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2024年06月20日06:12:03 歷史 1772

從軍事的角度講,就是多線操作打得好。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

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

三大戰役符合什麼規律?就是多線作戰的規律。

劉邦項羽的楚漢戰爭,1927-37年的二次革命戰爭,以及解放戰爭,這三次戰爭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型的、多線戰爭。

楚漢戰爭是多線的,劉邦自己一路在中線,安排韓信在北線,還有南線等其他線,大約三四條線。

二次革命戰爭,江西的中央蘇區是主線,還有其他十幾個根據地蘇區,是支線。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其中主要的支線是湘鄂西、湘贛鄂、鄂豫皖,為什麼呢?因為這三個蘇區都是圍繞在江漢平原周邊,形成了一個大戰略區,對荊襄武漢形成威脅。

當時的國民黨,主要的根基地區,一是下游的南京揚州上海地區,即浙皖蘇,二是長江中游的江漢地區

紅軍如果能在江漢得手,或者形成很大威脅,或者牢牢守住,吸引了蔣軍許多資源,那麼中央蘇區就是安全的。

或者,中央蘇區能打出外線的戰果,要麼威脅浙江寧滬杭,要麼北上威脅南昌、九江,切斷中游與下游之間的聯繫,那麼江漢周邊的三個蘇區也就更安全了。

當然,如果既能攻入江漢,又切斷九江,那是最好的,那就形成了晚清湘軍太平軍的戰略局面,順流而下,一直壓着太平軍打到底。

當然,我們知道其實並不是如此,中央蘇區失守,紅軍被迫長征

其原因,一般觀點是蘇區的人力物力已經到達極限,不足以支撐下去了。其實,這完全是本末顛倒的說法。

其實就是仗沒打好,才導致蘇區不能不斷擴大,資源才萎縮的。如果仗打得好,蘇區不斷擴大,怎麼會資源枯竭?

那麼,為什麼沒打好呢?

原因在於中央蘇區,和圍繞江漢周邊的三個蘇區,就像鉗子的兩個把一樣,需要配合起來。

如果一個暫時困難,就需要另一個頂上去。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在1932年上半年,主席就強烈要求打到外線去,去威脅蔣在長江下游的核心統治區,去爭奪戰爭主動權,但是不被採納。到了下半年,乾脆被掛起來了,沒有軍事指揮權了。

就是在這一年的年中開始,蔣調集中央軍嫡系軍隊,重點進攻江漢周邊這三個蘇區,湘鄂西、鄂豫皖相繼失守,不得不「戰略轉移」。

當然,紅四在川陝又開闢了新根據地,但是蔣讓四川軍閥擔任主力,足以牽制紅四,而紅四為川軍所困,反而不能牽制蔣的中央軍。

這樣,蔣的中央軍就能回到江西,圍剿中央蘇區,這就是1933年以後發生的事情。第四次反圍剿,其實只取得了戰術性的勝利,戰略上並沒有打出新格局。第五次更別提了,戰術勝利都很少。這與毛所構想的戰略性外線出擊,根本不是一回事。

假設,在1932年聽從毛的建議,更積極地打到外線去,那麼,蔣的中央軍,就不太可能對江漢周邊三個蘇區進行大的圍剿。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因為對於蔣來說,長江下游更加重要。

那麼,這三支部隊,就有可能更加壯大起來,真正形成對長江中游的威脅,那個時候,中央蘇區也就更加安全了。

蔣去打江西,這三個蘇區就折騰江漢,打荊襄武漢。

蔣去江漢平原滅火,中央蘇區就繼續折騰外線,威脅下游。

總之,兩條戰線要形成配合,讓蔣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最終失敗。

就像楚漢戰爭時,劉邦用多線操作,讓項羽東西南北不停奔命一樣。

當然,隨着毛主席在1932年的失勢,這一切都未能成為現實。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即便在這一年,主席依然是一方面軍的總政委,但也只能指揮一方面軍,因為他不是中央負責人,不能指揮江漢周邊的三個蘇區。

