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便秘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如痔瘡、肛裂,甚至會因用力排便導致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本期節目我們來關注老年人如何破解便秘的煩惱。
生在線講解)
上線大醫生:肖強
福建省老年醫院 肛腸科副主任
副主任中醫師

01 便秘治療的革命性認知
傳統便秘治療往往聚焦於軟化大便、促進腸道蠕動。然而,無論大便是否乾結,便秘的根本問題常常在於排便過程的“最後一步”——出口梗阻(排出障礙)。想象一下,即使貨物充足、運輸道路暢通,但如果倉庫大門卡死,貨物依然無法運出。排便同理,肛門直腸區域的阻塞是許多患者痛苦的根源。
02 出口梗阻的“元兇”與解決方案
常見的病因有:
1、直腸粘膜脫垂(鬆弛下垂的粘膜堵塞通道)
2、直腸前突(直腸向陰道方向膨出形成“囊袋”)
3、恥骨直腸肌肥厚綜合征(肌肉過度緊張,無法放鬆)
4、肛門狹窄(肛門口徑太小)
5、慢性肛裂(疼痛導致不敢用力)
對於這些明確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問題,合理用藥和生活方式調整是基礎,但及早、精準的手術干預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創新理念與技術:微創手術
01
獨創理念:“糞-肛口徑矛盾”學說
核心思想:糞便的粗細與肛管的口徑不匹配是造成排出阻力的重要原因。
解決方案:通過精準、微創地擴大肛管有效口徑,減少排便阻力。
02
獨創術式一:直腸粘膜經肛門鏡結紮+電凝術 (專治直腸粘膜脫垂)
獨創術式二:後位肛門括約肌切開術 (基於“糞-肛口徑矛盾”學說)
目的:安全地擴大肛門口徑,減少阻力。
微創手術怎麼做?
像精準“修剪”多餘樹枝一樣,在肛門鏡下,只針對鬆弛下垂的多餘直腸粘膜進行結紮,使其自然脫落,並在結紮點間用電凝加固。在肛管後側位精準地挑斷部分肛門內括約肌,形成一個小的缺口。
關鍵保障:手術中嚴格保護肛管直腸環,即由內括約肌、外括約肌深淺部、恥骨直腸肌等共同構成的核心肌環,是控制肛門不失禁的關鍵。
設計巧妙:小缺口設計有效擴大口徑,同時避免了術後切口粘連,確保長期通暢。
術後效果:術後排便通暢感明顯,不易複發,且不會導致肛門失禁。
微創手術的優勢是什麼?
1、精準靶向:只去除病變鬆弛粘膜,完美保護正常組織。
2、微創安全:不損傷深層肌肉(肌層),出血少,風險低。
3、快速高效:手術時間短,術後痛苦小,恢復快。
4、療效確切:有效消除脫垂粘膜造成的堵塞,顯著改善便秘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