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2024年04月02日12:52:27 美食 9467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上一篇《南京路往事》見報前,筆會的編輯在「一路杏花村」這幾個字底下畫了一道,發微信問我是啥意思:

我們……從南京西路的上海電視台逛到南京東路「七重天」的東方電視台,一路杏花村。

哎呀,這是我的家鄉話呢!我竟然沒意識到自己下筆就來了一句揚州話。

丟開微信,我還在發愣——看到那道線時我已經愣住了。這像是帶着一絲甜蜜也帶着一絲無奈的恍惚,無奈的是距離,難以縮短的和家鄉揚州的空間距離。而甜蜜的是,我是如假包換的揚州人呢。一不留神,幾個字便徹底透露出我的來歷。它像暗號,我跟揚州對得上的暗號,早悄悄安在我的語言密碼里,不是日常生活里特別多卻特別容易忘記的輸入密碼,這個密碼是不用記起也不會忘記的。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大運河的記憶(油畫)王春仁

「杏花村」,當然和杜牧的「牧童遙指」脫不了干係。「一路杏花村」,顧名思義,指的是一路有好多酒肆、飯莊。說不清,這俗語怎麼在揚州地區乃至江南的鎮江生根的,它跳脫了酒肆、飯莊的本意,保留了快活逍遙、有吃有喝的調子。還有延伸開去的用法,表示走了好些地方、辦了好些事,是帶着行走的節奏感的呢。杜牧江南載酒行,和揚州交情深,「春風十里揚州路」呀,「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呀,等等,杜牧幾乎是我們揚州的杜牧呀。

學者黃繼林先生也是揚州方言專家,認為「一路杏花村」這句俗語在清末民初開始流行,具體如何轉變的,實難考證。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大明寺(油畫)王春仁

我們揚州人也沒法把這俗語的來歷說得一清二楚,卻都知道這句話怎麼用。從來不曾留神去學,卻說得順順溜溜,這大概就是口口相傳的功夫吧。

某人會說,今兒個一早去天寧寺禮佛,出來逛到冶春香影廊落座,泡一壺綠楊春,叫一籠雜什小啖。飯後租一條小划子跟張三、李四、王二泛舟瘦西湖上,直到蜀岡平山堂,一路杏花村。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鳳凰橋老街(油畫)王春仁

某人會說,上得勝橋富春吃早茶,閑談、看花,中午到菜根香,冷碟子是一盤板鴨,再上兩盤熱炒: 一盤蝦仁、一盤腰花,下午去仁豐里雙桂泉泡把澡,一路杏花村。

石塔小吃部(油畫)王春仁

某人還會說,今天我是一路杏花村,午覺睡醒,先去紫羅蘭燙頭,出來到隔壁謝馥春買瓶雪花膏,一腳跨到斜對面大麒麟閣買兩袋京果粉、半斤蜜三刀,走幾步到前頭竹器店拿兩把抓癢耙子,路邊上攔一輛三輪車,叫他把我送到東關街頭上,我老媽媽家。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東關街頭(油畫)王春仁

你看,這都是舒舒服服的愜意事,有得吃,有得玩。

我爸爸也是喜歡說「一路杏花村」的。他有一輛帶大杠的單車,永久牌、上海產,又高又結實。爸爸要麼窩在家裡不出門,要麼一出門就「上揚州,攏灣頭」。我媽媽常這麼說他,「你呀,就喜歡一攏十八家,隨你、隨你,去吧、去吧。」從東家跑到西家的這同一個行為,在爸爸嘴裏其實叫「一路杏花村」,到了媽媽嘴裏,卻成了「一攏十八家」,一個褒義,一個貶義罷了。我七八歲,聽得出裡頭語氣的微妙,看爸爸和媽媽你一言我一語,好像爸爸是個找借口、想在外頭多玩一會的大男孩,媽媽放他一馬,爸爸實在跟貪玩的我差不了許多,有些好笑。

