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以色列駐烏克蘭大使邁克爾·布羅德斯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拋出了一段讓人挺意外的話。他說,雖然中國表面上對以色列和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表示反對,但私底下,中國可能對這事兒挺滿意,因為伊朗核威脅沒了,對誰都好。這話一出,國際上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中國到底咋想的。
布羅德斯基到底說了啥
那天,布羅德斯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很多國家嘴上批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實際上沒啥大動作。他覺得,這些國家心裡清楚,以色列這是在替大家幹活兒,把伊朗核威脅這個大麻煩給解決了。他特別點到中國,說:“我看啊,那些批評以色列的人,背地裡可能還挺高興的,因為誰也不想看到一個有核武器的伊朗。這事兒對中國也一樣。”這話聽着挺有意思,表面上是中國反對,可他認為中國可能暗地裡拍手叫好。
要說中國官方態度,那可是清清楚楚。2025年6月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直接開炮,說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這事兒完全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搞得中東局勢更亂了。中方態度很明確:趕緊停火,別傷平民,有話坐下談,別動不動就動手。
再往後幾天,6月20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肖軍正也出來說話了。他說中國特別重視在以色列的中國公民安全,已經開始組織撤離。這說明中國對中東這塊兒的局勢很警惕,不想讓自家人卷進亂子。
伊朗核問題是個啥來頭
伊朗核問題這事兒,得從2002年說起。那年,伊朗的核計劃曝光,國際社會炸了鍋。到了2015年,伊朗跟六個國家——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德國——簽了個《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簡稱JCPOA),意思是伊朗限制核計劃,換取大家解除制裁。可惜好景不長,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拍桌子退出了協議,伊朗核問題又成了燙手山芋。
到了2025年6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直接下了個決議,說伊朗沒遵守核義務。這可是自2005年9月以來,IAEA頭一回這麼硬氣。緊接着第二天,6月13日,以色列就動手了。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來了個大動作,代號“獅子的力量”,直接轟了伊朗的核設施和軍事基地。以色列國防部長伊茲雷爾·卡茨當天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這次行動可不是小打小鬧,明顯是衝著把伊朗核計劃徹底打癱去的。
美國也沒閑着,總統特朗普在6月21日說,他們已經搞定了伊朗三個核設施——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美以聯手,這架勢擺明了是要把伊朗核威脅掐死在搖籃里。
伊朗也不是吃素的。6月13日晚上,他們直接還手,朝以色列發射了150多枚彈道導彈,外加100多架無人機,行動代號“真實承諾行動 III”。這反擊力度也不小,明顯是要告訴以色列和美國:你們打我,我也不是好惹的。
到了7月7日,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出來放話,說願意跟美國談,但前提是得有互信。這話聽着挺軟,但背後意思也很硬:你們得先拿出誠意來。
這事兒一鬧大,聯合國安理會趕緊在6月22日開了個緊急會議,討論美國打伊朗核設施的事兒。俄羅斯、中國這些國家都要求開會,說明大家都覺得這不是小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在6月24日跟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通了電話,說希望伊朗和以色列能坐下談,別再打來打去了。
布羅德斯基這話有啥道理
布羅德斯基的意思是,中國雖然嘴上反對,但心裡可能挺樂意看到伊朗核威脅被幹掉。這話聽着有點兒道理,咱們來分析分析。
首先,中國一直挺支持核不擴散這件事兒,多次說過不希望伊朗搞核武器。伊朗真要有了核彈,對誰都不是好消息,包括中國。
