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中國近代史的人,對蔣介石戰敗退守台灣一事,肯定瞭然於心。但要知道蔣介石退守台灣可不光帶走了他的家屬,還帶走了一大批的國民黨將領。
孫元良作為蔣介石手底下的一員大將,並非因為戰功赫赫而聞名,而是因為他屢次的“臨陣脫逃”,這實在令人唏噓。
值得一提的是,跟隨蔣介石退守台灣的孫元良後來轉頭從商,不僅長壽活到了103歲,還有一個著名的影星兒子——秦漢。
秦漢
孫元良的出身,決定了他在那個時代註定比一般人更為順暢。其父為孫廷榮,當時的孫廷榮還在清政府擔任知縣,早年的孫家家境優渥。
孫元良算得上是孫廷榮的老來得子,孫父對其一向寵溺,儘管在辛亥年因巡防軍造反,孫家的錢財遭受洗劫一空,但孫廷榮也不曾落下對孫元良的培養。
1922年,孫元良一舉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下的附屬中學繼續研讀。孫元良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之所以這般說,是因為當時擔任他課任老師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釗。
當時的李大釗先生對中國革命的影響之深刻,面對這位同他一般有着赤忱報國之心的青年,他是願意提攜一把的。
李大釗
孫元良拿着李大釗的推薦信,順利的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為革命準備的第一批“預備軍”。在黃埔軍校的孫元良不光要面臨繁重的軍事訓練,還要學習理論知識。
經過他長期的努力,很快以優異的成績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當時的黃埔軍校為了中國的革命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質人才,孫元良的優秀讓他得到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器重。
如此有志青年,為何又被稱為“逃跑將軍”?
孫元良在“臨陣脫逃”上算得上是“駕輕就熟”,他數次的逃脫讓他被世人戲謔得稱為“飛將軍”......
孫元良
北伐期間,南昌城淪陷,孫傳芳隊伍來勢洶洶,孫元良所在的部隊遭受到敵軍的偷襲,局面瞬間逆轉,原本佔據優勢的國民黨軍隊,因為孫元良的一時鬆懈失利。
此時的孫元良並沒有力挽狂瀾,反而是包袱一卷,逃之夭夭了。這一舉措讓部隊群龍無首,一時間找不到決策的將領,進而間接地導致了此次戰爭的失利。
當時的國民黨以為孫元良戰死於沙場,沒想到他早就脫身保全。這般的做法讓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大為震驚,任誰也無法想象,喊着要報效祖國的有志青年竟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
故而蔣介石因為社會輿論不得不罷免了孫元良的軍職,但又因為惜才之心,這才讓孫元良遠赴日本留學,暫避風頭。
不曾想,學成歸來的孫元良又一次譜寫了自己的黑歷史。
孫元良一歸國便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擔任了國名黨內部的高官。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為了抵擋日軍的攻勢,蔣介石再次重用了孫元良,命其為少旅旅長,參與此次戰役。
當時的蔣介石派遣孫元良的88師駐守上海,日本為了佔據戰略制高點,集齊了大量的兵力攻打上海。
抗日將領陳誠眼見兩軍兵力差距如此之大,便向蔣介石致電請求支援,卻不想孫元良和他的部分主力在悄無聲息下退守,這才導致了當時上海的失守。
陳誠見此頹勢,大為惱火,斥責孫元良的“懦弱”。
陳誠
孫元良的“逃跑”行為再一次惹怒世人,儘管有傳言道:孫元良之所以秘密退守,是因為受到蔣介石的暗示。
而蔣介石之所以會默認他的“逃跑”行為,是因為當下的蔣介石只是做個樣子給國際看,並不想浪費兵力在一場勢必會輸的戰役上。
但無論事實如何,孫元良還是又做了一回“逃跑將軍”。
古人云:“事不過三”。沒想到,孫元良在南京保衛戰中又一次上演了“逃跑”行為。
當時的孫元良率領部隊佔據了雨花台和城南制高點,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三天後,作為守軍司令的唐生智下達撤退的命令,但此時的孫元良早已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唐生智
國民黨的內防線還未遭到擊潰之餘,他便率領部眾走人了!正因為國民黨主力軍的撤退,南京成了中國歷史上永不磨滅的傷痛,日寇對南京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南京成了煉獄,這裡戰火蔓延,這裡的每一寸土地被鮮血染就,甚至日寇還在這裡進行了所謂的“屠殺比賽”...
這一次國民黨的“逃跑”行為,給了中國一個血痛的教訓!
南京大屠殺的發生讓蔣介石對唐生智、孫元良革職查辦,但等蔣介石消氣之後,又重新起用了孫元良,讓其擔任29軍的軍長。
1944年,孫元良駐守貴州時,遇日寇偷襲,與之廝殺一天一夜,大勝!但在徐州保衛戰的時候,孫元良又一次犯了“逃跑主義”。
孫元良
1948年,孫元良到徐州任命,其下屬黃百韜及其部下被共產黨盡數殲滅,孫元良眼看局勢不妙,便下令部隊撤退。
但在撤退的途中被埋伏的共產黨包圍,全軍覆沒,孫元良在幾個部下的掩護下僥倖逃脫,正是這次的逃跑,讓孫元良被蔣介石“冷落”。
中國在共產黨的帶領下迎來了勝利的曙光,而國民黨只能跟隨蔣介石退守台灣,一同前往台灣的孫元良眼看革命無望,便決定棄政從商,成為一名商人。
其實,孫元良並非全無戰績,相反的是在他擔任國民黨第二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時便指揮部下作戰,先後擊退日軍的屢次進犯。
1945年,孫元良又率領第二十九軍在永福地區以及宜山擊敗日軍,為抗日勝利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孫元良
人有兩面,孫元良亦是如此,他是“逃跑將軍”,但他也確實為中國的抗日做出了貢獻。八十一歲的孫元良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是因為日本拒不承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此時年邁的孫元良親筆寫下日軍的罪證。
出演過《煙雨濛濛》、《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的著名影星秦漢,便是孫元良的兒子。
秦漢回憶道:“父親本身並不好鬥...只是在對抗日本侵略中,恭逢其會而已。”
孫元良的功過得失,只能依史而評,無論他的“逃跑行為”是否有隱情,只能說是非功過只在人心罷了!
參考資料:
[1] 權興國. "逃跑將軍"——影星秦漢之父孫元良[J]. 法制博覽(名家講壇、經典雜文), 2010(22):3.
[2] 司馬正翔. 抗日名將孫元良與影星秦漢的父子情[J]. 百姓生活, 2009(2):2.
[3] 程曉.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和日本的戰略與淞滬會戰[J]. 中共黨史研究, 19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