至於誰是負責人,為尊者諱,就當是李德博古吧。

總之,當時的中央,根本理解不了這種戰略層面的多線操作思維。就算能理解,指揮水平也未必能滿足操作要求。

並不是態度不夠革命,而是真的沒這個能力,你知道吧?所以,後來就一輩子俯首甘為孺子牛了。

解放戰爭其實也是如此,也是大型的、多線操作的戰爭。

楚漢戰爭的項羽,其實在網上被高估了許多,他也就一個騎兵司令的水平,政治能力和戰略能力,距離劉邦差的太遠。項羽所取得的勝利,都是戰術性的,戰略上一直處於被動之中。

劉邦布置了北中南三四條線,把項羽玩得團團轉。最終項羽的核心兵力資源耗盡,劉邦的幾條線合流,滅了項羽。

而二次革命戰爭時,其實只有江漢和江西兩條線,其他蘇區太小,並不重要。

而且,蔣當時並沒有完成統一,北方南方的反蔣勢力很多,什麼中原大戰,蔣桂矛盾,福建事變,搞出的反蔣事件層出不窮。

自己只需操作兩條線,還有這麼多反蔣勢力做幫手,從操作難度上看並不太高,從操作空間上看,機會也很多。

但是當時中央的水平,居然給玩崩了,被迫長征。

所以,怪不得毛主席鬧脾氣,要你,你也得生氣。這並不是主席年輕氣盛,不肯服人,也不是為了個人職位而生氣,實在是因為隊友們浪費了太多機會,耽誤了國家大事。

解放戰爭時期,情況完全不同了,反蔣勢力基本都被蔣收拾得差不多了,至少表面上不敢違背蔣的命令。雖然配合度不好,但蔣下了命令,他們也得執行,基本沒有以前那些動不動起兵反蔣的事情了。

蔣的兵力優勢,甚至比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更大。

但這次,主席已經完成了組織內部的整合,組織性、紀律性,遠超國民黨。

毛主席怎麼對付呢?

楚漢戰爭劉邦開了三四條線,贏了。

二次革命時中央開了兩條線,輸了。

這次,毛主席開了至少五條線。

搶先東北,這是一條。然後陝北一條,華北一條,山東江蘇一條。

這已經四條線了,毛主席還嫌不夠,又開了大別山一條,如果陳賡再算一條,那就是六條線了。

二次革命兩條線,楚漢爭霸三四條線,每多開一條,操作的複雜程度、困難程度,並不是線性增長,並不是簡單地加一,而是恐怖的指數性增長。

但是,主席都應付過來了。同時,他還要在陝北鑽山溝躲避胡宗南呢。

這就像一個雜技演員,一邊走鋼絲,一邊拋着六個球。

有人說,華北打得並不好,大別山也不如人意。

這種觀點實在是太沒戰略眼光。

這個遊戲的要求是,走到鋼絲盡頭,手裡只要還剩一個球就算贏,掉兩個球算什麼大事?

就像你開霰彈槍,並不要求每個彈珠都命中,只有有足夠多的彈珠命中,能把敵人打死就行。

人家可是同時操作六條線呢!能有一條勒死敵人就行!

為什麼三大戰役之前,以及三大戰役的過程中,蔣軍內部發生了那麼多爭論?具體哪一次撤不撤,打不打,其實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蔣和他的將領們,被毛主席用六條線編製了一個大網,深深地困住了。你在這邊動,一定牽扯那邊,你在那邊動,一定牽扯這邊。

很多人讀史書,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項羽這樣的英雄,何等豪氣衝天,每一仗看起來都像是贏啊,怎麼贏着贏着就輸了?

看解放戰爭,也會疑惑,好像三大戰役之前,截止1948年上半年,蔣軍的局面似乎沒那麼差啊,怎麼突然就不行了呢?

於是有人說,是劉邦太下流,純靠本事打不過項羽,就靠拉攏人,靠別人替他打仗。

於是有人還說,解放戰爭就是因為林粟太能打,所以贏了。

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沒戰略眼光的人,我都懶得駁斥。

全國一盤棋,韓信樊噲也好,林粟也罷,都是棋子,不是下棋的棋手。

劉邦能操作三四條線,主席能操作五六條線。

這兩位才是真正的戰略高手。

而他倆的方法,就是多線操作,困住你,消耗你,讓你疲於奔命,左支右絀。

最後把你消耗的差不多了,找准機會,接連幾個重拳,把你徹底打到,鎖定勝局。

主席說,漢高祖是老粗,不要瞧不起老粗,老粗出人物。

其實,漢高祖是戰略高手,並不是老粗,老粗玩不了這麼牛的多線操作。韓信號稱兵仙,但他的才能是戰役戰術層面的,戰略層面的操盤手是劉邦自己。

秦始皇劉秀曹操李淵李世民、朱元璋忽必烈,還有入關的多爾袞,他們都不是多線操作

比如秦始皇滅六國,是一個個滅掉的,六國並沒有一起上。

比如朱元璋,元朝根本沒法威脅他,因為中間隔着紅巾軍。朱元璋可以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最後再北伐。也是個個擊破。

