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2024年06月25日18:42:27 歷史 1790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每當夜幕降臨,人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黑漆漆的天空,而是各種五光十色的絢麗燈光。這些燈光不但將夜晚的路面照的十分明亮,還給人帶來了一種燈火通明就代表時間還早的感覺,產生了一種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的錯覺。[狗頭]

而對比現在年輕人開始享受夜晚不同,家中年長一輩的老人們,卻對夜晚在外面「瞎玩」的行為感到不理解。同時也認為現在大家沒事都抱着手機頂着屏幕看的行為,已經開始忽視了對周圍人感受,人與人之間開始變得陌生。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而每到這個時候,總有一些老人會開始懷念曾經八十年代的生活。雖然那個時期的中國相對落後,也沒有什麼娛樂設施。但是老一輩們都會覺得那個時期的人們更加的善良淳樸,哪怕娛樂方式很少,但是大家也總是樂樂呵呵的,日子過的也很高興。

那麼,當年的那些老一輩在夜幕降臨時,都會選擇哪些方式來度過睡前的這段時光呢?而從一些老一輩的交談以及一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找到當年的真相。


01

熱鬧的掃盲活動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新中國的一個關鍵時期。那個時候,我國的經濟並不算好,民眾受教育程度也都沒有那麼高。城市相對來說還好一些,但是農村方面這種情況就非常嚴重。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即便想通過看書學到些東西,可不認字也就看不懂。

所以在當時,各地方政府就會以農場為單位,在每晚召集大家共同學習知識。而學習知識也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枯燥,大家在一起學習,不但氛圍好,大家學的也快。畢竟在新中國建立以後,大家對知識的態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70年代和80年代是一個分水嶺,因為特殊10年的緣故,我國在80初期,開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而此時對於科學的和有學問的人才,態度上再一次發生了改變。人們都開始以學習知識為榮,人人也都開始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而當時的學習,並非全都是給農村的父老鄉親們掃盲,因為也有大學生下鄉歷練,所以年輕學生們之間也會互相探討共同進步。

而為了更好的更好的推動國家發展,我國除了讓大家積極影響自發組織掃盲活動,而且對於一些條件特殊的農村,還會專門安排老師來這裡給農民們的上課。而為了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還會每隔一段時間舉辦一次考試測驗。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這樣,不論是這些大學生還是農場里的農民和年輕人,都有機會學習知識。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大家也都願意從書本中尋找樂趣。這種自發的學習積極性,比我們這一代上學時被逼着學習的效果要高很多。

而那一代人,基本也都有有一個天賦。那就是任何物品只要通過說明書,就可以很快的掌握這個東西的實際用法。不論什麼樣的電器都可以快速上手,哪怕是90年代開始流行的電子計算機也不例外。

02

生活和娛樂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除了學習知識以外,為了和國際接軌,也為了讓民眾們可以接收到美國這種娛樂項目最為發達國家的娛樂方式,國家也出巨資從國外引進膠片機,通過露天大屏的方式,召集村裡的人觀看電影,接受一些西方的思想觀念,衝破封建迷信的舊束縛。

而這個項目的反響則非常好,很多老一輩的中國人,除了在戰場上去過其他國家見過外國友人,其他的時候很難獲得可以去其他國家出差或者學習的機會。對於外國人一些先進的方面和更好得利了解國際情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再加上看電影本來就是一種娛樂放鬆的模式,大家對於外國的音樂以及歌頌愛情、親情、展示幽默等方式,以及一些名人傳記都非常喜歡。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那個時候,村子裏只要一聽說要方露天電影,每家每戶都會先派自家的孩子提前去場地佔座。要是取得晚了,不但搶不到最前面的座位,還有可能連小板凳都搶不到。有的人選擇自帶板凳過去,也有人索性就直接站着看。

那個時候,電影的放映員,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人物。在電影放完之後,有不少孩子都會圍着放映員讓給他們將其他電影的精彩故事,有些時候還會幫着放映員收拾和打掃現場。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而有些人因為工作的緣故,即便到了晚上,也不能和其他一樣可以去觀看電影。因為他們手上有着對一家人都至關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記工分。

那個時候,雖然大家都在一起上班,也都是一起吃大鍋飯生活的。但為了避免有人大家都在幹活而有個別人偷懶的情況,於是就有了記工分這個環節。每個人每天到工廠或者農場上班,干一天的活都會記一次分。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男性每天或者獲得10工分,而女性每天可以獲得8工分。當然這不是說男女不同,而是工分的計算方式是由工作種類和工作狀況而決定的。有一些工作天生就適合女性來做,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體力,所以自然的工分就低。

而男性選擇的都是需要高強度體力,並且勞動時長更長的工作,所以紀錄的工分也就自然而然的高上一些。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可能有人會問了,費這麼大的功夫去統計,記出來工分到底有什麼用呢?事實上,這個工分幾乎是當時對一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工分每天都是會向上級部門上報的,而每個人的工分,決定了每個家庭這一年來能夠發到多少糧食。幹得多分也就多,分越多分的糧食也就越多。

別被電視劇騙了!生產隊時期農民晚上都幹什麼?為何有人那麼懷念 - 天天要聞

所以工分問題,代表着一家人在下一年能不能吃飽飯。也正因為如此,極大了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積極性。而幹得越多,在每年領糧食的時候,也就越有成就感。而其他鄉親們,看到有人領的糧食特別多,也都會自發的認同你的能力,默默的給你豎起大拇指。

在這種充實又有能收穫成就感,而且還積極向上的時期,也難怪老一輩的人會如此懷念了。


參考資料

[1] 齊魯晚報 - 2023年2月27日 【再回首|遠去的記憶——露天電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