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鄧小平經歷了第二次起落風波, 下放江西新建縣拖拉機製造廠勞動鍛煉。在臨行之前,毛主席曾經轉告鄧小平,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直接向汪東興尋求幫助。
很少向中央提出幫助的鄧小平,在被下放江西之後,多次向汪東興等中央同志寫信尋求幫助,其中有一次他寫信告訴汪東興,自己需要將一個人帶到身邊,這個人的身份究竟是誰?
其實,這個時候讓鄧小平如此牽掛的人,也只有自己的子女,原本,鄧小平已經坦然接受了自己被下放的事實。
然而,他留在北京的大兒子鄧朴方因父親的問題被牽連,遭到了四人幫的針對,由於本人不堪迫害,最終選擇了跳樓。雖然沒有因此致命,但是卻落下了終身殘疾。
原本,鄧小平夫人卓琳加上祖母夏伯根以及五個子女,完全可以照顧受傷致殘的鄧朴方。然而,卓琳和老祖母都已經陪同鄧小平來到了江西,五個子女中,除了鄧朴方在北京受傷致殘之外,其餘四人分散全國各地。
大女兒鄧琳很早之前已經去了河北宣化的部隊進行勞動鍛煉,二女兒鄧楠在陝西漢中,小女兒鄧榕在延安插隊,最小的兒子鄧質芳則是被安排到了山西農村落戶。
加上受傷致殘的大兒子鄧朴方,五個兒女成為了鄧小平夫婦心中最大的牽掛。畢竟,鄧小平對於自己的生活要求一貫不高,也只有兒女,才能讓鄧小平多次寫信請求組織的照顧。
最開始,鄧小平寫信希望能夠讓兒子鄧朴方在北京的301醫院多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以便於更好恢復健康。另外,自己和夫人卓琳生活的江西拖拉機廠,生活環境不佳,不利於病人的恢復,經過組織研究討論之後,同意讓鄧朴方留在了301醫院。
然而好景不長,鄧小平的弟弟鄧先群很快寫信給身在江西的哥哥,信中說道,鄧朴方已經被人從301醫院趕了出來,送到了北京市清河鎮社會救助院,並且沒有人照顧。
聽聞此事的鄧小平十分擔憂,鄧小平又一次寫信給汪東興,請求把兒子鄧朴方接到自己身邊,由他自己和夫人卓琳照顧。在信中鄧小平延續了一貫的坦誠和直接,書信的第一句話就是:“又為我的大兒子鄧朴方的事麻煩你。”
當年6月份,鄧朴方終於被送到了江西,分別多時的一家人終於再次見面。只可惜,鄧朴方已經不能再像其他兒女一樣活蹦亂跳,變成了下肢殘疾。
此後的很長時間裡,鄧小平開始一邊勞作一邊照顧自己的兒子。他每天增加的工作包括:為兒子翻身子、擦洗身體。另外,他還找來收音機讓兒子調試維修,以此學習維修電器的技能。正是在全方位的照料下,鄧朴方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開始迅速好轉。
之後的時間裡,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江西開始了一段相對艱苦但是卻比較安穩的生活。他從來沒有對自己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條件或者待遇向組織提出過要求。
在江西期間,鄧小平給中央的信件,幾乎全部都是申請希望孩子們能夠回家探親,另外,中央還給鄧小平的子女安排了在南昌附近的工作,方便一家人團圓,用小女兒鄧榕的話來說:“他一生中除了為孩子以外,從來沒有寫過這麼多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小平被下放江西之前,他還帶走了一個人,那便是他的繼母夏伯根。
這位繼母僅僅比鄧小平大五歲,她曾經照顧鄧小平同志的父親直至病逝,最後又找到了身在重慶主持工作的小平同志。當時,鄧小平立刻表示:“留下來,我們一起生活,夏媽媽!今後我們給你養老!”
然而,用小平同志自己的話來說,這位老祖並沒有沾上他們的光,反而是照顧起了孩子們的生活。
所以,在最艱難的時期里,鄧小平夫婦對待夏伯根老人依舊是盡心盡職,一家人互相支持相依為命,正是因為家庭和睦,夏伯根老人也十分長壽。2001年,老人才因病逝世,享年101歲。
鄧小平同志去世後的2004年,作為鄧家長子的鄧朴方,回到了鄧小平故居的陳列館。就在這裡,鄧朴方看到了父親當年寫給中央汪東興同志的幾封書信。
信中涉及的內容堪稱是高度一致,全部都是和自己有關,先是請求中央給予鄧朴方合理的治療,緊接着就是希望中央將自己送到江西,由父母照顧。
對於自己父親的為人,鄧朴方有着非常清楚的認識。鄧小平同志很少求人辦事,當初為了兒子鄧朴方,卻接連向中央求情,對於這些事情在很長時間裡,鄧朴方本人並不知曉。看着這些極具歷史價值的信件,鄧朴方頓時百感交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的時候,著名編劇王興東曾經親歷江西、北京等地,實地探訪鄧小平同志生前的遺迹,在採集了大量素材之後,開始創作一部名為《父子》劇本。
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全面講訴當年鄧小平同志在江西生產生活時的紀錄影片。在這段為期三年零四個月的工廠勞動鍛煉中,展現了鄧小平憂國憂民的情懷。
在這段時期內,鄧小平一邊勞作,一邊照顧自己的兒子,當地的工人群眾為了方便他上下班,還特意修建了一條用鍋爐渣鋪成的小道。
通過這段時期的基層鍛煉勞作,鄧小平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根本”。這也為後來鄧小平復出後的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