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08字 閱讀3分鐘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晚上睡前吃一粒鈣片,想着補鈣順便睡個好覺。但你可能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利於鈣的吸收,甚至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醫生明確指出,鈣片什麼時候吃,真不是件小事,吃錯了時間,不但吸收不了,還可能帶來副作用。
吃鈣片這件事,很多人做了,但大多數人都做錯了。
很多人缺鈣,但補鈣方式卻錯了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和骨骼、牙齒、血液凝固、神經傳導、肌肉活動都有密切關係。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應攝入800至1000毫克鈣。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調查顯示,18歲以上人群平均攝入量僅為364毫克,遠遠不達標。
許多中老年人意識到補鈣的重要性,開始服用鈣片,結果卻發現骨密度依然下降,甚至有些人出現便秘、胃脹、腎結石等不適。問題可能不在鈣片,而在於補鈣方式不對。
最佳補鈣時間,其實就在飯後
鈣的吸收效率和服用時間息息相關。研究發現,飯後1小時內服用鈣片,是吸收率最高的時間段。原因在於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能幫助鈣更好地溶解和吸收。
相反,空腹時胃酸水平低,鈣片在胃裡難以充分溶解,吸收效果差。而臨睡前服用,胃排空速度慢,鈣容易沉積在泌尿系統,增加腎結石風險。
很多人以為睡前補鈣可以促進夜間骨骼修復,其實並沒有明確證據支持這一說法。如果補鈣方式不當,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給身體增加負擔。
補鈣效果不好,問題可能不在鈣片
有些人連吃幾年鈣片,卻感覺骨頭依舊脆弱,抽筋、腰酸等問題反覆出現。這時,不妨從幾個角度反思一下:鈣的種類、劑量、搭配的營養素、服用的習慣,是否都選對了。
市面常見的鈣片主要有碳酸鈣和檸檬酸鈣兩種。碳酸鈣含鈣量高,但需要足夠的胃酸才能吸收,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效果可能會打折。而檸檬酸鈣吸收率更高,對胃酸要求低,更適合老年人或胃酸不足者。
此外,鈣的吸收是有上限的。一次攝入超過500毫克,身體也吸收不了多少。分次服用,才是更科學的做法。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問題是維生素D的缺乏。鈣要進入骨頭,需要維生素D幫忙。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只能在腸道里打轉,最終隨糞便排出體外。尤其是北方冬季日照不足、久居室內的人群,維生素D缺乏極為常見。補鈣時若不搭配維生素D,等於白補。
補鈣不是人人都需要,更不是越多越好
補鈣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事情。對於腎功能不全或患有高鈣血症的人來說,隨意補鈣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尤其是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例如噻嗪類利尿劑,也可能影響鈣的代謝。
對於平時飲食均衡的人群,尤其是奶製品、豆製品攝入充足者,可能並不需要額外服用鈣片。盲目補鈣,反而容易導致鈣攝入過量,增加腎臟負擔。
醫生提醒,補鈣前最好進行骨密度檢測或血鈣水平評估,了解自己的實際需求,再決定是否需要補充。
哪些人更容易缺鈣?這幾類人要特別注意
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中的鈣流失速度加快,骨質疏鬆的風險大幅上升。兒童和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階段,對鈣的需求量大,缺鈣會影響身高和骨骼健康。
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也需要為胎兒或嬰兒提供足夠的鈣,自身需求量隨之增加。久坐不動、久居室內、缺乏陽光照射的人群,維生素D合成減少,也容易影響鈣的吸收。
這些人群在補鈣時,更應該注重方式和節奏。每天定時、適量、搭配維生素D服用,才可能真正做到有效補鈣。
吃鈣片,記住這三點就夠了
第一,選對種類。胃功能較差的人可以優先選擇檸檬酸鈣,更容易吸收,胃腸刺激小。
第二,選對時間。飯後1小時是補鈣的“黃金時段”,千萬別空腹或睡前吃。
第三,搭配維生素D。單獨補鈣效果有限,維生素D是鈣吸收不可或缺的幫手。
做到這三點,才能讓補鈣真正發揮作用,不再白吃、不再白花錢。
補鈣不是保健,而是科學管理身體
很多人把補鈣當作一種保健行為,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科學的身體管理。盲目跟風、吃得不對、吃得太多,最終可能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掌握鈣的吸收規律,合理安排飲食和作息,必要時才考慮補鈣。
補鈣的意義,不在於你吃了多少鈣片,而在於你是否真正讓鈣進入了骨頭。吃對時間、選對方式,才是對身體最大的負責。
參考資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李寧等. 《鈣補充劑吸收與代謝機制研究進展》.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2023年第35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