然而爸爸跑東家串西家是找到十足的理由的,多半因為家裡收到了一堆禮物,他要分送出去。這時候,媽媽時常笑出聲來: 「我就曉得,你這個人,身上留不住一隻虱子,一點點東西,還沒焐熱就要送出去。」爸爸說: 「總要趁新鮮趕快送,我們又吃不了這許多。」一面拿網兜一陣分呀裝的,扎在后座兩邊,掛在兩邊龍頭上。

浙江寧海的朋友帶來的橘子如此分送,住在我家不遠處、東關街東頭的小邵從知青點帶來的菱角也是一樣。小邵叔叔背來比我的身體更高更大的麻袋,他把麻袋擺平在地板上時,我是看呆了,跟扛來一個大人一樣。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防震棚(油畫)王春仁

也不光吃的,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揚州,水仙花也還是稀罕物,揚州人愛用陶瓷水仙花盆和一把鵝卵石,以清水養水仙,愛水仙春節時開花應景,而福建水仙花色、花香、花朵的模樣都最妥帖。我姨奶奶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後積極向上、主動支邊,先在山區工作,後在福州安家,她疼愛我爸爸,常給他寫信,抬頭都是「濤兒」,讓我瞟到幾眼。那時夏壽山先生給我治印,我叫他二公公的(外公一輩),款字題「為曄兒作」,可是一米八二的爸爸,我眼裡那麼高、那麼大的爸爸,成了「濤兒」,跟我差不多,真是笑痛我的肚皮。姨奶奶給我寄當地特有的竹紙,給媽媽寄包桂圓乾,給爸爸寄包銀耳。冬季寄一簍水仙花球。爸爸拿一把小鋼刀一番雕刻,修飾出各種造型來。刻好的水仙花送彌陀巷姨婆婆家,淮海路唐麗珍老師家,蘇農新村的馬千里先生家等等,實在不多,也只能一家分個一頭、兩頭。爸爸對媽媽說,「乾脆就今天吧,幾家我一起跑一下,一路杏花村。」他喜歡這樣拿東西送把你、送把他。

除了我爸爸,夏至姨娘也頂喜歡說「一路杏花村」。她是熱鬧人,腳踏進門,聲音也在屋子裡震蕩起來,高喉嚨大嗓子的:「趙寶瑛啊(指我媽媽),今天天這麼好,我心想,乾脆,一路杏花村。我先到卞總門巷頭上買斤把五香牛肉,也沒有多買; 再到綵衣街口蔣家橋買兩碗單餃子、三兩鍋貼子,再到金聚德買他家的三丁包子、千層油糕,不是我說的話(方言,其實就是她說的話),包子還是他家的皮子薄、餡心好; 然後,我再攏到玉器街頭上那一家,趙寶瑛,你曉得的, 買她家的豆腐卷,接下來,沒幾步,就到了你家了。」夏至姨娘是個美食家,揚州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能算小,她七十歲的人了,還能騎個電驢子,熟門熟路到她認可的一家家店鋪,她買的吃食味道還真是呱呱叫。每次她聽說我探親在家,電驢子一開,就到我父母家樓下,大包小包拎上來。媽媽說,「不得了,你又拿這許多東西,真的不能收。」夏至姨娘乾脆脆地說:「滑稽呢,又不是把你的,我跟王曄的交易,把王曄吃的。」媽媽說不過她。

二姑媽不怎麼跑東跑西,可她能支派丈夫跑東跑西。她一個微信電話打給我爸爸:「哥哥,我這裡有兩盒綠豆糕,一盒蛤蟆酥,我曉得你歡喜吃的,下午就叫戴松林(我姑父)給你拿過來,等你睡好午覺。」爸爸說:「真不要,謝謝了,家裡東西多、有得吃,難跑呢。」姑姑說:「不難跑,戴松林反正坐不住、喜歡跑,這裡那裡,一路杏花村。」

不過我們揚州人說「一路杏花村」,「杏」字發輕音,讀「xing」,在揚州話里,「一」和「路」都讀去聲,「杏」也是,於是,「杏」轉讀輕音更順口些。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晨霧(油畫)王春仁

