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手裡拿不到稀土,日本盯上了中國鄰國,重量級人物高調現身

2025年07月10日15:20:19 歷史 5105

中國打出“稀土王牌”之後,“頭疼”的除了歐美之外,還有日本。為了儘快擺脫稀土困境,日本盯上了中國鄰國。

從中國手裡拿不到稀土,日本盯上了中國鄰國,重量級人物高調現身 - 天天要聞【日本天皇夫婦出訪蒙古國】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將在近期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德仁天皇登基以來首次訪問蒙古國,也是日本皇室首次踏上這片中亞大地。而且此次出訪的時間點也選得巧,恰逢二戰結束80周年。

根據日蒙雙方的說法,這次出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行”,出訪期間,日本天皇德仁及皇后雅子將與蒙古國總統烏·呼日勒蘇赫會面,並將作為貴賓出席國慶那達慕大節開幕式。

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日本天皇的此次高調出訪,除了是想要進一步深化日蒙“友誼”之外,還有可能是想向蒙古國索要一樣重要東西——稀土。

今年4月,中國為了反制美國關稅政策,宣布限制出口幾種用於製造高性能磁鐵的稀土材料,歐美為此焦頭爛額,而緊跟美國之後的日本也同樣受到了巨大衝擊。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高度依賴稀土進口的國家,其雖然擁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儲量,但精鍊能力嚴重不足,92% 的稀土加工依賴中國。

尤其是近年來隨着電動車、風電、高端製造產業的迅猛發展,日本對稀土的需求更是瘋狂飆升。據日本媒體統計,2024年其國內稀土需求年增幅已達到15%,而車用磁石尤其成為緊缺關鍵原料。

因此在中國收緊稀土出口之後,日本車企幾乎都陷入了“無米下鍋”的處境,連鈴木汽車這樣的大廠都被迫暫停生產“swift(雨燕)”小型電動車。

從中國手裡拿不到稀土,日本盯上了中國鄰國,重量級人物高調現身 - 天天要聞【日本車企面臨稀土供應不足的困境】

事實上,日本早就有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的想法。2010年釣魚島事件後,中日關係一度緊張,當時中國對稀土出口進行管制,日本就被“卡了脖子”,那場記憶至今猶新。再加上此次被美國“連累”,日本“自產自救”的想法更是強烈。

最近,日本啟動了一個頗具雄心的計劃。據日媒《日經亞洲》報道,日本計劃在2026年前,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這裡提到的“近海礦床”指的是南鳥島周邊地區。

日方稱南鳥島周邊泥層估計蘊藏1600萬噸稀土,儲量在全球能擠進前三,至少可以支撐日本幾十年的高端製造需求。日本tbs新聞、東京電視台等媒體表示:如果日本能夠開發這些海底資源,則有望在稀土生產領域和中國“分庭抗禮”,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但稀土的開採哪有這麼簡單,日本的這項計劃聽起來十分宏偉,實際上確實問題重重。綜合日方多方面報道來看,該項目目前只是雛形,後續能否實施還是兩說,而且日本海底開採技術尚不成熟,這項項目又成本巨大,戰線也會拉得很長,即便後續能投入實施,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收益。

換句話說,靠自己,日本短時間內根本“救不了急”。

在自己救不了自己,且對華採購受限的背景下,日本開始採取“迂迴戰術”,把眼光投向周邊,尤其是中國的鄰國。而蒙古國,恰好是一個可以開發的“潛力股”。

蒙古稀土資源儲量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輕稀土,比如鈰、鑭、釹等礦產資源,而這些正好都是製造電動車馬達、風電設備和軍用電子元件的基礎材料。雖然蒙古國礦產目前的開發程度尚淺,但其地質潛力和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與中國接壤,交通便利,戰略位置極佳。

從中國手裡拿不到稀土,日本盯上了中國鄰國,重量級人物高調現身 - 天天要聞【蒙古國稀土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其實日本盯上蒙古國稀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早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就與蒙古國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試圖共同開發稀土礦。但那時候中蒙關係正處於升溫期,蒙古國對與日本的合作存在一定的戒備,加上自身技術與資金缺乏,這項合作一直沒能實質性地獲得推進。

如今,日本再次回頭“敲門”,並且還讓天皇夫婦親自出面,無疑是在釋放一個強烈信號:日本急了,也認真了。

那麼,蒙古國是否會與日本合作呢?目前來看還真說不準。蒙古國新總理剛剛上任不久,整體對華態度尚屬友好,但在對日、對美關係上的表態依然模糊。

作為中國的鄰國,蒙古國的對外動向對我國有一定牽動效應。如果日本真和蒙古國在稀土領域取得突破性合作,不僅可能分散我國資源出口市場,也可能引入更多域外勢力插足中蒙之間的“緩衝地帶”。

從中國立場出發,我們之所以限制稀土出口,並不是衝著“卡別人脖子”的目的去的,而是要讓世界認清:不能一邊打壓中國,一邊享受中國的資源紅利。但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警惕他國搞“脫鉤斷鏈”,切割中國在關鍵資源上的影響力。

稀土不僅是資源,更是中國維護自身發展安全和外交主動權的重要籌碼。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中國既要守好“家底”,更要把握好節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地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