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2025年03月22日11:23:19 歷史 1738

清霜早晚至,

何草能不黃?

寧當念衰落,

政爾事容光。

古城大同曾經是北魏帝都、遼金陪都,留下了令人讚歎和神往的文化勝跡。到了元代,這座城市非但沒有衰減它的皇家氣象,而且由於蒙元疆域和勢力範圍的空前擴大、軍事生產與民間貿易的需求,成了元朝重要產業基地,不光支撐了元初大規模的征伐戰爭,也為元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稅收。

渾源孫氏,就是這一時期的弄潮兒。其興起於金末,在元代顯赫一時,在《元史》中有傳,祖孫幾代都與大同有着直接的聯繫,為大同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元代帝王在追封孫氏一門卓著功績的同時,也為他們在家鄉敕建了規模宏大的孫家墳。


孫家墳在渾源縣西留村西晝錦之陽,原佔地一百二十畝,墳的東頭建有寺院一座。墳內碑亭頂部是橢圓形,遠遠望去,好像相連的蒙古包。碑亭、寺院和圍牆等墳地建築所用之磚均系特製,每塊磚上都有“孫”字。整個墓域規模宏大,設計考究,可惜後來遭到嚴重破壞。


在1987年文物普查時,在一片被當地人稱為“孫家墳”的墓地仍存有元代墓碑十餘塊,分別是《大元正議大夫浙西道宣慰使兼行工部事渾源孫公先塋碑銘》(1299年),其碑陰為《孫氏宗族世譜》(1326年前後);《有元故大中大夫益都路總管兼府尹本路諸軍奧魯總管管內勸農事贈正奉大夫大司農上護軍追封神川郡公謚文庄孫公神道碑銘》(1306年);《大元故武略將軍武備寺丞孫公神道碑銘》(1310年);《大元故正議大夫浙西道宣慰使贈資德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神川郡公謚正憲孫公之墓》(1311年);《大元故保定等路軍器人匠提舉孫君墓碑有序》(1319年);《故權千戶孫君墓碣》(1324年);《善士孫君墓碣》(1324年);《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大元神川郡故善士□□□□貫篆證公之墓》(1329年);《元故朝列大夫河東山西道宣慰副使孫公墓》(1335年);《上天眷命碑》(1312年);《元成宗御祀神道碑銘》(1319年)。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孫家墳

圖源:國學李夫子公眾號



1

由工而仕 發跡於金


金貞祐年間,蒙軍數次大舉伐金,金西京大同周邊都是主要戰場,世居渾源的孫氏家族有人選擇避戰遷徙,時年十六七歲的孫威決定加入金國軍隊。


他參見了金國西京留守謀年,並憑藉其驍勇得到了認可。貞祐二年金廷南遷之際,孫威還請命前往真定面見宣宗,來回二千餘里的路程,孫威不到七天就完成了任務。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中穿元鎧甲將軍像

大同市博物館供圖


西京為蒙軍攻破後,孫威歸附大蒙古國,守帥馬侯知其驍勇,授其義軍千戶,跟隨軍隊攻潞州,破鳳翔,戰功卓著。此外,孫威還很聰慧靈巧,向其妻兄杜伸學會了製作甲胄的方法,做出了蹄筋翎根鎧,元太宗窩闊台親自射甲,不能穿透,龍顏大悅,賜名“也可兀蘭”,即“偉大的工匠”,並佩以金符,官至“順天安平懷州河南平陽諸路工匠都總管”。


關於蹄筋翎根鎧,其形制怎樣,如何製造,現無任何資料可供查證參考,有人認為其可能與《水滸傳》中金槍手徐寧的祖傳寶甲雁翎甲相似。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中穿元代鎧甲將軍像

大同市博物館供圖


孫威的兒子孫公亮後來接替父職,佩銀符,定宗朝換金符。因為管理甲胄製作的工作十分出色,憲宗准其沿用其父“也可兀蘭”的稱號,最後官至江西等處行工部尚書。孫公亮長子孫拱,在製作甲胄方面很有天賦,曾經製作二百八十襲甲胄獻給皇帝,之後還創新制出疊盾,張開為盾,收起來則方便持拿。孫拱最後官至大同路總管兼府尹,成為孫氏一族官職最高的一人。