然而還有個俗語把「杏花村」寫成「興化村」的,只是不為更多人知道和採納。出自揚州地區興化縣民謠。說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興化白駒場灶戶張士誠在草堰場起兵的舊事。一同歃血為盟的共18人,後人稱之「十八條扁擔」。張士誠率眾先去附近鹽場招兵籌款,也去了戴家窯。五月率水軍沿高郵運鹽河西進,占高郵、逼近興化。興化民謠里留下了「十八條扁擔,齊上戴家窯」,「一路興化村,順帶高郵州」的句子。

所以也不能完全排除百姓嫌「興化村」俗些,口口相傳中將其改為浪漫又文藝的「杏花村」的可能,然而,誰知道呢。「小時候就這麼說」,乃至「歷古以來」就這麼說,這「歷古以來」遠非洪荒那麼遠,也還是遠得說不清了。除非把那《紅樓夢》《廣陵潮》《叢菊淚》,乃至杜牧、張士誠的年代以來的文獻多多檢索,才能釐清「一路杏花村」一路走來的蹤跡。有一點是看得到的,老百姓不單喜歡杜牧和「杏花村」,還對「打仗」頭大,對「興化村」一說不愛提,還演繹出「心花春」來,那暗示的是鄉間的男歡女愛給男性帶去的心花怒放。雖粗鄙而不尊重女性,卻是往昔歲月社會實錄的一部分。

什麼是「一路杏花村」? | 王曄 - 天天要聞

鄉情(油畫)王春仁

八十年代末,我在上海讀書。指導員貼心吩咐:去四川路、南京路購物把復旦的校徽別好,售貨員就會對我們刮目相看,不做一般鄉下人論處——那時的上海,公交車上、百貨店裡,說普通話還有些刺耳。長大了才明白,當鄉下人也蠻好,以及,大都會都如此,不單上海一處——紐約人只知紐約及紐約外,巴黎人只知巴黎和巴黎外,就連內斂的斯德哥爾摩人也毫不掩飾地說,除了斯德哥爾摩人,其他的瑞典人穿得土。

可我那時年輕而膽怯,不單有外地學生突然都背上的「鄉下人」包袱,還多了個家鄉話的包袱。揚州話是蘇北話之一種。上海蘇北人群體龐大,祖上雖有來滬上開錢莊、當律師的,更多的還是因洪澇或戰火來討生活的。不少人先落腳肇嘉浜、入棚戶區、干踏三輪的活,蘇北話說不響。我拿到大學入學通知書時,鄰座陡然一句,「上海人瞧不起蘇北人的」,把我驚住,當時並不知上海蘇北人歷史的我,很疑惑怎會有瞧不起這回事。到了大學裏終於明白,是的,蘇北話說不響。

然而,隨着年歲增長,揚州方言也一年年地愈發覺得親切。眼下,「一路杏花村」讓我更添了解家鄉方言的需要。這固然是我不年輕的表現,和我離揚州越來越遠也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也是因為我對揚州和自己的信心,因為知道了什麼是一個人應該珍惜和驕傲的,什麼是可以毫不在意的。

    2024年2月9日除夕於瑞典馬爾默   

【編輯手記】

有句港句,這五個字本來想刪掉的。但是和作者一交流,就覺得頗有保留的必要。

我總以為揚州話等於蘇北話,還請教了鹽城建湖的同事,沒想到她都不明所以。問連雲港的朋友「一路杏花村」啥意思,他也不曉得……方言真是奇妙啊,又親密無間,又咫尺天涯。

關於蘇北和鄉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確是個烙印。「除了上海,都是鄉下」既是段子,也不妨礙很多人真的這麼想。有個朋友住在武康路,她就覺得人民廣場以東都是鄉下,南京東路更是去也不要去的外地人專供——彼時武康大樓還遠未成為「宇宙中心」。

在個人印象里,「鄉下」概念的演化,和浦東的崛起很有關係。對「蘇北」的有色眼鏡也挺「暴露年齡」——現在新上海人這麼多,遠如東北的都來了,蘇北還是什麼問題嗎?這就是近鄰,是親眷呀!王曄在《南京路往事》題記里說的「三十年的辛苦路」,就是我們七嘴八舌地走過來的啊。

  作者:王曄

文:王 曄編輯:錢雨彤責任編輯:舒 明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生日券從無門檻變成「滿100元才能使用」?米倉食堂回應 - 天天要聞

