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中歐的貿易戰和關稅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宣布,他要在7月12日正式到中國訪問,訪問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和成都。
XT
這次阿爾巴尼斯來中國,有一個特別的目的,就是要親自跟中國解釋一下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公司投資的態度,尤其是達爾文港這個項目的所有權問題,以及澳大利亞政府可能會插手一些有爭議的交易。
十年前,中國的一家企業叫嵐橋集團,花了5.06億澳元,成功拿下了達爾文港的經營權,並簽了99年的租賃合同,同時,這家中國公司還獲得了港口80%的土地所有權,之後又投入了差不多1.5億美元,對這個港口進行了大規模的升級改造,可以說是這麼多錢和精力,把原來一個虧損嚴重、沒人管的破舊港口,變成了一個經營得很好、很有名氣的港口。
但很顯然,煮熟的肉誰都想嘗一口,在過去的十年里,澳大利亞方面已經至少三次對達爾文港的這個項目進行安全審查,想看看這個項目有沒有所謂的“國家安全風險”。結果每一次審查都明確表示,這個港口完全不存在任何安全問題,甚至還說根本沒必要去取消或改變這個租賃合同。
但他們還是不死心,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方面就又開始炒作達爾文港的事,說要考慮毀約收回港口。
後來,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5月份成功連任後,也公開表示支持這件事,還說得特別好聽,說要讓達爾文港“重新回到澳大利亞人自己手裡”。
他甚至還說,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新買家,澳大利亞政府幹脆自己接手,把達爾文港變成國有的。
說白了,就是澳大利亞政府現在鐵了心,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把這個正在由中國公司經營的達爾文港給收回去。
甚至已經演變成了,現在收回達爾文港已經成了澳大利亞政府對民眾的政治承諾,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在選舉的時候都拿這件事來向選民表態,說一定要把港口收回來。
啥意思呢?就是他們想毀約,但又不想承擔毀約帶來的損失和責任,也害怕徹底惹怒中國。所以這次特意派人來中國,就是想當面談一談,看能不能把毀約帶來的麻煩降到最低,最好能勸咱們放棄達爾文港的99年租約。
正常來說,如果澳大利亞政府一定要強行把達爾文港收回去,那咱們中國承包這個港口的企業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要求澳大利亞政府賠償損失。
因為澳大利亞要收回達爾文港這件事,和之前美國財團想從中國公司手裡搶走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情況還不太一樣。巴拿馬當時面對的壓力只有美國一家,是來自外部的壓力。所以只要中國能幫巴拿馬頂住美國的壓力,再加上巴拿馬自己內部團結一致,美國人就根本搶不走這兩個港口。
但達爾文港的情況不同,現在澳大利亞的執政黨和反對黨都已經公開承諾,一定要把這個港口收回去。這已經變成了澳大利亞內部的政治任務和選舉承諾。
雖然這背後肯定有美國的手筆,但是美國這次特別狡猾,他們並沒有直接露面,而是躲在後面,偷偷地操控着澳大利亞政府去干這件事。
那咱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其實也不是。
就像咱們中國駐澳大利亞的大使肖千說的那樣,中國希望澳大利亞能客觀看待達爾文港這個項目,給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透明、穩定的環境。有專家分析說,在加強中澳貿易合作這個問題上,現在阿爾巴尼斯政府還是挺積極的。這次他來中國訪問的時候,很可能會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借這個機會進一步加強中澳之間的供應鏈合作。
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43年以來,兩國關係一直都挺不錯的,雙方在貿易、供應鏈方面合作得也很好,很多中國企業都去澳大利亞投資做生意,這對澳大利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澳大利亞的外國留學生里,中國留學生佔了超過四分之一,是澳大利亞教育產業最大的客戶。另外從2018年開始,中國遊客就是澳大利亞旅遊業最大的客源,每年大約有140萬中國人到澳大利亞旅遊消費。
從這些數據就能看出來,澳大利亞在經濟上非常依賴中國市場。如果澳大利亞為了討好美國,而放棄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那簡直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而且,現在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已經恢復到了以前的水平,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了差不多40%的份額。如果澳大利亞因為達爾文港的事情,非要跟中國鬧得不愉快,那中國完全可以在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上採取一些反制措施。
所以說,如果澳大利亞不想前功盡棄,不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他們心裡就應該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
【參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