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11國集體反對美國關稅霸凌,並另起爐灶不依賴SWIFT結算系統,加速去美元化。美元霸權危險了,特朗普當即大怒,威脅要對支持金磚去美元化的國家加征10%關稅,顯然特朗普害怕了,心虛了。
7月6日,金磚國家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次峰會不僅有11個成員國出席,還邀請了10個“夥伴國”參與,規模空前。在會議結束後,所有參與國家聯合簽署了一份聲明,罕見地公開批評美國“濫用關稅破壞全球貿易秩序”。
這份聲明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它不僅展現出金磚國家在經濟、政治上達成了某種共識,更傳遞出一種信號:世界多極化的力量正在聚集,而“美國優先”的一套邏輯,正在失去支持者。
面對這樣的情況,特朗普顯然坐不住了。他在社交平台怒吼:“所有支持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美國將統一加征10%關稅,沒有例外!”這番話一出,直接引發國際震蕩,尤其是峰會主辦國巴西總統盧拉,毫不客氣地回懟:“世界不需要皇帝!”言語之犀利,足見對美國霸道行徑的強烈不滿。
實際上,不只是巴西,像伊朗、南非、阿根廷等金磚國家,早已在試點非美元貿易結算——南非用蘭特購買俄羅斯石油,巴西用雷亞爾進口印度藥品……這些操作雖小,卻標誌着美元正在一步步被邊緣化。
與此同時,金磚國家的整體經濟體量也不可小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金磚國家GDP總和已經首次超過G7國家,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2.1%。在能源、資源、製造業等多個關鍵領域,金磚國家掌握着不容忽視的主動權。對美國來說,這不是普通的挑戰,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特朗普這次的“瘋狂加稅”操作,不是因為金磚國家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們做對了幾件事。更確切地說,是做了幾件讓美國非常難受的事。
多年來,美元並不是靠商品支撐起來的,而是靠“信用”與“控制力”維繫的全球結算貨幣。一旦出現替代系統,哪怕只是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成功運行,美元的穩定地位就會開始動搖。
現在金磚國家就正是在推動這樣的替代系統——“金磚支付系統”,一個不依賴SWIFT(被美國控制的全球金融結算系統)的交易平台。如果這個平台實現,美元將失去壟斷的結算通道,對美國的制裁工具箱也是致命打擊。
而且中俄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已達70%以上;金磚開發銀行也已經開始支持本幣貸款項目。這一切都說明,“去美元化”不再是喊口號,而是進入實操階段。
以往面對美國的高壓政策,大多數國家選擇忍氣吞聲。但這一次,金磚國家態度非常明確:你來一個招,我們回你一套“組合拳”。
在經濟方面,像印度已傳出將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徵稅的消息;俄羅斯則擬限制高端稀有金屬出口;巴西、伊朗等農業國家,也列出了對美商品的關稅清單。
在技術和數據方面,中國率先推動數據出境審查制度,防止美國企業在本地收集數據後直接帶回國內;印度和南非則在推進自己的網絡數據主權法案;俄羅斯更是明確要求外國科技公司在境內存放服務器數據。
這一系列操作,說明金磚國家已經不滿足於被動防守,而是開始主動建立自己的金融、技術和資源“防火牆”。如果美國繼續壓制,不排除這些國家聯合反制,甚至推出“脫美元結算聯盟”。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反擊可能最終傷到自己。摩根大通在分析報告中明確指出,如果特朗普真的對金磚國家統一加稅,美國GDP將可能萎縮1.2%,失業率可能飆升至6%。而波音、福特等企業,已經因為供應鏈不穩定取消了海外訂單。
這說明什麼?說明美國的優勢早已不是不可撼動。如果硬靠加稅維穩,只會加劇全球對美元和對美依賴的“脫鉤”速度。等到這股潮流形成,想要回頭就晚了。
金磚國家這一波“另起爐灶”的嘗試,說到底,是為了擺脫被動,建立更公平的國際秩序。在這個新秩序中,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不再有人能隨意拉起“關稅戰”、搞“技術封鎖”或者“金融圍堵”。
而美國卻還沉迷在舊秩序的優越感中,動不動就揮舞關稅大棒,把“美國優先”當成壓別國的通用手段。可時代變了,已經不是哪個國家一句話就能決定世界走勢的年代了。
即便還有一些國家因為擔心美國打擊而猶豫不前,比如埃及、沙特、阿聯酋等依賴美軍保護的國家,但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從非洲到拉美,從亞太到中東,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重新選擇合作對象?
美國仍是全球第一經濟體,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今面對金磚國家這樣一個體量龐大、合作日益緊密的群體,美國已經無法再靠單邊手段實現壓制。
特朗普選擇威脅,金磚選擇聯合;美國挑起對抗,金磚謀求共贏。這背後的差距,遲早會在現實中顯現出來。今天,美國對金磚國家揮起了關稅大棒;明天,可能更多國家將加入“去美元”陣營。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