比如李淵,北方派李世民,南方派李靖,但南北是不同的敵人,並沒有形成合力。

比如蒙元勢力,先滅金,後滅宋,可以一個個來。

再比如蜀漢東吳,明末農民軍和南明,配合程度都非常差,可以讓曹操、清廷逐個擊破。

因為他們是面對多個敵人,所以就可以按照輕重緩急,逐個擊破。

而劉邦面對的敵人,其實只有項羽一個,其餘諸侯不足掛齒。

主席與之類似,主要敵人是蔣,其他軍閥不足為慮。

正因為只有一個主要敵人,所以難度更高,因為這個敵人會集中全國資源來對付你。如果有多個敵人,全國資源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在一人手中,形成統一的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非得多線操作不可。

所以,從軍事上看,劉邦、主席所指揮的統一戰爭,含金量最高。

而主席指揮的解放戰爭,其複雜程度,更高於楚漢戰爭。

所以,核心秘密就是多線操作,不停調動敵人。在不停的調動中,不斷地消耗對手、壓縮敵人。

至於最後的決戰,其實反而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三大戰役就是如此,國民黨地方將領與中央中樞,之所以有那麼多爭論,不僅僅在於派系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局部與整體,本來就是互相制約的。

在這種大型多線戰爭中,水平低的人,必然陷入水平高的人所編製的羅網中,導致指揮上互相矛盾,左右為難。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失敗是註定的。

主席是哲學家,他說:事物是普遍聯繫的、是互相影響又彼此制約的。

聽起來,似乎也沒說什麼,字面上的道理,其實也淺顯,其實多數人都懂。

但實操起來,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你不服是不行的,歷史上很多人不服,都上去實操過,都不行的。

就像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其實簡單極了,三個字母而已,但威力極大。雖然簡單,但你就是玩不了。

蔣不服氣,三人團不服氣,陳不服氣,項不服氣。

不服氣是不行的,不但你們玩不了,而且你們惹出禍來,自己也收拾不了,還得人家給你擦屁股。

這幫集體智慧們,兩線都玩不了,人家重頭收拾了局面,再打解放戰爭時,敵人更統一更強大了,但人家開五六線,還是把敵人玩死了。

沒有毛主席,我們還在黑暗中摸索呢!

這不是個人的感慨,這是對歷史事實客觀陳述。

拙筆一篇,隨便說說,不談其他,只說軍事謀略,讓大家認識到主席軍事才能,有多麼高遠。

因為談到主席軍事才能,常有人說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確實很神,主席也引以為榮。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但更難也更重要的,其實是戰略層面的謀劃。主席在這方面,也是千古高手。

漢高祖已經是一流高手了,主席更在一流之上。

這種頂級的戰略才能,比戰役能力,更稀有得多。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 天天要聞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6月26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何以中國》鑒賞對話暨《文運中國》啟動儀式在上海廣播電視台舉行。《文運中國》是繼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之後,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國審美和人文特質的紀錄片。《何以中國》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東方衛視和百視TV等網絡平台播出後,創下了億級體量的傳播,在國內大屏端累計曝...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 天天要聞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前言:S14賽季的比賽已經正式開始了,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都關注了最近一段時間的對抗。Lpl賽區的比賽進行的是比較激烈的,從目前的整體形勢來看,排名靠前的幾支戰隊和春季賽差不太多,blg戰隊,tes戰隊和jd g戰隊依舊擁有統治級別的地位。就在最近,拳頭官方發起了一個投票,英雄聯盟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張?...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 天天要聞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在魏晉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男色盛行,英俊瀟洒的男士們成為了時代的焦點。其中,潘安以其出眾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義,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譽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麗質,風華絕代魏晉時期,男色之美被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基輔羅斯:東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廣東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為鄰國,俄羅斯經常被提及,國人並不陌生;若從革命史看,蘇聯與中國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去追問俄國的歷史,恐怕大多數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詞,缺乏整體性概觀。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 天天要聞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四川省紀委監委6月26日消息,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許志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許志勛(資料圖)官方簡歷顯示,許志勛曾任資陽市副市長、市政府二級巡視員,2022年7月轉任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許志勛曾被降級處理。據介紹,許志勛,男,漢族,...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