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2024年06月27日11:40:16 歷史 1879

6月26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何以中國》鑒賞對話暨《文運中國》啟動儀式在上海廣播電視台舉行。《文運中國》是繼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之後,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國審美和人文特質的紀錄片。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 天天要聞

《何以中國》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東方衛視和百視tv等網絡平台播出後,創下了億級體量的傳播,在國內大屏端累計曝光超10億人次,在199個國家和地區觸達1.5億海外電視用戶。總導演干超介紹,紀錄片人和考古人最大的共同點便是「尋真」。通過找尋文物的真,探索古代社會的真,感悟文明起源發展的真,觀眾就能看到更可感、可信的文明圖景,他們對歷史的了解就會更深遠一些,對我們的中華文化就會更多一分底氣和自信,對千百代來成就今日之中國的祖先們就會更多一份溫情,這或許就是一部又一部《何以中國》這樣的作品將會凝聚成的時代共識。

《何以中國》不僅以影像真實記錄考古發掘的第一現場,還採用5g+ar、超高清8k等拍攝手段與電影手法,再現古代中國的重要場景,為中華文明「精準畫像」。據介紹,《何以中國》的創作過程長達3年之久,過程中上千人的創製團隊累計行程達4萬多公里,梳理學術資料共300多萬字,腳本撰寫字數達40萬字。

?繼《何以中國》後,上海再推《文運中國》 - 天天要聞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同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discovery探索頻道拍攝製作的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該系列紀錄片繼往開來,將踏訪文化地標,探尋中華文脈,以中西對話、古今交融的視角,闡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深厚的人文底蘊。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