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司法部和FBI公布了愛潑斯坦死亡當天監獄部分區域的監控視頻,證明沒有人去過愛波斯坦所在監獄室,並稱愛潑斯坦的確是自殺而亡。
這讓人感覺怪怪的,愛潑斯坦案牢房視頻拖延近6年才公開,而特朗普一直要說公布蘿莉島名單,而馬斯克多次說特朗普去過蘿莉島,特朗普在愛潑斯坦的名單里。
這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一、視頻為何現在才公開?司法部的“拖延借口”站得住腳嗎?
官方稱視頻需“增強處理”,無非是提高對比度、平衡色彩、提升清晰度。但近6年才完成基礎畫質優化,顯然難以服眾——尤其是監獄監控本應實時存檔,且2019年已有法醫介入調查。
司法部辯稱材料含“兒童性虐待內容”及“受害者信息”,公開會二次傷害。然而,此次公布的牢房走廊監控根本未涉及受害者影像,所謂“隱私風險”實為限制關鍵證據傳播的託詞。
2024年特朗普競選時承諾公布“蘿莉島大人物名單”拉攏選民,但上台後僅象徵性披露200頁塗黑文件,被痛批令人失望。此次趕在2025年中期選舉前拋出“自殺實錘”,實為緩解輿論對檔案透明的追討壓力。
二、馬斯克與特朗普互撕後公布視頻,這是欲蓋彌彰嗎?
今年6月初,馬斯克突然發難,指控“特朗普在愛潑斯坦檔案中”致文件被壓;特朗普反擊威脅取消特斯拉補貼,兩人聯盟破裂。一個月後的7月6日,司法部和FBI即發布視頻“闢謠”,時機巧合似定向滅火。
備忘錄重點強調“無謀殺證據”“無客戶名單”“無敲詐權貴實證”,恰恰針對馬斯克的核心指控及公眾最大疑點的權貴滅口。這種精準對沖爭議的表達,暴露了公關操作的痕迹。
眾所周知,現任FBI局長帕特爾是特朗普任命的,曾公開質疑愛潑斯坦“被謀殺”,如今卻簽字背書“自殺”,凸顯權力上位者對舊立場的切割。這種“打臉前任自己人”的操作,反而加深公眾對結論可信度的懷疑。
三、愛潑斯坦“自殺”的五大未解疑點
一是監控關鍵地點缺失之謎
視頻僅公布走廊區域,未展示牢房內部實況;且愛潑斯坦死亡當晚,監獄監控系統“恰好故障”,獄方解釋為技術老化,但人為破壞可能性未排除。
二是屍檢反常體征指向他殺
法醫發現其眼球毛細血管破裂,雙腿蒼白無淤血,這是典型勒殺特徵,而上吊者應下肢淤紫,紐約前屍檢官巴登認為這不同尋常。
三是警衛瀆職的“完美巧合”
按規定需30分鐘巡查一次,但事發當晚兩名警衛均超負荷加班,同室囚犯被調離沒有補位。
而據說7月23日愛潑斯坦曾自殺未遂,這種情況本應該嚴格監控卻被降級了。
上述的多重疏漏集中爆發,似為滅口創造窗口。
四是死亡節點的敏感性與受益人
他死在**法院公布2000頁受害者證詞前一天**,其中涉及多名權貴性侵細節。其“滅口”最大受益群體恰是可能被曝光的政商客戶,包括特朗普7次乘其飛機、克林頓73次登島等被曝關係者。
五是“無客戶名單”的悖論
受害者證詞、飛行日誌、島嶼員工均指向系統性性交易網絡,但FBI咬定“無名單”且“無需追查第三方”,與司法部此前承認“數千頁未解密文件”矛盾,被批蓄意包庇共犯。
現在,美國司法部和FBI公布了視頻,並不意味着公布了愛潑斯坦死亡的真相。也許,永遠沒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