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2024年06月17日23:00:24 歷史 6416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這個‘大傢伙’可是能在一萬一千米的大洋最深處回收我們的海洋設備!”

6月的松花江上,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凇佐教授的演示下,隨着釋放指令傳回,釋放器端緊扣的鋼環應聲打開,30餘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學員爆發出陣陣驚呼。

巴基斯坦學員沙赫扎德-巴希爾與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博士生邵楨用學院研發的全雙工水聲通訊機在松花江里打起“水下電話”,“中巴友誼萬歲”的真摯祝福從水下傳出。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落實“一帶一路”倡議

助力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

5月27日至6月13日

哈工程校園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

來自巴基斯坦工業界和學術界

從事水下、海事技術工作的31名科研人員

來到哈工程研修

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指導

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辦

哈爾濱工程大學承辦的

首屆援巴海洋信息技術研討與實踐培訓班

(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

在半個月的時間裡

學習了12門海洋信息技術領域知識相關課程

來到松花江上進行水聲實驗

親手學習包粽子,感受充滿魅力的中國文化

帶着滿滿的收穫與誠摯的友誼滿載而歸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基礎+前沿 為“巴鐵”量身定製

營養豐富的課程“菜單”

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凇佐教授擔任主席,舉辦首屆首屆援巴海洋信息技術研討與實踐培訓班(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提高巴基斯坦相關科技人員在海洋信息領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聲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技術學院、國際學院的10餘名教師傾囊相授,為學員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海洋信息技術課程。課堂上,大家探討前沿科技,分享最新成果,思想的火花在這裡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01

你來點單,我來烹飪

“我們對本次培訓抱有極大期待。”學員代表賽義德-哈桑表示。培訓圍繞巴基斯坦學員關注的水聲設備設計製造、水聲測量與探測方法等技術,由17名教授、研究員組成的專家團隊量體裁衣,制定了從基礎到應用再到前沿領域的富有針對性、又具有全面性的課程體系。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從聲學基本原理的探索,到水下環境對聲波傳播特性的影響,盧葦副教授在課上為學員們揭開了水聲換能器和陣列技術的神秘面紗。

從工作原理到設計思路,從性能特點到應用場景,課程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着科技的精妙與創新的力量。

他鼓勵學員們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選擇或定製最適合的換能器,無論是淺海還是深海,都能讓換能器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蘇萊曼-馬扎爾教授的課,則帶領學員們感受仿生技術在水下信息採集中的奇妙應用,領略了自然界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學員阿代爾-阿塔:“此次培訓上的聲學基礎課程,幫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激發了我對水聲學原理的深入興趣。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對聲波在水下環境中的傳播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對聲學領域的前沿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學員阿米爾-優素福:“我對水聲通信課程感到非常興奮。這門課程不僅讓我了解了水下通信的基本原理,還讓我見識了深度學習如何與水聲通信技術相結合,開闢了數據處理的新途徑。這次課程讓我有機會親手操作體驗水聲試驗,這種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我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我對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工作中感到非常期待。”

02

教師風采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龔李佳副研究員說:“學員們對聲學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知識的眼神,以及他們對聲學超材料的濃厚興趣,讓我對他們的未來充滿期待。”

尼亞茲-艾哈邁德教授說:“我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這些課程不僅要求學員們掌握理論知識,更要求他們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學員們在對新技術的快速適應和對挑戰的積極態度,預示着他們在水聲領域的光明前景。”

本次培訓班旨在幫助提高學員在該領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課程設置涵蓋了海洋信息技術的最新理論和實踐,使學員們能夠接觸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的技術。通過學習和實踐,學員們將能夠更深入的了解海洋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拓寬自己的專業視野。

實踐演示,

觸摸海洋科技脈搏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探索聲學奧秘,實踐出真知。6月11日,李智老師帶領學員們來到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樓的實驗室動手做試驗,深入理解了聲學傳感器的靈敏度測量和電聲參數的測量。

李智示範每一個操作步驟,耐心地解答學員的問題。

水下溝通的“橋樑”全雙工水聲對講機、為萬米海底海洋設備解鎖的“鑰匙”全海深聲學釋放器、海底的“信息高速路”水聲通信機、海底地形“繪圖師”多波束聲吶……

攜這些來自“中國水聲工程事業的搖籃”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的前沿裝備,學員們走出課堂,來到美麗的松花江上,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之旅。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孫宗鑫教授在試驗過程中,認真講解水下語音通信的原理。多波束聲吶的展示艙室不大,卻擠滿了巴基斯坦學員。

“這個設備具有多少個波束的發射能力?”“探測距離的檔位如何調節,設備內部是如何通過算法預測的?”學員們對這個體積不大、探測精度卻極高的小設備提問連連,於曉陽老師一一解答,幫助學員們將原理搞通、搞透。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江面,海洋裝備的每一次演示,都讓學員們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應用場景。巴基斯坦學員瓦阿曼說到:“在教室里聽到的海洋技術,在松花江上像變魔術般紛紛呈現,這種場面如此神奇,又着實令我們嘆服!” 魯胡爾-哈利勒說到,“經此展示,我們對海洋信息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多彩活動,

感受魅力中華文化

培訓期間,恰逢中國傳統節日——端午佳節的到來。水聲學院特別策划了一系列充滿傳統文化韻味和趣味性的團建活動。

投擲香囊、趣味射箭、端午常識搶答……這些活動不僅活躍了節日氣氛,更讓學員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興趣。每一項活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讓學員們在歡樂中感受到了節日的溫馨和喜悅。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學院精心準備了糯米、竹葉等材料,讓學員們親手學習包粽子。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為了讓首次踏足中國的學員們能夠深入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學院精心準備漢語教學課程,使學員們更快地了解中華文化,提高漢語水平。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在志願者的熱情引領下,學員還深入了解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校園文化,參觀了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了解學校的歷史與現在、辦學理念和學術成就。

浩瀚如海,

中巴情誼源遠流長

培訓班榮譽主席、水聲學院院長喬鋼在閉幕式上指出:“讓我們以此為跳板,躍入更廣闊的學術海洋,探索未知,創造可能。我們中巴雙方將繼續在海洋信息技術領域開展深入研究,並期待和與會各方保持密切的聯繫與合作。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同迎接海洋科技的輝煌未來。”

“讓我們共同為全球海洋信息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這次培訓不僅是知識的交流,更是友誼的開始。讓我們共同推動海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開啟更加廣闊的未來。”培訓班主席劉凇佐在閉幕式的發言中講到。

 “我們珍惜在這裡學到的每一點知識與技術。這些寶貴的知識,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石。” 學員代表賽義德在閉幕式上這樣說。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光明日報》頭題

楊士莪院士,人民需要這樣的教育家!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10國400餘專家齊聚!

共襄海洋聲學盛會!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為萬米潛標開鎖!

哈工程劉凇佐教授獲評“工信傑出青年”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這場盛會奏響“一帶一路”海洋信息融通新樂章


    哈爾濱工程大學    


撰文 | 王蘊聰 張楠 孫怡菲 邵楨

信息來源 | 哈工程水聲學院

排版 | 蔡定陽

校對 | 胡瑩潔

編輯、責編 | 霍萍

審核 | 呂冬詩 金聲

中巴友誼萬歲!“巴鐵”與哈工程師生在松花江里“打電話”……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