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美國 “對等關稅” 90 天暫緩期即將於 7 月 9 日結束,最後期限馬上就要到來,雙方卻都沒有妥協的意思。
雙方的要求都沒有得到滿足,美印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印度總理莫迪對此倒是做出一副舉重若輕的姿態。
和美國談不下來,那我就着眼南南合作,搞自己的外交圈子,出訪金磚,眼不見為凈,美國什麼的,不必理會。
印度兩大底線不讓步,談判卡在哪?
自 2025 年 4 月,美國政府在全球推行 “對等關稅” 計劃,旨在以高壓手段重塑國際貿易規則,只要對美國有貿易順差,就要被針對。
印度與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高達 457 億美元,這無疑讓印度成為美國重點 “關照” 對象。
美方頻頻指責印度 “徵稅不對等”,並在農業、乳製品、轉基因產品等領域,要求印度全面開放市場,企圖為美國農產品和相關產業打開廣闊銷路。
但畢竟是關乎國民經濟的大事,面對美方步步緊逼,印度政府從談判初期就咬住兩大關鍵底線始終不鬆口。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多次公開強調,農業和乳製品這兩條紅線絕無讓步空間。
農業及其相關領域在印度經濟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佔印度 3.9 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 16%,養活了該國 14 億人口中的近一半。
印度農民數量龐大,是最具影響力的投票群體。四年前,莫迪政府試圖推動有爭議的農業法案,最終因農民強烈抗議而罕見讓步。
美國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接納轉基因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還希望擴大乳製品、酒精飲料等的市場准入,同時取消對產奶動物所用飼料的嚴格規定。
但印度以 “糧食安全和影響農村生計” 為由拒絕,你美國是賺到錢了,但這可能導致大量印度農民面臨美國廉價農產品衝擊而失去生計,更會動搖莫迪政府的選票根基,政治後果不堪設想。
印度還希望美國取消對鋼鐵、鋁和汽車零部件等徵收的附加關稅,並保證未來不再加征新關稅。同時,在紡織和鞋類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印度要求從美國獲得與其他自貿夥伴類似的低關稅待遇。
美國尋思我的要求你都不滿足,你還提上問題了,也並未在這些關稅問題上給出令印度滿意的承諾。
印度放話報復,威脅徵稅還通報了世貿組織
隨着談判推進,雙方矛盾愈發尖銳。
7 月 3 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從次日起向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發出 “關稅信函”,並計劃 8 月 1 日啟動正式加稅。
在此緊張局勢下,印度沒7 月 4 日通過世貿組織(WTO)正式通報,將對價值 7.24 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以此回應美國對印度汽車及零部件加征的 25% 關稅,該關稅將衝擊印度 28.9 億美元的出口。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強硬表態,印度拒絕倉促達成貿易協議,只有互利互惠才能促成協定。
印度還對美國金融機構出手。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重罰華爾街巨頭 Jane Street,指控其操縱市場非法獲利 70 億美元,沒收資金 484 億盧比,並禁止其未來三個月進入印度市場。
印度在美印貿易衝突中,似乎眼見無法妥協,索性不再被動挨打,選擇主動出擊,堅決捍衛自身利益。
莫迪:不必理會,轉身搞起南南合作外交圈
在與美國貿易談判破裂、關係緊張之際,莫迪政府倒是展現出獨特的政治智慧。
選擇調整外交策略,將目光投向 “南南合作”,積極藉助金磚國家等多邊平台拓展外交空間。
莫迪公開表示,金磚國家是促進 “全球南方” 國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於建立 “平衡的多極化世界秩序”。他親赴巴西參加金磚峰會,希望藉此加強與 “全球南方” 國家的友誼紐帶,深化多邊合作。
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強硬要求,如要求印度切斷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開放數字貿易等,嚴重侵犯印度核心利益。
印度軍隊 45% 的武器來自俄羅斯,一旦切斷合作,國防體系將面臨崩潰;印度 IT 產業占 GDP 的 8%,開放數字貿易將使美國科技公司輕易搶佔印度市場。
而金磚國家為印度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金磚國家內部合作秉持平等、互利原則,沒有霸權壓迫,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印度與其他金磚國家已開展深度合作。
2024 年,中印貿易額達到 1200 億美元,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通過加強南南合作,拓展外交朋友圈,確實是新興國家應對霸權主義貿易政策的好選擇。如果大家都選擇不跪並且另起爐灶,美國將會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