此外,孫氏一族中的孫擏、孫撫、孫謙等人均在製造鎧甲、印行交鈔、作戰等方面為朝廷立下了功勞,均獲得了一定的官職。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寶寧寺明代水陸畫,後邊三人為元代衣甲

大同市博物館供圖



2

以碑為譜 興旺於元


根據碑銘可以發現,《大元正議大夫浙西道宣慰使兼行工部事渾源孫公先塋碑銘》是以當時孫氏的核心人物孫公亮為中心撰寫的,碑陰以“孫氏宗族譜系”為題額,記錄了渾源孫氏的七代世系。孫公亮及其子孫拱二人在孫氏一族中職位最高,影響最大,一手包辦了刊立碑銘、請人撰文提額等一系列活動。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孫氏宗族世譜”碑及拓片

大同市博物館供圖


結合《元成宗御祀神道碑銘》,我們可以看到孫氏宗族精英除了在其他地方的任職經歷,還在維護地方整體利益上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如孫威早在蒙金戰爭中就曾庇護渾源名族雷氏,孫公亮則在致仕歸鄉之後,“放良臧獲百餘人,貸貧民子錢七萬緡”。同時其子孫拱被授予出任大同路總管兼府尹以便於侍奉雙親,正式的任命使孫拱能夠比父親和祖父更進一步,放開手腳幫助渾源乃至大同更好地發展。


其採取的措施如下:


開源節流,修養民力。大同北鄰蒙古諸貴族駐地,這些蒙古王爺北下中原時大同是其必經之地,“諸王經涉者,蓋無虛日”,孫拱在此修築驛館以供其修整,同時以驛館收益補充財政收入。另外作為連接蒙地與漢地的節點,大同依靠城西北的紅城、忙安兩個倉庫承擔了重要的轉運任務,賦稅糧草、軍餉歲貢都要由百姓承擔,當遇上冰雪極寒天氣,民不勝苦。孫拱明察利弊,率先治理,改革了曾經的轉運制度。此外在大德二年和林因為軍糧短缺遣派使節前來糴糧時,他以妨礙農時為由拒絕了其要求,“使者不從,公執所見,列疏申稟,朝議是其言從之”,維護了當地的利益。


興修學校、敦風化俗。大同作為蒙金鋒鏑相交之地,郡學早已廢墜不興,人不知學。孫拱以聖旨為據,向河東宣慰司報告,得到了一筆建設基金。之後由他捐出俸祿,會同同僚鄉賢,以“寶鈔二萬五千緡”,“修舊起廢,為屋凡七十餘楹。聖賢像設,繪事嚴肅。別建崇文堂儲書萬餘卷,一新學者耳目”。孫拱還禁止火葬,“公守家法,其喪祭,一遵朱□□□,民多化之。治境有孝義,被旌者必率□□□,具禮至門,以表勵之。”


秉公執法,維持治安。當時大同的屬邑懷仁縣,有個叫劉恩口的,數次犯法,還模印偽鈔,被捕後又誣陷平民,索取錢財,罪當判處死刑。實際上他也曾三次被判死刑,卻“皆遇赦餚”而出,甚至被稱為“劉三赦”。孫拱到任後此人又因盜馬入獄,孫拱審問之後將其杖殺於市,“郡人相賀”。豐州乾川店一個叫焦德全的,於一天夜裡死於盜竊,當地官吏抓獲一人屈打成招,孫拱批閱案卷有所懷疑,“密遣人伺察,尋獲真盜,贓狀完具,枉系者二十餘人,破械而出,咸稱神明。”


水利疏浚,發展農業。孫拱主導了武周山的水利系統建設,“行視武周山,度其水可至城下,發民浚導,環城周流,□建為碾磑,日收課利。郡獲經費之□,民資灌溉之利。”還開發黃華嶺,改牧為耕,增加了農業產出,“郡西南百二十里,應州黃華嶺有養□五千頃,留為牧場久矣。民不得耕藝,公請移牧馬他所。度此地屯田定有成效,從之。卒如所言。”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元成宗御祀神道碑銘

