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正在重慶忠縣黃金鎮雙梁村進行汝溪河牽引站220千伏外部供電工程架空輸電線路終勘定位的王金鑫,突然被另外一組同事的彙報電話打斷了工作節奏。
正在測量現場的王金鑫 (梁燕 攝)
220千伏汝溪河牽引站為新建重慶至萬州高速鐵路擬建的6座220千伏牽引變電所之一,屬於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忠縣供電公司管轄範圍。在國網重慶經研院設計中心的牽頭下,一場測量交付的“攻堅戰”正在沿途全面打響。
“這個體量的工程,按照正常安排至少需要25天完成。因為高鐵的特殊性,時間一再被縮短,實際給的測量時間只有15天。”一旁的國網重慶經研院設計中心二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孫安黎,聽着各方來電,心弦綳得更緊了。
為了加快測量腳步,王金鑫最近不得不把所有人分組,大家每天都開展“串聯作業”。
“每個小組至少需要4個人,也就是要有4個專業人員到場,測量方案需要大家相互同意,只要有一個提出否定意見,整個方案就要推翻重來。”王金鑫說。
正在測量現場的黎傑 (梁燕 攝)
11:20左右,眾人終於抵達今天指定任務的第三個塔基。大家四處開展輸電線路通道勘測,輸電電氣專業的汪強從背包里拿出電腦,蹲在草叢中就開始對數據進行錄入和整理。
搞電力設施建設,必須做到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兩不誤”。“我們在建設設計中,提出了表土剝離及回覆的概念,”王金鑫道,施工前期會對區內的表土層進行剝離,再搬運至集中堆放處或裝入編織袋堆碼,採取臨時苫蓋等措施進行防護,“施工結束後,將區內堆放的表土回覆到可以復耕、綠化的區域,撒播上草籽,很快就能綠意盎然。”
工作現場的汪強 (梁燕 攝)
重慶境內溝壑縱橫,為了減少整個電網鐵塔的佔地面積,國網重慶經研院設計中心員工用技術“開道”,在創新上求突破,設計了“吊腳樓”塔基,通過調節四條塔腿的長度,適應斜坡、梯田等地形高差,減少基面平整開挖量。據介紹,這種設計可以降低生態成本,綜合造價較大開挖基礎可降低15%~25%,在山區輸電線路中兼具安全性與經濟性。(皮傑 何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