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2024年06月24日19:03:06 歷史 1233

閱讀開始前,煩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能討論分享,又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感謝謝您的支持!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文|碎舟寒

編輯|碎舟寒

前言

在中國東北,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它曾是中國第一個露天煤礦,擁有55米厚的煤層,開採了整整118年,這個地方就是撫順西露天煤礦。

然而,時光飛逝,歲月變遷,在這裡,我們將見證一個百年礦區的華麗轉身,感受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許還能從中獲得對未來發展的啟示。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百年滄桑:從繁華到閉坑

撫順西露天煤礦,這個名字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它的故事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1901年,這裡首次被發現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資源。

自此,一個龐大的露天煤礦逐漸成形,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再到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雲變幻,它經歷了日本的掠奪性開採。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也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蓬勃發展,在其鼎盛時期,撫順西露天礦成為了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它不僅為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大量能源。

還培養了無數煤炭行業的人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煤炭資源日漸枯竭,2019年,這個百年老礦正式宣布閉坑,結束了118年的開採歷史。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這一刻,彷彿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看着這個曾經繁忙喧囂的礦區逐漸安靜下來,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它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輝煌。

但是,閉坑並不意味着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這個曾經為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礦區,如今又將以怎樣的面貌繼續服務社會呢?它的未來,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精彩。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地質奇觀:55米煤層的驚人秘密

撫順西露天煤礦最引人注目的特徵,莫過於其驚人的55米厚煤層,這個數字,在全球煤礦中都堪稱罕見,站在礦坑邊緣往下看,彷彿在凝視一道深邃的峽谷。

只不過這峽谷是由煤炭構成的,這種厚度的煤層,是大自然饋贈給這片土地的珍貴禮物,它的形成,要追溯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古新世至始新世時期。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當時,這裡是一片廣闊的沼澤,繁茂的植物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被壓實、碳化,最終形成了這條「黑色巨龍」。

正是這條獨特的煤層,使得撫順西露天礦成為了露天開採的理想之地,相比於地下開採,露天開採具有產量高、成本低、安全係數高等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撫順西露天礦能夠持續開採118年之久的重要原因,然而,厚煤層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隨着開採的不斷深入。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礦坑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天坑」,這個"天坑"深達321米,相當於一座百層大樓的高度,站在底部往上看,會有一種身處另一個世界的錯覺。

這個獨特的地質景觀,不僅記錄了地球的演化歷史,也見證了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過程,它是一部立體的地質教科書,蘊含著豐富的科研和教育價值。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如今,雖然煤炭開採已經結束,但55米厚的煤層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裡,訴說著地球的滄桑變遷,這個曾經被視為「黑色金子」的煤層。

如今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現其價值,從能源寶庫到地質奇觀,撫順西露天礦的轉變,不正是人類與自然關係演進的縮影嗎?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它提醒我們,自然資源的利用應該更加可持續,而地質遺產的保護則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這55米厚的煤層,不僅是一個地質奇觀,更是一個時間的見證者。

它記錄了地球氣候的變遷,植被的演替,以及生命形式的進化,每一層煤炭都是一頁歷史,訴說著遠古時期的故事,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煤層。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可以重建當時的生態環境,了解古氣候的變化,甚至推測當時生存的生物種類,此外,這個巨大的煤層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思考能源和環境的關係。

它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形成這些能源需要漫長的地質年代,這啟示我們必須更加珍惜能源,積極尋找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同時,這個煤層的存在也引發了我們對未來的思考,當我們站在這個巨大的「天坑」邊緣,不禁會問:在後煤炭時代,我們該如何平衡發展和保護?

如何讓這樣的地質奇觀持續發揮其科研和教育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蛻變重生:從煤礦到國家礦山公園

閉坑後的撫順西露天礦並沒有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中,相反,它迎來了一次華麗的轉身,2023年,這裡正式被批准為國家礦山公園,開啟了嶄新的篇章。

這個佔地面積約28平方公里的礦山公園,保留了原有的礦區地貌和工業遺存,漫步其中,彷彿穿越回到了那個熱火朝天的開採年代,巨大的採煤機械靜靜地矗立在那裡。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像是時光的守護者;錯綜複雜的運輸系統,則見證了無數礦工的辛勤付出,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個巨大的「天坑」,這個深達321米的采坑。

如今被改造成了一個獨特的景觀,遊客可以乘坐觀光車一路盤旋而下,親身體驗從地表到坑底的地質變化,這種體驗,無疑是地質教育的絕佳方式。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除了地質景觀,公園還設立了煤炭博物館,全面展示了撫順西露天礦的發展歷程和中國煤炭工業的演變,從最初的人工開採到現代化的機械作業,每一步的進步都清晰可見。

這不僅是一部煤炭工業史,更是一部中國工業化的縮影,值得一提的是,公園還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工作,曾經滿目瘡痍的採礦區,如今正逐步被綠色植被所覆蓋。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這種人與自然和解的景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從能源基地到旅遊勝地,撫順西露天礦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保護了珍貴的工業遺產,還為當地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這種轉型,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從重工業為主到注重環保和文化傳承。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發展的必然,撫順西露天礦的蛻變,或許可以為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提供一些借鑒。

在這個國家礦山公園裡,過去與未來交織,自然與人文共存,它不僅是一個地方的重生,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的升華。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未來展望:科普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

撫順西露天礦的轉型並非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作為國家礦山公園,它肩負着重要的科普教育使命,同時也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在科普教育方面,這裡無疑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從地質演變到煤炭開採,從工業革命到環境保護,每一個主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生動的教材。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學生們可以親眼看到地層的變化,親手觸摸煤炭的質地,親身感受採礦的艱辛,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遠比課本更能激發學習興趣。

不僅如此,公園還計劃與高校合作,建立地質研究基地,這將為地質學、礦業工程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寶貴的實地資料,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這裡的科普內容也將得到持續更新和豐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公園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模式,比如,利用采坑的特殊地形發展極限運動,打造獨特的旅遊項目。

又如,利用礦區的地熱資源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這些嘗試,都體現了變廢為寶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公園還在推動周邊社區的協同發展。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通過提供就業機會、培訓當地居民成為導遊等方式,讓更多人分享到轉型發展的紅利,這種包容性的發展模式,無疑更具可持續性。

展望未來,撫順西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的潛力還遠未被完全挖掘,隨着科技的進步,這裡或許會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讓遊客體驗「穿越時空」的採礦過程。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又或者,這裡會成為探討能源轉型、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的重要平台,從煤炭開採到科普教育,從資源消耗到可持續發展,撫順西露天礦的轉變。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結語

撫順西露天煤礦的故事,是一部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縮影,也是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讚歌,從昔日的能源基地到今天的科普樂園,它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

這不僅是一個礦山的重生,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的升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過去,思考着現在,憧憬着未來,撫順西露天礦的轉型之路,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和人類智慧的進步,即使是曾經的「污染源」,只要方法得當,也能轉變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和發展動力。

也為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期待,這個百年礦區能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續寫屬於它的傳奇故事。

參考資料: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023-07-03《中國煤炭科工: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描繪撫順西露天礦生態復綠新藍圖》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東北新聞網2024-04-01《撫順西露天礦:百年礦坑披新綠》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新華網2014-01-24《遼寧撫順西露天礦現3千米地裂縫 最寬約2米》

中國第一露天煤礦:煤層厚55米,開採長達118年,現狀卻令人唏噓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裏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