮為什麼會是不安定因素呢?

因為項羽竟然惦記着當年的那一點仇恨(項梁當年在定陶戰死的時候,曾向田榮求援,但是田榮拒絕出兵。要知道,當年項梁可是在東阿解過田榮的圍),分封諸侯的時候,特意將田榮剔除出去,以至於田榮不得不反他項羽。

其實項羽的這個舉動挺幼稚的,因為齊國原本就是人家田榮的天下,難不成就因為你項羽的一句話,人家就要將齊國一分為三(項羽在齊國封了三個王),你覺得可能嗎?你項羽的面子有這麼大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被逼無奈的田榮只能打出反楚的第一槍,將項羽分封在齊國的兩個王,濟北王田安、齊王田都全部趕出楚國

不是有三個王嗎?剩下的那一個王就是田榮的傀儡田市,對於這個王,他沒有趕的必要。

他這一趕,你覺得項羽能放過他嗎?

況且,他可不是僅僅只將項羽分封的這兩個王趕出齊國,還做了其他的事情,這其他的事情分別有兩件。

第一件就是,按道理來說,趙國應當是趙國王室的後裔的。

但結果呢?項羽竟然將趙國王室的後裔趙王歇分封到了代地,也就是當初趙國的邊陲之地。

而以邯鄲為中心的趙國核心地帶,則被分封給其他的王。

你說趙王歇能吞得下這口氣嗎?肯定吞不下。

恰巧他當年的下屬陳餘也吞不下這口氣。

因為當年陳餘與張耳同樣都是趙王歇的下屬,但結果呢?張耳是常山王,陳餘就是幾個縣的縣長。

兩個人一拍即合,要重新進駐趙國,但僅憑他們兩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向田榮求援。

而對於盟友,田榮當然是巴不得多來幾個,因此,將一部分的齊軍撥給趙王歇、陳餘,協助他們將趙國拿下來。

他們的這個舉動已經將項羽的分封體系給打破。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第二件事就是,彭越可以說是秦朝末年最奇葩的一股起義軍勢力,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其他的起義軍勢力都參與到了滅秦當中,但他這一股起義軍勢力卻一直盤踞在原地。

要知道,當年劉邦西進滅秦的時候,他曾經與劉邦一同並肩作戰,按道理來說,他應該與劉邦一同滅秦,但結果是他又縮了回去。

你說就這麼一個人,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能帶上他嗎?肯定不能。

而這也就導致他也對項羽有意見,田榮照單全收,支持他反對項羽。

他明顯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竟然敢一舉攻打到蕭縣

要知道,蕭縣距離楚國的都城彭城僅僅不到百餘里。

一個田榮就將天下攪亂到了這種地步,你說項羽能放過他嗎?肯定不能。

原本對於這一仗,項羽不到三個月就能結束,因為項羽不愧是項羽,僅僅只用一戰,就將田榮的主力殲滅,而田榮本人則死在齊國平原縣的百姓手中。

從這裡可以說明,齊國的百姓是不願意與項羽抗爭的。

但結果是什麼呢?項羽竟然對齊國的百姓揮動起屠刀,到處屠城。

「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史記·項羽本紀

他為什麼要屠城呢?因為田榮的弟弟田橫繼續在齊國的東部反楚,你說這離譜不離譜。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如果說你項羽對齊國東部的百姓揮起屠刀,這可以理解。

但你面對已經投降你的齊國百姓,照樣揮起屠刀,你說這不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嗎?

原本齊國的百姓是打算投降項羽,經過項羽的這一番折騰,你說齊國的百姓是繼續投降項羽,還是反抗項羽,當然是反抗項羽。

這一反抗,項羽就陷進齊國百姓的汪洋大海,而這給劉邦創造了機會。

因為劉邦就是在項羽不在楚國的這兩年時間裏,先是還定三秦,後是聯合諸侯攻破彭城。

試想一下,如果項羽沒有在齊國搞大屠殺,你說他還會被拖在齊國整整兩年的時間嗎?肯定不會。

但他偏偏死性不改,選擇了屠殺,以至於天下徹底大亂。

防範劉邦看似夠,實則不夠

要說到十八路諸侯當中,哪一個最先讓項羽感覺到威脅,那麼這一個肯定是劉邦。

因為當時天下初定,項羽還沒有分封諸侯,劉邦就已經敢駐守關中,不讓項羽進咸陽,你說這不就是在反抗項羽嗎?

