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2025年07月04日21:12:03 健康 1690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你以為天天喝牛奶、熬骨湯就能養好骨頭?現實可能讓人‘骨感’。”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醫學研究正不斷顛覆人們對“養骨”的認知,真正讓骨頭變得強壯的方式,其實遠不是人們想的那樣簡單。今天,就來揭開真正科學養骨的5個關鍵方法,看看你做對了幾個?

骨頭真不是“喝”出來的

在門診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患者:“醫生,我每天早上都喝牛奶、晚上熬骨湯,怎麼骨密度還是低?”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許多中老年人以為補鈣就等於喝牛奶、喝骨頭湯,甚至有患者一日三餐不離骨湯,結果查出骨質疏鬆後大吃一驚。

骨頭的健康取決於多個因素,遠遠不止“補鈣”這一項。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南(2023年版)》指出,骨質疏鬆的成因包括營養不均衡、運動不足、激素水平變化、慢性疾病等多種因素,而單一的食補並不能全面改善骨骼健康。

骨湯里的鈣含量其實非常低。中國營養學會早在2016年就指出,一碗骨頭湯的鈣含量大約只有4~5毫克,而成年人每日推薦鈣攝入量是800~1000毫克,喝湯根本達不到需求。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靠喝骨湯養骨”,就像“靠聞香水洗澡”,聽着美,根本不頂用。

適量負重運動:喚醒沉睡的骨細胞

“人老腿先老,腿老骨先松。”長時間久坐不動,是導致骨質疏鬆的重要元兇之一。骨頭並不是靜止不變的,它們每天都在“舊骨換新骨”——這個過程叫骨代謝

研究顯示,適度的負重運動能刺激成骨細胞活躍,增加骨密度。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在2024年骨代謝年會上指出,規律的負重運動可以有效減緩骨質流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逆轉骨質疏鬆的早期表現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什麼是負重運動?簡單來說,就是那些需要“抗重力”的動作,比如快走、爬樓梯、打太極、廣場舞、啞鈴操。這些運動能在不傷害關節的前提下,給骨頭一點“壓力”,從而激發骨細胞的活性。

一位60歲的社區居民在堅持太極練習一年後,骨密度從原先的T值-2.3升到-1.8,醫生驚訝地表示,這是自然療法中極少見的改善案例。

要記住:骨頭越用越強,越閑越廢。

保持陽光照射:讓身體自己“造鈣”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鈣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忽視了另一個關鍵元素——維生素D沒有維生素D的“牽線搭橋”,鈣根本無法被腸道有效吸收。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2022年的一項調查,我國60歲以上老人維生素D缺乏率超過70%。這是因為很多老年人不愛出門、陽光照射時間短,導致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

皮膚暴露在陽光下,能幫助合成維生素D3,這是一種最活躍、最易吸收的形式。中午11點到下午3點,是紫外線最充足的時間段,每天曬太陽15~30分鐘(手臂和臉部暴露),就能滿足基本需求。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對於北方冬季或陰雨天氣較多的地區來說,還可以通過食物補充,如深海魚類、蛋黃、肝臟等。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一句話:補鈣靠吃,吸收靠曬,兩者缺一不可。

營養均衡,而非“鈣獨大”

很多人談養骨只知道“鈣”,卻忽略了“骨頭也需要配合團隊作戰”骨骼健康離不開蛋白質、鎂、磷、維生素K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素的協同作用。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蛋白質是骨骼的“鋼筋”,鈣只是“水泥”,兩者結合才構成堅固的骨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布的研究指出,老年人攝入足夠蛋白質,可顯著降低骨折風險。特別是植物蛋白和優質動物蛋白(如魚、蛋、瘦肉、豆製品)對骨密度有良好支持作用。

