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濫施關稅的衝擊波仍在繼續。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美國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
特朗普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陸續發布了他寫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南非、老撾、緬甸、突尼斯、波黑、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等14國領導人的信函,闡述徵稅理由,並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隨後,日本、韓國、南非等國相繼作出回應,稱關稅“令人遺憾”“不合理”,並表示將在期限內繼續與美方談判。日本首相石破茂就美國再度提高關稅表示“非常遺憾”,已指示相關閣僚在8月1日之前繼續談判,尋求既維護日本國家利益又能實現雙贏的協議。
受特朗普政府宣布加征關稅消息影響,美國市場遭遇“股債雙殺”,美股三大指數7日全線下挫,美債下跌。美元指數走高,美元兌日元的漲勢最為明顯,7日尾盤上漲1.09%,報146.130。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手加稅,一手延期
在美國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的同時,新的關稅威脅也接踵而至。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突尼斯、哈薩克斯坦將被徵收25%的關稅,南非和波黑將被徵收30%的關稅,印度尼西亞將被徵收32%的關稅,塞爾維亞和孟加拉國將被徵收35%的關稅,泰國和柬埔寨將被徵收36%的關稅,老撾和緬甸則面臨高達40%的關稅。
在這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警告收信國領導人稱,如果想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將在此次稅率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同時,如果這些國家或其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將不會被徵收關稅。如果相關國家將國內市場向美國開放,同時消除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那麼,“我們可能會對這封信的內容進行調整,相關關稅稅率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調整,這取決於我們國家之間的關係”。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在內的美方高官頻繁表態,一方面施壓貿易對象加快談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達成協議的國家可選擇延長談判截止期限。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特朗普延後關稅實施時間至8月1日,一方面顯然是製造緊迫壓力,逼迫日韓及其他國家抓緊磋商;另一方面也給自己留下迴旋的餘地。這種策略是典型的“用威脅談判”手段,以期在最終的貿易協議中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日本和韓國去年共向美國出口了價值2800億美元的商品。提高商品關稅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美國從韓國和日本進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車、汽車零部件、半導體、藥品和機械。特朗普政府已經對其中許多商品徵收或威脅徵收行業特定關稅。
美國再遇“股債雙殺”
4月2日,特朗普宣布開徵所謂“對等關稅”,引發美國金融市場暴跌。在多方壓力下,特朗普又在4月9日宣布暫緩對部分貿易對象徵收高額“對等關稅”90天,但維持10%的“基準關稅”。
隨着特朗普再度發出關稅威脅,市場擔憂正在加劇。投資者擔心,如果貿易戰再次升溫,今年早些時候金融市場暴跌的混亂局面可能重現。
相似一幕再度出現,美國市場出現“股債雙殺”。7月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0.94%,報44406.36點;標普500指數下跌0.79%,報6229.98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91%,報20412.52點。
美債價格也走低,各期限美債收益率集體上漲,2年期美債收益率7日尾盤漲1.04個基點至3.890%,5年期美債收益率漲2.45個基點至3.955%,1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56個基點至4.377%,3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5.59個基點至4.914%。
蘆哲對記者表示,美國“股債雙殺”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擔憂貿易摩擦升級,影響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同時擔心關稅威脅最終落地後再度推高通脹,令美聯儲降息進一步延後。未來在特朗普最終關稅是否落地的不確定性下,預計市場將維持震蕩態勢。具體來看,如果最終談判失敗,後續關稅若全面實施,“股債雙殺”的局面或再度顯現;但如果日韓等國家達成協議並成功避免實施關稅,協議內容將提振相關板塊走勢,例如汽車、電子等。
特朗普充滿不確定性的關稅政策再度成為金融市場的焦點,投資者擔心關稅會推高物價並減緩經濟增長,最終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拖累。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G10外匯研究與策略主管Valentin Marinov表示,近期市場不確定性有所增加,投資者開始逐步計入特朗普可能再次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從而對全球經濟前景構成打擊的風險。
美元前景堪憂
在美國股市、債市齊跌之際,美元從低位略有反彈,但市場仍對美元的未來憂心忡忡。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Amundi SA)首席投資官Vincent Mortier表示對美元持看跌觀點,並認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嘗試對沖或慢慢但堅定地分散配置,遠離美元,美國債務軌跡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蘆哲分析稱,短期來看,本次美元反彈主要得益於新興市場貨幣在關稅壓力下的貶值,資金迴流美國推動美元上漲。與此同時,美債收益率上漲也提升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但長期來看,若貿易戰持續進行,美國經濟承壓,美元可能回落。此外,在美國財政可持續擔憂的發酵下,未來市場資金或轉向歐洲和其他新興國家市場,美債遭進一步拋售,美元也將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黃金價格的相對強勢也凸顯了美元的弱勢。國泰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對記者表示,黃金價格上漲,本質上就是在證明:美元信用在下降。黃金是不生息的資產,實際利率為零,之前美元實際利率提高時,大家持有美元資產的意願就會上升,金價就會承壓。而美元實際利率下降時,投資者持有美元資產的意願就會下降,金價就會上漲。
梁中華進一步分析道,2022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增速沒有特別明顯的抬升,而美元的實際利率卻回升至2009年以來的最高位。在美元實際利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大家仍願意持有實際利率為零的黃金資產,這本身就說明了美元的信用在下降。這類似於已經出現過違約事件的企業,如果要再借錢,就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相當於信用利差在明顯走闊。
2022年西方凍結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後,美元的信用已經發生了動搖。在梁中華看來,過去的全球貿易和貨幣循環是美國借錢,其他的儲蓄國存錢。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美國仍在借錢,全球一部分國家已經不太願意往美國存錢了,這是美元最大的問題。
展望未來,梁中華認為,美元信用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政策並非有意去破壞美元信用、降低美元的國際地位,但不能完全假定其能夠完全理性地去推進一些政策,而一旦操作不當,可能會對美元信用構成較大的影響。事實上,信任一旦被損壞,即使後面政策被撤回,也難以重塑信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