大同市博物館供圖


這一系列擁護蒙古統治,保障官方權威,傳播儒學禮儀,抑制豪民勢力,發展地方經濟的舉措,促使了中央朝廷、地方官府和普通民眾的和諧相處,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

四時更迭 中絕於明


明朝時期,大同鎮作為九邊之一,是明蒙雙方都看重的要衝之地,蒙元在北境草原仍保持了相當大的實力,元順帝退出中原後,當時忽答一軍駐雲州,王保保一軍駐沈兒塔,納哈初一軍駐金山,失喇罕一軍駐西涼,能夠作戰的不下百萬人,歸附的部落,綿延不下數千里。


不過得益於高祖朱元璋“塞王守邊”,修築烽燧邊城,大興屯田以及遠置前哨等積極舉措,大同一度不見兵事。明成祖在位期間主動出擊,犁掃庭穴,甚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採取了主動出擊的防禦策略,此後宣、大二鎮成了直面蒙古的最前線。每當秋高馬肥之際,宣府、大同就受到北騎侵擾,或攻圍城池,或剽剠人畜,或以輕騎襲輜重,或以人少誘官軍,邊民不得耕種、士馬不得休息。在這種以對蒙戰爭為主題的社會氛圍之下,邊民對蒙元的感情發生變化,“中原生民讎恨於虜、思一奮劍以殲凶渠”。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孫公亮墓碑

圖源:恆山景區公眾號


在這種背景下,使得社會主流對孫氏祖先身為漢人,卻為蒙元效力的經歷有了鄙棄之意,“孟軻氏以仁稱函人,蓋美其術不傷人也。孫威以治甲貴,至易名賜謚,爵贈郡公,榮及子孫,亶乎宜矣。但明於擇術,暗於擇主,不可與雷、劉諸人同日而論,擯於叢紀,意深遠矣。”雖然孫威官居高位,但方誌編纂者拒絕將其列入“人物”,而是列入了“技藝”一節,以示褒貶。
  

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論是出於民族感情,還是生存策略,孫氏後人選擇與祖先劃清界線也是情理之中了。在這之後,孫氏一族的宗族文本記錄便戛然而止,未見有新的碑銘出現。
  

縱觀渾源孫氏家族的興衰,不禁心生感慨:不管何時,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景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人自立於時代,也穿行於時代。正如《大元正議大夫浙西道宣慰使兼行工部事渾源孫公先塋碑銘》所言——夫人之與氣運而升降者……以一世為終始,固不能如天之所見者之久且遠也。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懸空寺景區有一座元代的摩崖石刻,

上面書寫着“雲邊覺岸”四個大字,

左下方刻有“宣慰使孫公墳在渾源州西二十五里晝錦山之陽”

圖源:北京豐鎮同鄉會公眾號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大同市博物館外景



雲中觀奇 大同市博物館


山西這個家族,製作鎧甲堪稱一絕,軍功赫赫傲視一方, - 天天要聞



顧問|段曉莉

文|何昊 圖|見署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高規格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背後的三重深意 - 天天要聞

中國高規格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背後的三重深意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李曉喻)當地時間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應邀出席俄羅斯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這是習近平時隔10年再次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當地時間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自世界...
不要小看英國他它竟然殖民過這麼多國家和地區 - 天天要聞

不要小看英國他它竟然殖民過這麼多國家和地區

英國曾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巔峰時期(1922年)控制着約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全球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統治人口超過4.58億,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體系覆蓋了全球多個大洲,包括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等。以下是英國曾經殖民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IGN9分GS8分:戰鬥依然爽翻天 - 天天要聞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IGN9分GS8分:戰鬥依然爽翻天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媒體評測公布,IGN給出9分的好評。短評中提到,《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或許摒棄了《毀滅戰士:永恆》的機動性核心,卻以系列前所未有的厚重戰鬥風格取而代之。這種充滿力量感的全新玩法,以其獨特的方式帶來了同樣令人血脈僨張的極致體驗。總評中提到,《毀滅戰士:黑暗紀元》絕非簡單的"更多毀滅戰...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着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