維生素K是“骨鈣素”的合成原料,它能幫助鈣沉積到骨骼中,而不是流竄到血管里形成鈣化。綠葉蔬菜如菠菜、芥藍小油菜都是維生素K的好來源。

養骨不是“鈣唱獨角戲”,而是“多營養合奏交響曲”。

改掉傷骨壞習慣,才是真正的“補”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除了積極補充營養和運動,還有一些日常壞習慣正在悄悄“偷走”你的骨頭。如果不改,補再多的鈣也是“竹籃打水”。

首先是吸煙與酗酒。臨床研究表明,煙鹼成分會抑製成骨細胞活性,增加骨折風險;而長期大量飲酒則會干擾肝臟代謝維生素D的能力,導致鈣流失。

其次是過量飲用碳酸飲料和咖啡。碳酸飲料中的磷酸鹽會與鈣競爭吸收位置,造成“鈣被踢出局”;而咖啡因會促進鈣的排出。

還有就是過度節食。很多中年女性為了減肥,選擇極端節食法,導致蛋白質缺乏、內分泌紊亂,骨密度急劇下降。“瘦得像竹竿”的人,骨頭往往也“空得像竹竿”。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想養骨先護骨,別讓壞習慣“提前掏空”身體的基礎建設

真實案例:奶奶不再靠“湯”,骨頭也更硬了

某市人民醫院骨科接診過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因輕微摔倒導致股骨頸骨折。術後回訪中發現,她每天堅持喝骨湯,卻幾乎不曬太陽、不運動,飲食中蛋白質攝入極低。

醫生通過調整其飲食結構,加入適量雞蛋、豆腐、綠葉菜,並建議其每天快走30分鐘、定期曬太陽。

半年後複查時,其骨密度雖未完全恢復正常,但提升明顯,醫生評價其“生活方式調整遠勝藥物干預”。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這說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養骨”的靈丹妙藥。

醫者責任:不僅治病,更傳遞健康理念

作為醫生,見得最多的不是重病,而是“被忽視的小病變大”。骨質疏鬆就是典型之一——它不痛不癢時,最容易被忽視;一旦骨折,後果可能終身難愈

在醫學領域,骨質健康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老年人群生活質量的三大因素之一。骨折後的卧床、手術、併發症甚至死亡風險,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嚴重得多。

呼籲全民提高“骨健康素養”,是每一位醫者責無旁貸的使命。不是等病來了再“打補丁”,而是提前預防,築牢健康的“骨本”。

骨科醫生建議:優秀的養骨方法不是多喝牛奶和骨湯,而是這5種 - 天天要聞


“人老骨先衰,護骨趁年輕。”這句樸素的話,值得所有人記在心頭。

寫在最後:養骨的正確打開方式

真正的養骨秘訣,不靠補湯,也不是堆鈣片,而是科學飲食、規律運動、充足陽光、合理生活方式的系統組合。骨骼,是陪我們走一生的“支架”,不能等它出問題才想起它的存在。

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今天起,給自己的骨頭一次真正的“投資”!

註:本文為健康科普內容,旨在傳播科學醫學知識,不構成具體診斷和治療建議。如有相關疾病或疑問,請及時就醫並諮詢專業醫生。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南(2023年版)[S].2023-11-15.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居民維生素D營養狀況調查報告[R].2022.

[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蛋白質攝入與骨密度關係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24,30(04):457-462.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2025年第3期) - 天天要聞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2025年第3期)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7月4日18時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預計,7月4日20時至5日20時,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華南中東部、東北地區東部和西南部及新疆等地高溫健康風險較高(黃色預警);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的...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 天天要聞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來1個月像“被牛含在嘴裡”

北京進入“蒸煮模式”網友:出門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進入“蒸煮模式”。據中國天氣網預報,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氣溫可達37℃。陰雨天氣頻繁,濕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餿味了。網友評論稱“感覺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終於也體會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 天天要聞

“桑拿天”持續來襲,高溫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記者從中央氣象台獲悉,中央氣象台7月4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桑拿天”超長待機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一起來看中國氣象局專家怎麼說。記者:阮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