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年初六,全聚德的兩個掌柜,李之植和李景湘,帶着賬房先生、採購以及堂上的夥計們,一同走進了一家照相館。鏡頭下,他們留下了這一張珍貴的合影。前排右二,是那位風度翩翩的二掌柜李之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沉穩。而前排左二,則是溫文爾雅的三掌柜李景湘,他的表情略顯憂鬱,彷彿在思考着未來的道路。
他們的服飾,無一不是民國時期的典型裝扮:馬褂長衫,既體現了傳統的韻味,也透露出那個時代的風貌。其中幾人還戴着瓜皮帽,這種帽子在當時極為流行,既實用又顯得文雅。
然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神情似乎並不輕鬆。事實上,當時正值抗戰全面爆發,平津等地已淪陷。全聚德的生意因此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不再像往日那般紅火。儘管他們仍在努力維持,但生存的壓力已經讓他們倍感沉重。
在這些人中,李之植的故事尤為引人矚目。許多人可能會認為,身為全聚德二掌柜的他,必定出身於一個富裕的家庭。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李之植出生於山東威海的一個貧窮家庭,從小就體驗了生活的艱辛。
1917年,李之植帶着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來到了繁華的天津,並進入全聚德成為一名學徒。他的早期工作並不輕鬆,甚至可以說是極其辛苦。從殺鴨子、倒泔水,到做跑堂,這些繁重而瑣碎的工作,他都一一承擔下來。然而,正是這些經歷,鍛煉了他的意志,也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了餐飲業的運作。
儘管工作繁忙,李之植卻從未放棄過學習。他讀過幾年書,頭腦靈活,很有眼力勁,這讓他在眾多學徒中脫穎而出。大掌柜看到了他的潛力和努力,於是決定栽培他,讓他擔任賬房先生。在這個崗位上,李之植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為全聚德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經過多年的辛勤工作,李之植終於在1930年正式升任為二掌柜。他的公正和勤奮贏得了所有夥計的尊敬和佩服。然而,好景不長,抗戰爆發後,平津地區被日軍佔領,全聚德的生意遭受了嚴重打擊。面對困境,李之植不得不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在1940年,李之植選擇了回到老家,開始了另一種生活。他買了幾畝地,又購買了一條船從事運輸業。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並沒有掙到多少錢。最終,他選擇了以務農為生,過上了平淡而安穩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李之植是一個非常長壽的人。他在2006年左右去世時,已經是一位百歲高齡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