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中國腦卒中報告發布。報告顯示,腦卒中仍為我國人群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首因,高血壓、肥胖等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以及改善院內醫療質量是未來需要加強的重點工作。
好好的人,怎麼突然就腦卒中了呢?

腦卒中仍是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因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49.49/10萬,占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造成157萬人死亡。
報告指出,吸煙、飲酒、吃得過咸、蔬菜水果吃得較少等生活行為因素,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和房顫等均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
或許你改變不了生活現狀,但可以從保養和飲食上去改善,比如,日常充足飲水或能救你的命!
因為人身體需要的第一營養成分是水。水是一種能夠產生能量的滋養物,它同時負責將人體內的營養物質運輸到人體細胞內。
水分不足易疲勞;水是身體能量形成的主要來源。儘管食物通常被認作是能量的重要來源,但除非食物發生水解,並在此過程中產生能量,不然,它對身體沒有任何價值可言。而且,神經傳遞的能量來源和使生理機能運轉的各種身體指令,其來源都是水分產生的電能,而後者是在神經通路及它們與肌肉和關節的連接處形成的。
水分不足易產生焦慮感;假如大腦處於緊張的活動中,大腦前部的感受神經可能反映出對缺水狀態的關注。作為身體的主人,我們如果因失職使大腦缺水,大腦就會通過焦慮感來表達對水的需要。顯而易見,身體需要的是水,你卻為它提供其他的飲料,它就不會得到滿足。
水分不足產生抑鬱感;這預示着脫水已進入更加嚴重的階段,此時,脫水的身體不得不消耗某些作為抗氧化劑使用的重要元素,以便應付新陳代謝產生的有毒廢物——因為尿液不足,這些廢物無法得以清理。缺水會使人狀態低迷,產生消極和壓抑的情緒。
水分不足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缺水會增高血液粘稠度,影響血液循環,人容易感覺到噁心、頭暈、心悸,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失水是有些心律失常的最重要原因,血容量降低時,能夠導致胸悶、心悸、頭昏、乏力等表現。
健康飲水,不能等
近年來,很多資料表明,水的硬度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負相關,尤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與水的硬度關係更為顯著,認為鈣鎂離子對維持心肌的正常代謝具有重要作用。即飲水硬度越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故認為長期飲用軟水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危險因素之一。
眾多研究發現:首先,鈣、鎂可阻止心血管組織對鉛、鎘等有害元素的吸收,從而達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其次,心肌內離子失調可促使心血管疾病多種癥狀的發生,鈣、鎂對維持心肌的離子平衡起重要作用。而且水中鈣鎂是膳食中鈣鎂的良好補充來源。血中的鎂與凝血過程有密切關係,血鎂高時可使凝血時間延長,所以當鎂的攝入量低,血鎂濃度低時,有利於血栓的形成。
長期堅持健康飲水,可提高人體新陳代謝,使人體進入不斷的良性循環,不會給壞細胞滋生提供環境和條件,人體就會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