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這就是當雙面人的下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正遭遇執政以來最大危機。7月10日,歐洲議會將對她發起不信任投票,這是十多年來首次有歐盟委員會主席受到不信任投票。
而就在投票前夕,馮德萊恩突然向咱中國拋出一份苛刻的條件清單,試圖通過對華強硬姿態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
更戲劇性的是,就在上周與咱王毅外長會晤時,她還滿臉堆笑地強調“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期待深化中歐合作。短短几天,她的態度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馮德萊恩的罪狀,她的三個無理要求
歐洲議會已收集到足夠簽名,將在7月10日對馮德萊恩發起歷史性的不信任投票。
羅馬尼亞議員皮佩里亞領銜的彈劾動議,直指她的三大罪狀:疫苗採購黑箱操作、疫情資金使用不當、操控非政府組織影響議會。
這些指控只是冰山一角。馮德萊恩執政期間的政策失誤清單長得驚人。
比如:強推《歐洲綠色協議》引發多國農民抗議;能源政策讓成員國劍拔弩張;訪問以色列不打招呼惹眾怒;對俄能源制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華“脫鉤”政策遭多數成員國反對。
有歐盟內部人士透露,彈劾動議已獲74名議員支持,遠超啟動門檻。
儘管要真正罷免她需三分之二多數票,但這場投票本身已宣告馮德萊恩的政治信用破產。更諷刺的是,她將彈劾歸咎於“極端分子和俄羅斯支持者”,拒絕承認自身領導失誤。
就在彈劾投票馬上就要開始的時候,馮德萊恩突然把目光望向了咱中國。7月8日,她宣稱將在本月下旬的中歐峰會上尋求“重新平衡歐中經濟關係”,實則提出三個蠻橫要求。
第一個要求面向稀土:她要求咱中國立即放鬆稀土出口管制,全然不顧咱商務部已多次聲明:管制是為了保障戰略礦產安全與全球穩定,且已依法批准多批對歐出口。
第二個要求面向產業競爭:馮德萊恩搬出西方炮製的“產能過剩論”,要求限制咱中國對歐出口廉價商品。這等於要求咱自廢武功,放棄完整的產業鏈優勢。
最後一個要求指向外交主權:她竟要求咱中國不得支持俄羅斯,還威脅稱“中國與普京的互動將成歐中關係決定性因素”。這無異於逼迫咱在俄烏問題上選邊站隊。
這些要求連基本的外交禮儀都不顧了。要知道就在幾天前與王毅會面時,她還信誓旦旦說要發展“穩定建設性”的歐中關係。
明明是即將要被投彈劾票的人了,說話還這麼難聽,當真是痴人說夢。
馮德萊恩的對華態度變得真的比翻書還快。7月2日布魯塞爾會晤時,她面對王毅外長滿臉堆笑,大談要深化中歐合作,還特意強調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可轉身就換了一副面孔。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配合下,兩人唱起紅臉白臉雙簧:卡拉斯當場指責咱“扭曲操作”稀土出口、污衊咱援助俄羅斯國防;馮德萊恩則假惺惺表示期待峰會。
這種兩面手法咱見多了。
就在一個月前的G7峰會上,她還公開指責咱中國“武器化稀土”。如今急需救命稻草時又換上笑臉,發現撈不到好處立馬變臉勒索。
這套政治把戲早被咱王毅外長點破:“中歐不能因為存在差異就視對方為敵手,不能因為出現分歧而選擇對抗”。
歐盟內部的分裂,把目光盯向中歐峰會的原因
馮德萊恩的對華強硬路線,在歐盟內部遭遇強烈抵制。德國總理默茨多次公開批評歐盟對咱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政策,直言:“我和寶馬、大眾、奔馳等車企老闆都談過,他們都說不,我們不希望那樣!”
在關於電動車問題的歐盟內部投票中,以德國為首的5個成員國集體投下反對票。德國汽車工業對咱市場依賴度極高,2023年德系電動車在華銷量同比增長50%,佔市場份額5%。默茨心裡門清:跟咱鬧翻等於自斷財路。
更讓馮德萊恩尷尬的是英國的反水。英國商貿大臣喬納森公開宣布:不會跟隨歐盟對咱電動車加稅,還要加強與咱合作。
他直言英國目標是“為本土企業提供開放的出口市場”,這話簡直是在打臉馮德萊恩的貿易保護主義。
馮德萊恩把寶全押在7月下旬的中歐峰會上,背後藏着她的小算計。
最經典的轉移焦點的套路。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論”,掩蓋疫苗採購醜聞和資金濫用問題。這當真是政治老套路了,國內危機重重時就打外交牌。
然後向美國表忠心,想讓美國救救她。7月6日與特朗普通話後,馮德萊恩火速對咱強硬施壓。歐盟官員透露美歐接近達成貿易協議,她此時對咱發難,明顯是交“投名狀”。
還有就是製造談判籌碼。幻想用三個無理要求逼迫咱在稀土和關稅問題上讓步。若能在峰會前“敲打”咱中國取得所謂成果,或能挽回些政治顏面。
可她打錯了算盤。咱商務部早已明確表態:稀土管制基於國家安全和國際義務。至於所謂“產能過剩”,更是無視市場規律的謬論,咱中國製造業的高效運作,靠的是全產業鏈優勢,而非政府補貼。
馮德萊恩為何對稀土如此歇斯底里?因為咱手握王牌。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掌握在咱手中,這些“工業維生素”直接關係歐盟新能源車、風力渦輪機和戰機的生產命脈。
歐盟的軟肋早就暴露了。2024年初咱優化稀土出口管理後,德國車企的電機生產線差點停擺,法國軍工企業緊急動用戰略儲備。
馮德萊恩一邊在G7罵咱“武器化稀土”,一邊私下求咱加快審批流程。
如今她竟想通過政治施壓讓咱放棄戰略資源管控,無異於痴人說夢。咱的稀土政策既考慮自身發展需要,也承擔著穩定全球供應鏈的責任,怎麼能成為歐盟政客的交易籌碼?
當真是,一張稀土牌,抽的歐盟和美國跪下唱征服。
馮德萊恩如果真的為歐洲的利益考慮,就該聽聽德國車企的呼聲,想想歐盟民眾的飯碗。繼續炒作對華議題,只會讓歐盟陷入深淵之中。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迄今最嚴厲?馮德萊恩最新涉華表態炒作多項舊議題,同時申明不願脫鉤願建立更穩定關係
2025-07-09 17:25·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