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用軟件查出醫院多收10萬醫療費

2023年12月04日15:08:05 健康 1788

一名科研工作者,法學博士,還學過一些經濟學知識,利用統計軟件預估蕪湖二院騙取、違規使用醫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院方可能從沒有想到,用統計軟件就能分析出他們的漏洞。因此,博士和院方的溝通,很不通暢。博士無奈,只能舉報到國家醫保局。

經查,蕪湖二院多收了21萬多。其中,186914.7元醫保基金,31287.29元患者自付費用。

事情曝光後,廣大網友感嘆,“書真不是白讀的”。

如果患者不是科研工作者,不懂法律,沒學過經濟學,能分析出院方多收取費用嗎?

讓我們看看事情的經過,博士是怎麼發現醫院的貓膩的。

發現蛛絲馬跡

博士的爸爸生前是糖尿病腎病尿毒症期、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於2022年3月19日因突發左側肌體無力伴意識障礙,被緊急送往蕪湖二院,診斷為丘腦出血破入腦室。

最終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10月14日凌晨去世,終年54歲。

爸爸一共在蕪湖二院住院了117天,經歷三次開顱手術,一直在醫院ICU重症醫學科)治療,絕大部分時間處於深度昏迷狀態,家人無法陪護,也無法看到。

博士的姑媽是一名老會計,負責往醫院的賬上繳費。每次交完費用後,讓護士打一個清單。累計到十幾張單子後,就做了個Excel表,根據家醫保目錄和蕪湖市醫保支付的有關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費的大致比例。

在不需要透析時,博士爸爸在ICU維持治療每天需自費1000元;在需要血液透析/連續性血液凈化的情況下,每天需自費2000元。

在前兩個月的時候,這種推算比較準確。到2022年6月14日開始,收費開始多了起來。有時護士上午打電話讓繳費,交了費用後,下午打電話又說欠費。

博士的媽媽還聽見,有些患者的家屬和醫院吵架,說多收了費用。

種種跡象,不能不讓人多心。

博士在該院微信公眾號上綁定了爸爸的身份證號、住院號和手機號。這樣博士通過醫院公眾號可以查看有關的項目的收費情況。

2022年7月5日,博士通過公眾號“住院一日清”看到有血透監測的收費條目。姑媽和媽媽(細節,兩個人)詢問主治醫師,爸爸當天是否做血透,答覆說沒有。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醫院多收了費用。

爸爸出院時,《費用明細清單》上胰島素的總用量竟然高達138支,平均下來每天要用1.18支胰島素,這明顯與常識不符。博士爸爸在家時,一天最多用48個單位,而蕪湖二院的一隻是400單位。算下來,醫院用量是家庭用量的10倍以上了。

在2022年7月12日、7月13日,也就是爸爸轉院當日和次日,我們到蕪湖二院複印並封存了全部病歷資料,在與原件核對一致後,由院方加蓋公章,符合《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十六條之規定,於是後面對費用的核查就有了相關依據。

用知識打敗魔法

先將紙質發票、明細單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一一錄入Excel中,在Excel里,我對每項治療項目按照日期排序,做成了一個面板數據,先試着截取一段時間的治療項目,利用統計軟件來分析每個項目的變化趨勢,重點關註上升快、波動大的時段和項目。

通過趨勢圖,我可以迅速發現波動異常的治療項目及關聯項目,都不用做回歸分析。其中,波動比較大的項目有血透、抗生素等。


名校博士用軟件查出醫院多收10萬醫療費 - 天天要聞


定位到波動異常的治療項目後,再仔細對比醫囑、護理記錄、費用清單三項資料記載的數量,很快便發現了其中不合理之處。

1.涉嫌虛構血透監測時間

《費用明細清單》上顯示血透監測的總時間是697.5小時,而連續性血液凈化時間則為433小時,只有做血液凈化時才需要做血透監測,但我爸爸的血透監測時間竟然是連續性血液凈化時間的1.6倍之多,多出的費用為10580元。

