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參考文獻
王曉明,《頸椎病的預防與康復》,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9.
李建國,《慢性疾病與生活方式的關係》, 中國健康報, 2021.
張文斌,《頸椎問題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中華醫學雜誌, 2020.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居民健康指南》, 2022.
每天早晨匆匆趕去上班,擠公交、低頭刷手機,到了辦公室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下班後繼續低頭看劇、玩遊戲。
很多人覺得這就是現代生活的常態,忙起來甚至連脖子酸痛都懶得在意,覺得最多也就是累了,休息幾天就好。可你有沒有想過,頸椎出問題,可能不僅僅是脖子疼那麼簡單?
它甚至會牽動你的大腦健康,讓你感到頭昏、記不住事,甚至影響生活和工作。是不是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可現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值得警惕。
小李今年剛30出頭,工作時間不算長,但經常熬夜加班,再加上通勤路上低頭看手機,最近總感覺脖子僵硬,還伴隨着頭暈,有時連開會都聽不進去,腦子一片空白。
朋友勸他去醫院看看,他卻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忍忍就過去了。可幾個月後,他連睡覺都開始失眠了,腦袋像被什麼東西壓着一樣沉重。
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類似小李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都把頸椎的不適當作小問題,結果一拖再拖,直到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才後悔莫及。
頸椎的問題到底有哪些表現?其實最常見的就是脖子僵硬、疼痛,或者轉頭時會聽到“咔啦啦”的聲音。稍微嚴重一點的,還可能會感到頭暈、噁心,甚至出現手麻、胳膊無力的情況。
有人會覺得記性變差了,做事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甚至整個人都像是“慢了一拍”。這些表現看似和頸椎沒多大關係,但其實它們有可能是頸椎對神經和血管造成壓迫後引發的連鎖反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頸椎就像是一根支撐頭部的柱子,它需要承受頭部的重量,同時還為大腦和身體之間的神經信號傳遞提供通道。
如果長時間低頭或者姿勢不正確,就會讓頸椎承受額外的壓力。時間一長,頸椎的關節和周圍的組織就可能出現慢性勞損,甚至發生變形。
更糟糕的是,頸椎的周圍分布着許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經,一旦這些結構被壓迫,就會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信號的傳遞,直接導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低頭玩手機真的有這麼大的危害嗎?答案是肯定的。研究發現,當我們低頭的角度越大,頸椎承受的壓力也會成倍增加。
普通情況下,頸椎需要承受的重量大約是頭部的重量,但當我們低頭超過60度時,頸椎承受的壓力可能相當於四五個頭的重量。長期如此,頸椎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除了姿勢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也會增加頸椎受傷的風險。比如長時間坐着不動、不運動,或者睡覺時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讓頸椎處於不健康的狀態。
有些人喜歡用風扇或空調直吹脖子,這樣會導致頸部肌肉僵硬,進一步加重頸椎的負擔。
當然,年齡的增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隨着年齡的增加,頸椎的軟組織會逐漸老化,保護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傷。
聽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壓力山大,難道頸椎問題無解嗎?其實並不是。只要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頸椎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比如說,減少低頭的時間,每隔20分鐘就抬頭活動一下脖子,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的壓力。
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坐着,可以調整椅子的高度,讓電腦屏幕和視線保持平行,避免長時間低頭。睡覺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枕頭,軟硬適中,高度以能保持頸椎自然彎曲為宜。
平時還可以多做一些簡單的頸椎鍛煉,比如緩慢地轉動頭部,或者做一些拉伸動作,幫助頸椎放鬆。
健康飲食對頸椎的保護也很重要。可以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製品、海鮮等,這樣可以幫助維持骨骼的健康。
同時,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如果平時經常感到頸部疼痛,可以試着用熱毛巾敷一敷,或者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推拿和理療,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按摩,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40多歲的女士,因為長期低頭工作,頸椎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右手麻木,甚至連筷子都拿不穩。
她起初覺得自己只是勞累過度,並沒有在意,直到家人發現她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才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後發現,她的頸椎已經出現了骨刺,壓迫到神經,需要儘快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她的癥狀才逐漸緩解。這件事也提醒我們,頸椎問題不是小事,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
那麼如何識別頸椎問題呢?其實很簡單。如果經常感到脖子僵硬、疼痛,或者頭暈、手麻,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癥狀持續時間較長,或者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就應該及時就醫,避免拖延導致病情加重。
平時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姿勢來判斷,比如坐着時肩膀是否放鬆,頭部是否前傾。如果發現自己經常低頭或者含胸駝背,就需要儘快調整姿勢。
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頸椎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就完全可以避免它對健康的威脅。
不要等到癥狀嚴重了才後悔,像小李那樣“忍忍就過去”的想法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與其等到疾病發生後再去治療,不如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畢竟,健康是我們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只有保護好頸椎,才能讓身體和大腦都保持最佳狀態。
希望每一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從中受益,用正確的方式守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