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湖南株洲火車站,一輛專列停靠在夜色中。一群穿着工整的男人急匆匆跑進月台,登上專列。
“主席,讓您久等了!”
“省委同志,你們好!”
專列上,毛主席坐在靠窗的位置,站起來同大家握手,一臉微笑。
隨後,毛主席問了下湖南省的發展問題,省委對答如流。談完發展後,一位精神飽滿的小夥子走到毛主席面前。
“主席好!我是湘潭縣委書記。”
“吆,這麼年輕!”
毛主席對華國鋒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此時的華國鋒還不知道,這次見面將改變他的人生。
“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報告主席,我叫華國鋒。”
“華國鋒,好名字!中國的鋒芒,這個寓意不錯。”
毛主席和藹地看着華國鋒,眼裡儘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懷。
華國鋒原名蘇鑄,參加革命後,為不拖累家人,改名為華國鋒。1949年初,華國鋒隨軍南下,來到湖南工作,紮根基層,一步步晉陞為湘潭縣委書記。
在湘潭,他虛心請教,不說空話,做了很多為民服務的實事,深獲好評。
專列上,毛主席看到初出茅廬的華國鋒,好像看見年輕時的自己。
“國鋒同志,你是我的父母官,我有好多事要向你請教!”
“主席,您是前輩,我應該向您請教。”
“我問你,湘潭的農業怎麼樣?”
聽到這個問題,華國鋒思考了一會兒,說出實情:
“農業遇到了困難,但我堅信人定勝天。”
華國鋒實話實說,嚇壞省委眾人。因為他們在先前的談話中,跟毛主席說農業沒有一點問題。
“你準備怎麼解決?”
“開展農業互助組。”
“不愧是年輕人,有想法,有魄力!我看好你!”
毛主席把手放在華國鋒的肩膀上,重重拍了兩下,示意不管發生什麼事,自己都會替他撐腰。
“國鋒同志,你放手去干吧,我在北京等你好消息!”
華國鋒接過毛主席伸出來的手,緊緊握了兩下。二十多年後,這兩雙手會經常出現在報紙和電視上。
回到湘潭後,華國鋒按照計劃,開展農業互助組。在他的規划下,湘潭農業走上正軌,越來越好,成為豐收縣。
消息傳到北京後,毛主席非常開心,對身邊人說:
“華國鋒人品可靠、頭腦活潑,將來一定能成大才!”
1955年,在毛主席推薦下,華國鋒來北京參加中共七屆六中全會。當時,他只有34歲,職務在全場人中最低。
“下面,請湘潭縣委書記華國鋒同志發表工作報告。”
華國鋒在一片質疑中站起身來,鏗鏘有力地說:
“通過農業互助組,湘潭連續兩年獲得豐收,我認為可以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全國。”
華國鋒在全會上一鳴驚人,成為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會結束後,毛主席這樣評價華國鋒:
“他是一個老實人,不搞虛頭巴腦那套。黨需要這樣的幹部,人民需要這樣的領導。”
1971年,華國鋒被調到中央,一步步登上政治巔峰。
謹以此文,紀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