2.涉嫌虛構患者接受運動療法

住院期間,《費用明細清單》顯示他接受運動療法231次,共11088元。換言之,爸爸住院117天,平均每天接受2次運動療法,即便是2022年3月19日、4月6日以及4月7日手術後圍手術期——患者危重狀態等屬於絕對康復禁忌的也沒有例外,明顯與事實不符。而且《病程記錄》《長期醫囑單》《臨時醫囑單》《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上從未記載甚至提及任何康復項目。

3.涉嫌虛構腸內營養灌注次數

在ICU,爸爸一直處於昏迷狀態,需留置胃管進行腸內營養灌注,採用泵入方式。在住院的117天中,除去入院前3天未及腸內營養灌注、因消化道出血停用腸內營養灌注7天、出院1天,採用腸內營養灌注應有106天,發票記錄顯示爸爸共接受1083次腸內營養灌注,平均每天灌注次數達到10.21次。

爸爸每天接受腸內營養灌注次數達10次以上是極其不合理的,因為根據《腸內營養臨床藥學共識(第二版)》,腸內營養灌注次數為每日4-6次。

如果按每天最高灌注次數6次算,則蕪湖二院該項收費超出23460元。如果按照每天灌注4次算,則蕪湖二院該項收費超出31280元。

4.涉嫌串換藥品

在家屬不知情的情況下,爸爸曾被使用價格昂貴的特殊使用級抗生素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1998元/支),共8支。該級抗生素具有明顯或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多粘(黏)菌素類藥物引起的腎毒性報道較多,爸爸本來就有尿毒症

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當時不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2年)》中,屬於全自費藥品,只有名稱相似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在該目錄中。出院結算單上顯示,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按照醫保結算了15984元。

主張權利

博士對蕪湖二院醫療費用的分析,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預估蕪湖二院和醫務人員騙取、違規使用醫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為此,患者家屬和蕪湖二院進行了三次交涉,前兩次,院方表示要內部核查。第三次,乾脆否定了家屬的意見。

2023年7月,博士向國家醫保局舉報。2023年8月,安徽省醫保局與蕪湖市醫保局對蕪湖二院開展了檢查。

2023年9月25日,蕪湖市醫療保障基金監管事務中心向博士送達《蕪湖市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線索處理結果告知書》,明確“醫保部門追回186914.7元醫保基金”,同時要求蕪湖二院退還31287.29元患者自付費用。

目前蕪湖市醫保局處理是先按照《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對蕪湖二院進行協議處理,該依據是部門規章。


我們普通人可能沒有博士的知識面廣,但是如果細心核對醫院的收費項目,還是可以能發覺異常收費的情況。比如,胰島素的使用、運動療法、以及血透檢測項目等。

最關鍵的是,一定要運用法律的武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夏天來了,很多人手上會長一些透明的“小水泡”,雖然不疼,但是癢到讓人懷疑人生,一不小心撓破後,裡面會流出一些液體。這些既影響美觀又奇癢無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布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 天天要聞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誰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塊。日照的景點多數都免費,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適合學生黨窮游~景點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建議參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萬平口3號門-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大泉溝漁港-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Day2:燈塔廣場-巧克力漁家-日照科技館-日照海洋公...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 天天要聞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被網友廣泛議論。論文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宮肌瘤男性患者”引發質疑。據報道,上述論文2017年6月發布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在線公開時間為...
本周三起瀋陽連續三天有雨,氣溫再搭“過山車” - 天天要聞

本周三起瀋陽連續三天有雨,氣溫再搭“過山車”

今天進入立夏節氣象徵著春天的告別與夏日的開啟然而立夏並不等於入夏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大於或等於22℃為夏季開始所以瀋陽離真正的夏天還需要等一段時間近日冷暖空氣在天空下展開拉鋸戰把日子切成了色彩斑斕的調色盤明天沈城是多雲有時晴的天
“不開綠燈”的麻醫生和“仗義執言”的女護士 - 天天要聞

“不開綠燈”的麻醫生和“仗義執言”的女護士

前兩天我寫“肖飛事件”後,原配谷醫生的處境會如何?我收到了這樣的一條評論: “請你不要補刀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肖飛也是北大醫學部的高材生,也曾經拯救過很多病人,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