當然,後來因為項羽的武力脅迫,劉邦不得不向項羽低頭。

但這已經足夠讓項羽提起警惕心,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將劉邦分封到巴蜀之地,這明顯就是在削弱劉邦的實力。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畢竟巴蜀之地可不是秦國的傳統地區,而劉邦的士兵要麼是來自於當年的楚國,要麼是來自於西進滅秦的路途。

而無論是來自於楚國,還是來自於西進滅秦的路途,都不會與劉邦到巴蜀之地。

畢竟人家可都是有家眷的,要是跟你劉邦到巴蜀之地的話,那豈不是相當於要拋妻棄子?你劉邦有這麼大的魅力嗎?很明顯,沒有。

劉邦還沒有到巴蜀的時候,整整有十萬大軍,但當到達巴蜀的那一刻,僅僅只剩下三萬大軍。

而項羽對劉邦的防範並不止於此,還有其他的,那就是在原本屬於劉邦的關中地區安插上三個釘子,專門防止劉邦北上。

這三個釘子就是章邯、司馬欣、董翟。

如果劉邦要北上的話,首先要搞定的就是這三個釘子,而這三個釘子哪一個都不是善茬。

畢竟他們都是當年秦國的舊臣,特別是章邯,當年可是橫掃諸侯,項羽的叔父項梁就是死在他的手上。

要不是遇到項羽的話,說不定秦國還真能再一次統一六國,就算再不濟,也能保住秦國的基本盤關中。

項羽對劉邦可以說是進行了全方面的打擊,但結果呢?事實證明,他還是輕視了劉邦。

因為他倘若不輕視劉邦的話,應當將劉邦定成首要打擊目標,而不是田榮。

有的人或許會說,田榮不是第一個站起來起兵的嗎?討伐的話,肯定也是討伐第一個站起來起兵的。

問題在於,他原本是可以騰出一部分的兵力來對付劉邦的,但是他別說騰出一部分的兵力,甚至連一個兵力也沒有騰出來,而是選擇繼續死磕田榮,這不是對劉邦的輕視,是什麼?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可能他認為,無論如何,劉邦也不可能突破三秦之地的封鎖。

但結果呢?劉邦給他上了一課。

其實項羽對劉邦輕視可以理解,畢竟當年的劉邦已經五十歲出頭,而他年僅二十歲出頭,況且他還對劉邦做出了種種的防範措施。

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他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劉邦的能量竟能大到這種程度。

逼迫英布投靠劉邦

英布可以說是項羽的死黨,提三點就足以證明:

第一、項羽的部下可以說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但封王的只有英布一個。

第二、有的人或許納悶,當年巨鹿之戰章邯的二十萬秦軍就在巨鹿附近,為什麼不去支援王離的二十萬秦軍呢?因為當時有一支楚軍擋住了章邯進攻的腳步,這一支楚軍就是英布。

第三、一個領導如果重用你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那就是什麼臟活累活都交給你去干,畢竟如果連活都不願意交給你去乾的話,你覺得你還有前途嗎?而當時的項羽甚至連殺義帝這種活都敢交給英布去干,你說他們兩個的關係得鐵杆到什麼程度?

既然如此,英布為什麼要背叛項羽呢?

有的人說這是英布不懂得知恩圖報,但其實並不是英布不懂得知恩圖報,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要知道,英布投降劉邦的那一刻,項羽的使者正在他的九江國。

為什麼在他的九江國呢?因為要他去面見項羽。

而這個時候的英布,無論如何也不敢去面見項羽,因為這次項羽要見他,不是要與他敘舊,而是要對他問責。

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誚讓召布,布愈恐,不敢往。」——《史記·英布列傳》

因為當時項羽攻打田榮的時候,曾經向他要援兵,結果呢?他僅僅只給了項羽五千左右的兵馬,你說項羽能不耿耿於懷嗎?

而到後來劉邦攻破彭城,他呢?竟然不動於衷。

就這兩件事情,你說項羽能不問他的責嗎?其實英布做出這兩件事情是情有可原。

畢竟他已經不是你項羽的部下,而是九江國的國王,你項羽要徵兵,他首先得為自己的國民考慮,不可能你項羽叫他怎麼樣就怎麼樣。

而當時天下初定,英布要是在九江國徵兵的話,人家罵的一定不是項羽,而是英布。

至於為什麼劉邦攻打彭城的時候,英布不出兵,這更加容易理解,畢竟當時的劉邦可是號稱五十六萬大軍,別說是一個英布,就算是三個英布都不敢出兵。

但項羽卻不理解英布的苦衷,要英布來跟他解釋,你說英布敢去嗎?

有的人或許會說,英布不是項羽的鐵杆嗎?

為什麼不敢去?正因為他是項羽的鐵杆,才不敢去。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畢竟項羽可是一個動不動就屠城的人,你說英布要是這一去,九江國還能是他的嗎?甚至都有可能他直接死在楚國,這也是為什麼他投靠劉邦。

英布投靠劉邦對於項羽而言,可以說是相當的致命。

要知道,九江國位於楚國的南方,劉邦位於項羽的西方,韓信位於項羽的北方、東方,這個時候的項羽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因為俗話說雙拳難敵數手,你項羽就一個人,而你的四面八方都是劉邦的人,你覺得你還能有活路嗎?

結語

項羽這個人在戰術方面的造詣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畢竟要是不高的話,他也不可能一仗又接連一仗的勝利,混成西楚霸王。

但他的戰略眼光卻是相當的短淺,一次又一次的失誤,以至於雖然他在戰術上不斷的勝利,但卻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失誤。

一直輸的明明是劉邦,但結果呢?劉邦是越輸兵馬越多,而他呢?是越贏兵馬越少。

當年的諸侯盟主一步步都混成孤家寡人,他要是不失敗,那簡直就是奇了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