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回憶掩護幹部突圍:約好稍後救區長,回來卻發現對方不見了

2024年06月14日23:22:21 歷史 1021

抗戰時期,日偽不斷下鄉突襲、掃蕩村莊、鄉鎮,抓捕我方抗日幹部、游擊人員。當年,大伙兒陷入困境之時,往往會有群眾、老百姓挺身而出,冒死掩護我方人員,最終瞞過敵人,化險為夷。

不過,也有一些營救失敗的例子,讓人聽罷不禁扼腕痛惜、唏噓長嘆。

解放後,顧高鎮苗圃村村民黃桂喜老漢,曾向黨史採集人員講述了一次不算“成功”的掩護經歷,講到最後,老漢的眼中布滿晶瑩,不住地長嘆着:

“唉,等我游回去的時候,一看區長待着的那個地方沒有人,我就知道壞事兒了。這麼多年回頭想,要不是他的捨生決斷,我們當時估計也活不成。”

一村民回憶掩護幹部突圍:約好稍後救區長,回來卻發現對方不見了 - 天天要聞

當天下午,黃老漢用沙啞的聲音,給眾人講述着那段生死相隔的真實過往......

1942年6月19日,天還未亮。

靖江縣二圩(泰州市靖江市下轄)東頭,一戶姓施的地主家中,早起準備鍘草喂牛的長工黃桂喜才打開院門,外面便傳來一陣凄厲的槍響。

這槍響刺破了夜的寧靜,也讓整個圩子頓時驚醒,人們膽戰心驚地趴在窗縫邊,小心探看着外面發生的情況。

黃桂喜聽到槍聲,下意識便想轉身縮回院內,然而,還沒等他將門合上,便聽見門口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有人低聲喊着:

“黃大哥,黃大哥,快,快帶我倆跑出去!”

黃桂喜聽出來,是區委書記賈成的呼聲。施家在當地家資頗豐,為人善良、有愛國之心,平日里和二圩抗日民主政府的一些幹部,時有來往,這些幹部們在施家開會、吃飯以及住宿,都是常事。

長工黃桂喜也經常給這些人端茶倒水、跑腿辦事,這些人也會拉着黃桂喜一起,坐下談身世、為他講愛國抗日的道理。大伙兒把黃桂喜當作信得過的自己人,而黃桂喜也覺得,對方待他如同親人一般,親和而沒有任何架子。

黃桂喜聽到賈成呼喚得慌張,當即拉開門,一看區委書記賈成和區長劉傑兩人,一前一後地跑到近前。

一村民回憶掩護幹部突圍:約好稍後救區長,回來卻發現對方不見了 - 天天要聞

“黃大哥,鬼子把這兒包圍了,你能不能想想辦法,送我們逃出去?”區長劉傑走到近前,回頭看了眼身後,憂心忡忡地問道。

當天,盤踞在靖江的日偽軍,趁夜突襲二圩一帶,進行掃蕩,村口的崗哨沒來得及發現敵人的蹤跡,等到對方突到村口之時,已然晚了。

此時,村裡的槍聲已經雜亂起來,部分與敵遭遇,未能突圍的幹部,開始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戰鬥,但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戰鬥的結果自然是十分悲壯、慘烈的。

黃桂喜常年在二圩幫工,對當地道路十分熟悉,他聽了片刻外面的動靜之後,當即便判斷出了敵人此時已經將圩子三面悉數包圍,此時唯一能突圍出去的地方,只能是東面的那條通江大河。

想到這裡,黃桂喜當即拉着兩人,向著東面的大河方向奔去,一路之上,天上飄着微雨,三人沿着小路,趟着雜草荊棘,快速地跑到了大河岸邊。

然而,眾人看着寬闊的河面,卻頓時傻了眼。

由於前幾天剛下了大雨,昔日寧靜、恬緩的河面,河水暴漲,水深湍急,河面之上,一個個水窩不斷地打着旋。

賈成和劉傑兩人看着河面,面露難色,他倆人都不會游水,平日里這條河都游不過去,更何況當下這種情況。

但此時,強敵重重包圍之下,想要逃出生天,只能從這裡脫身。

一村民回憶掩護幹部突圍:約好稍後救區長,回來卻發現對方不見了 - 天天要聞

黃桂喜一聽兩人不會游水,當即對區長交代道,“那我先送老賈過去,稍後我再游回來拉你。”

當時的黃桂喜是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會是兩人的最後訣別。

顧不上多想,黃桂喜隨後便一把拉着賈成,跳進了湍急的河水當中,兩人剛入水,便被河水沖得斜向下漂去,賈成不會水,在水裡十分無助,黃桂喜是邊游邊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冒死將他推送過了河。

有些脫力的黃桂喜,躺在對面的河岸草窩當中,稍微歇息了片刻,當即起身,囑咐了賈成幾句,隨後便再次跳入河中,奮力向著對岸游去,憑藉著精湛的水性,不久,黃桂喜便游到了留下劉傑的那個岸邊。

然而,當黃桂喜爬上岸來,卻發現,劉傑不見了。

“當時,天還飄着小雨,四周一片凄迷,我抹了把臉,環顧四周,輕聲喊了幾聲,卻沒有人回應,我心裡登時便涼哇哇的,當即便意識到,可能壞事了。”多年後,黃桂喜再次回憶起當年的這段往事,依然唏噓不已。

直到天亮後,敵人撤離二圩,回到村內的黃桂喜才得知了劉傑的下落,劉傑被日偽軍抓住,不久便被戕害了。

一村民回憶掩護幹部突圍:約好稍後救區長,回來卻發現對方不見了 - 天天要聞

劉傑原本待在原地,等着黃桂喜游過來把他捎帶過岸,然而,黃桂喜他們渡河不久,劉傑便聽到身後不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間或還夾雜着“嘰里呱啦”的日本話。

敵人來了!

劉傑臉色發白,他望了眼還在河水中搏擊水浪的兩人,來不及多想,登時便作出了生死抉擇,必須犧牲自己,掩護河水中的那倆人!

隨後,劉傑便快速跑開,隔着老遠大喊了一聲,將原本靠近河岸的敵人,頓時吸引了過去,聞聲而去的敵人,隨即蜂擁般撲向了劉傑所在的方向......

“我曾不止一次地回想着當年的這段事兒,要是劉區長悄悄躲起來的話,他或許不會被害,但河裡的我倆,恐怕是誰都別想活了。”黃桂喜回想着這段經歷,不止一次地感慨,嘆息着。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三輯)——第549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姜堰文史資料》,黃桂喜回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