生日券從無門檻變成「滿100元才能使用」?米倉食堂回應

4月30日,多名消費者發帖投訴網紅日料品牌「米倉食堂」偷偷更改用戶生日券的使用規則,將原本的無消費門檻變更為滿100元方可使用。4月30日下午,南都灣財社記者致電米倉食堂主體企業廣州真野米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對方回應稱,已注意到消費者的反饋,正在處理此事,晚點將有措施。同日晚間,有消費者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
假期首日放晴!雨水「識趣」,明起「休假」三日 - 天天要聞

假期首日放晴!雨水「識趣」,明起「休假」三日

今天(4月30日)受高空槽影響,晨間天氣以多雲到陰為主,局部地區有短時陣雨。上午逐漸轉為陰有陣雨天氣,本市南部地區可達大雨。不過今夜起,雨勢將會減弱,轉為陰到多雲有短時小雨天氣。氣溫方面,今日氣溫被壓至在20℃以內,全天氣溫在13~19℃,體感方面較為涼爽。明天就要迎來五一「小長假」了,假期天氣具體如何變?上...
廣州連續5屆包攬廣府菜系金牌、獎牌雙第一 - 天天要聞

廣州連續5屆包攬廣府菜系金牌、獎牌雙第一

第六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在清遠舉辦廣州連續5屆包攬廣府菜系金牌、獎牌雙第一4月28日—30日,清遠市清城區鳳城廣場香飄四溢,一場舌尖上的粵菜盛宴火熱進行。2024 年「粵菜師傅」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暨第六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活動在這裡如期舉行,來自廣東21個地市及香港、澳門的近...
涉及「拍黃瓜」,權威發佈 - 天天要聞

涉及「拍黃瓜」,權威發佈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微信公眾號「市說新語」4月29日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適應食品經營安全的新形勢,解決食....
今世緣邁入百億白酒企業陣營 - 天天要聞

今世緣邁入百億白酒企業陣營

界面新聞記者|武冰聰4月29日晚間,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世緣」)披露了2023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該公司此前在業績預告中,已經對突破百億的營收作出了公示,面對一家新晉的百億白酒企業,其具體經營數據引來各方關注。業績方面,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98億元,同比增長28.07%;實現凈利潤31.3...
【組圖】味蕾的狂歡!民勤美食大賽開啟舌尖盛宴 - 天天要聞

【組圖】味蕾的狂歡!民勤美食大賽開啟舌尖盛宴

暮春時節,萬物復蘇,生機勃發。在這個季節,美食無疑是一種享受生活、感受浪漫的絕佳方式。4月29日,民勤縣首屆「同澤杯」特色美食大賽暨餐飲促消費活動啟動,市、縣美食評委現場對民勤釀皮、沙米涼粉、糖油糕、民勤麥索、民勤大月餅、薄荷油餅、洋芋餅、結子饃、扇子饃饃、油餅卷粽子、胡麻鹽卷卷、扁豆米湯泡麻花、黃米...
邵陽洞口縣煙草專賣局:幸福在路上 - 天天要聞

邵陽洞口縣煙草專賣局:幸福在路上

幸福的日子,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那麼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對於邵陽市洞口縣青山村村民劉益昌來說,幸福是踏踏實實讓日子變好的安心,是看到每個熟悉的人親切的笑臉,是在生活變好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大山腳下的青山村裡,「湘村636」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這家店的店主是一對勤勞樸實的夫妻,他們勤勤懇...
中國茶文化走紅海外,紐約網友:中國的茶怎麼做成了可口可樂? - 天天要聞

中國茶文化走紅海外,紐約網友:中國的茶怎麼做成了可口可樂?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朝代的制茶還各有特色,如果說唐代茶文化以典正和法度為特徵,那麼宋代茶文化則以奢華浪漫為特色,充滿繁盛景象和藝術氣息。但是,隨着海外文化的來襲,年輕人卻對茶文化逐漸淡薄,轉而愛上了潮流飲品。近些年來,海外咖啡、可樂等飲品征服國內年輕人,喝茶的少之又少;面對這種情況,民族企業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