其次,中東這地方對中國挺重要,尤其是能源安全。中國從伊朗進口不少石油,要是伊朗有了核武器,弄得中東更亂,中國石油供應肯定受影響。所以,從這點看,伊朗核威脅沒了,中國確實能鬆口氣。
可這事兒沒那麼簡單。中國官方態度一直是反對動武,主張對話解決。布羅德斯基這話有點像在揣測中國心思,但沒啥真憑實據。
中國在中東有啥利益
說起中國在中東的利益,那可不少。首先是石油,中國從中東進口的油特別多,伊朗就是個大供應商。要是中東亂了,油價漲了,中國經濟肯定得跟着晃。
另外,中國還有“一帶一路”這張大牌,在中東搞了不少基建項目。中東穩定,中國這些投資才能穩賺。所以,中國肯定不希望這地方老打仗。
伊朗核問題對中國來說是個兩難的事兒。一方面,伊朗真搞出核武器,中東更亂,中國能源安全就懸了。另一方面,中國跟伊朗經濟聯繫挺緊,伊朗穩定對中國也有好處。
所以中國一直在這事兒上走平衡路線:支持對話,反對打仗,也反對單邊制裁。既不想看到核武器,也不希望伊朗被逼得太狠。
布羅德斯基這話一出,國際上討論開了。有人覺得他說的有理,中國可能真對伊朗核威脅消失挺滿意,畢竟少了個大麻煩。可也有人覺得他這話太片面,中國官方態度擺在那兒,哪有暗自高興的道理。
這討論挺有意思,說明大家對中國的立場都挺好奇。畢竟中國在中東這盤棋里,位置太關鍵了。
布羅德斯基這話給咱們開了個腦洞,讓人想想中國在這事兒上到底咋想的。官方態度是反對打仗,可伊朗核威脅沒了,確實對誰都有好處。中國會不會暗地裡覺得鬆了口氣?不好說。
未來這事兒咋發展,還得看中東局勢咋變。中國肯定還會在國際上推對話、求穩定。但布羅德斯基這話,至少提醒咱們,中國在這場戲裡的角色,可能比表面上複雜得多。咱就接着看吧,這戲還沒演完。
接下來,咱們再把這事兒掰開揉碎了聊聊,從更深的角度看看為啥布羅德斯基會這麼說,中國到底在這場博弈里扮演啥角色。
為啥布羅德斯基點名中國
布羅德斯基這話里為啥特意提到中國?其實不奇怪。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事務里分量越來越重。中東這塊兒,中國不光是買油的大客戶,還跟伊朗、沙特這些國家關係都不錯。以色列大使點名中國,可能也是想試探一下中國態度,或者乾脆拉中國站隊。
再說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是常任理事國,伊朗核問題這事兒少不了中國的聲音。布羅德斯基這話,可能也帶點外交策略的意思,想看看中國會不會因為這話有所反應。
中國為啥老說反對動武?其實這跟中國一貫的外交思路挺貼的。中國這些年一直在國際上推“和平發展”這套說法,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尤其是在中東這種敏感地方。動武容易把局勢搞亂,亂了對誰都沒好處,尤其是對中國這種靠穩定吃飯的國家。
再者,中國跟伊朗關係不一般。伊朗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兩國經濟上聯繫緊。打仗把伊朗搞亂了,中國在那兒的投資和合作都得打水漂。所以中國反對動武,不光是原則問題,也有實打實的利益考量。
有人可能會問,伊朗核威脅離中國那麼遠,真有那麼大影響嗎?還真有。伊朗要真搞出核武器,中東肯定更亂。沙特、土耳其這些國家可能也得跟進搞核武,那整個地區就成火藥桶了。到時候油價飆升,海灣航道不安全,中國能源安全就得捏把汗。
更別說,中東亂了,恐怖主義、難民問題都可能加劇。這些事兒離中國不近,可全球化這年頭,誰也跑不了。所以伊朗核威脅這事兒,對中國還真不是小事。
布羅德斯基說中國可能暗自高興,這話有沒有可能?咱得客觀看。一方面,伊朗核威脅沒了,中國確實少了個潛在麻煩。中東穩定點,中國石油進口和基建項目都能更順。誰不樂意看到這結果呢?
可另一方面,中國反對動武不是說著玩的。中東這地方,靠打仗解決問題從來沒好結果。美國和以色列這次動手,可能會讓伊朗更強硬,甚至逼着伊朗跟俄羅斯走得更近。這對中國在中東的平衡外交可不是啥好消息。
所以中國會不會暗自高興,可能得打個問號。高興肯定有,但估計也高興得有限。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挺分裂。像美國、以色列這些國家,可能覺得中國嘴上反對,心裡不一定真反對,想讓中國表個態。可俄羅斯、伊朗這些國家,又覺得中國是他們陣營里的盟友,反對美以動武是真心實意的。
其實中國在這事兒里挺像個“和事佬”。既不想看到伊朗有核武器,也不希望中東打得不可開交。這種騎牆態度讓各方都猜不透,也讓中國在國際上多了點神秘感。
往長遠看,伊朗核問題這事兒對中國影響還不小。如果中東局勢穩下來,中國“一帶一路”就能接着推,能源安全也有保障。可要是亂子沒完沒了,中國就得花更多心思在中東這塊兒,外交上壓力也不小。
再說了,美國和以色列這次動手,等於又在中東刷了一波存在感。中國要是想在這地方有更大話語權,未來得更主動點才行。
布羅德斯基這話,乍一聽挺有意思,細想想也有道理,但真要說中國暗自高興,可能還差了點火候。中國在這事兒上的立場,估計還是那句老話:求穩、促談、不打仗。未來中東咋走,中國咋應對,咱們就盯着看吧,反正這齣戲還長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