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2025年07月01日18:10:22 歷史 5511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場決定歷史走向的緊急會議召開。會議決定針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戰爭一事,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這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

“中國抗戰第一聲”

北京,長安街往西,木樨地一棟普通的居民樓。86歲的趙戰生老人家裡收藏着一幅珍貴的牡丹國畫,題字是“贈給老前輩趙毅敏先生在九一八之夜任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長之時起草宣言為中國抗戰第一聲”。趙戰生清晰地記得,2001年的一個周末,他回家探望父親,看到客廳里新掛了一幅國畫家李人毅送給父親的作品,這才第一次聽父親講起“九一八”事變當晚起草的那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也就是“九一九宣言”。

趙戰生說:“老父親回答,1931年9月18日當晚,在瀋陽三經路的家裡寫的。因為當時北大營的情況,街道上的情況,日本鬼子那種猖狂勁兒,老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要告訴老百姓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就寫了這個宣言。他說‘是我寫的,但絕不是我一個人的思想。當時我們省委經常在一起研究一些問題,同時根據特科所獲知的一些情報,對於日本鬼子想侵犯中國,佔領滿洲早有了解、早有判斷,大家早有共識。’”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趙戰生老人家裡收藏的牡丹國畫

揭露日軍侵略罪行 率先發出抗日呼聲

瀋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一棟硬山式青磚瓦房,靜靜地坐落在樓群之間。這裡是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1927年10月,中共滿洲省委在這裡建立。“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共滿洲省委站到了抗日最前線,號召各階層民眾堅決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宣教部部長王露說“九一八”事變前,中共滿洲省委已及時向黨中央報告了日軍在東北的活動情況。

王露介紹:“滿洲特科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就已經通過當時的瀋陽南滿鐵路,也就是現在瀋陽站的位置,發現了很多異常現象。比如當時的圍欄有增高,裡面增添了很多日本軍官兵,包括一些大炮、器械等。滿洲特科人員第一時間洞察到了危險的信息,所以告訴了當時的國民黨高層,但是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彙報給了我們的黨中央。黨中央當時告誡我們說,我們要提前做一些相應的準備。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我們必須得有一個應對的措施。”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九一九宣言”明確指出,“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實現其“大陸政策”“滿蒙政策”所必然採取的行動,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只有工農勞苦大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才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

趙戰生說:“一個基本內容是揭穿日本鬼子的謊言。什麼北大營,是不是咱們的軍隊搞了什麼事情,接下來如何,這都是騙人的鬼話。本質上,他們早想佔領東北。之所以日本鬼子會這樣,也是因為不抵抗政策助長了他們這樣子,這是又一層意思。第三層意思,出路何在?只有我們中國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鬥爭,才能把他們驅除出中國。因此就提了幾個口號,不投降不繳械,到農村去開展武裝鬥爭。”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趙戰生老人給記者講述歷史細節

如今,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互動情景劇《九一九宣言》再現了當年散發《宣言》的場景。歷史遠比情景劇驚心動魄。趙戰生說,父親曾回憶,當時,日本兵到處搜捕,在那樣危險的處境中,以中、日、韓三種文字印發的《宣言》是通過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等人秘密傳播的。

趙戰生說:“當時秘密散發的。是學生,就把它塞到書桌里、書包里;在市場上,就塞給買菜的人或者買其他東西的人的筐里。老百姓就想辦法丟到院子里,或者在街上找地方貼出來。當時老百姓都急於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能得到這麼一份宣言,把事情說清楚,自然就產生了影響。”

1931年9月20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的第三天,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強烈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行徑,堅定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日本的嚴正態度。同一天,中共滿洲省委、共青團滿洲省委聯合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佔領滿洲告全滿洲朝鮮工人農民學生及勞苦群眾書》。多篇文告如密集的戰鼓,接連敲響;一篇篇戰鬥的檄文號召全國人民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紅色精神 星火相傳

如今,“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影印版陳列在眾多抗戰主題展館中。趙戰生說,他也是在一次參觀抗戰展覽時,第一次見到了“九一九宣言”的傳單照片。2015年,他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第一次見到了父親手寫版的“宣言”。起草這份宣言時,趙毅敏27歲,入黨5年,輾轉多地,從事革命工作。

趙戰生說:“老父親27歲寫了宣言,但是老父親能起的作用無非是星星之火中間的一個火星。27歲還是個小夥子,我今年86歲了,但是我覺得我的思想成熟的程度,似乎還比不上我的父親27歲時的覺悟。我們現在紀念這個日子,應該逐漸地、更深地去學習,去體會這些事情。”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資料

每逢周末、假期,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內,總會看到各個年齡段的志願者。在紀念館講解員朱嘉軼眼裡,他們的工作正是星火相傳的具象化。

朱嘉軼介紹:“在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青少年志願者從9歲到初中都有。成人志願者中有一部分是‘小小志願者’的父母,都是自發形成的。現在大概有30個小朋友,每年都會有增加。”

除了負責志願者的考核、組織,沒有講解任務時,朱嘉譯還會幫孩子們熟悉解說詞、更深入地了解歷史。

朱嘉軼說:“沒有人走進來或者走出去,這段歷史一直是封存的狀態。我們紀念館有很多活動,比如紅色三分鐘,去講一些英雄人物,看這英雄人物之後,在這視頻里能知道其故事,還有一些訂閱號等。”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小志願者們

朗誦、舞台劇、情景劇、短視頻,甚至是“劇本殺”,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宣教部部長王露說,她希望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記住這段歷史。

王露表示:“怎樣才能把這段紅色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這個博物館?這些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也希望能夠做好的一件事。”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工作人員演出的情景劇

趙戰生是我國信息安全領域的資深專家,他會潛移默化地把“九一九宣言”承載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預見性、前瞻性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趙戰生說:“我是搞信息安全的。信息安全有一個基本邏輯,就是要有底線思維去應對敵人的極限施壓,要有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的機制去應對這個事。今天這個精神還是需要有。”

為大學生作報告,為中小學生錄製教育課件,撰寫弘揚革命精神的文章……趙戰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講好紅色故事。

趙戰生說:“我叫趙戰生,1939年生。內戰、外戰、世界大戰,不是簡單寫實,說你是在戰爭環境下出生的,而是希望你為這個國家的振興去戰鬥一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 天天要聞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徐階的時代過去了,高拱的時代到來,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個太監(陳洪)的幫助,重新回到內閣,卻因為得罪另一個太監,被再次趕回老家,若給中間加個期限,則只有區區三年。雖然時間有點短暫,但並不影響高拱擼起袖子加油干,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隆慶新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着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着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着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