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周赧王三十七年、楚頃意王二十一年、秦昭王二十九年)
◎秦將白起攻陷楚國都城紀南郢(今湖北江陵),楚兵散不復戰。
◎楚頃襄王退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楚在遷都陳城之前,頃襄王由郢倉皇逃至城陽(今河南信陽北),召回躲避在趙國的庄辛(楚莊王晚輩),尋求治國之策。庄辛說:“亡羊補牢,未為遲也。”頃襄王授予庄辛“陽陵君”封號,用庄辛計,力挽敗局,在陳建立新都。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沉汨羅江,賽龍舟風俗始於此。
公元前276年(周赧王三十九年、楚頃襄王二十三年
◎楚收東地兵,得10餘萬,西取江南15邑。
公元前272年(周赧王四十三年、楚頃襄王二十七年、韓桓惠王元年、魏安釐王五年)
◎秦派白起與韓、魏攻楚,楚頃襄王為緩和與秦關係,使黃歇遊說勸阻秦昭王,秦乃止。
◎楚太子熊完作人質於秦,由黃歇侍之。
◎韓、魏、楚乘燕惠王卒之機,攻燕。
公元前263年(周赧王五十二年、楚頃襄王三十六年、秦昭王四十四年)
◎楚頃襄王病,太子完在黃歇的策划下自秦逃歸陳城(今河南淮陽)。秋,頃襄王卒,葬於陳地(墓即淮陽城東南馬鞍冢)。完即位,為楚考烈王(一說時在前264年)。
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元年)
◎楚考烈王以黃歇為令尹,封號“春申君”,賜給淮北12縣土地(一說時在前264年)。春申君有門客3000餘人,為戰國“四君子”之一。
公元前258年至前257年(周赧王五十七至五十八年、楚考烈王五至六年、趙孝成王八至九年
◎秦圍趙國都城邯鄲,趙震恐,趙國相平原君趙勝分別向魏、楚乞師求救,毛遂自薦隨平原君赴楚都陳城(今河南淮陽),當平原君請求楚出兵解邯鄲之圍,楚考烈王不決,毛遂持劍而上慷慨陳詞,考烈王終於同意發兵聯合抗秦,隨即歃血為盟。春申君黃歇遣名將景陽率師與己同行,同魏軍一道救趙,秦軍在趙、魏、楚軍的內外夾擊下大敗,趙都邯鄲之圍得解。“毛遂自薦”典故即出於此。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楚考烈王七年、秦昭王五十一年)
◎秦攻韓、趙,(西)周赧王恐,與諸侯聯合攻秦,秦遂攻(西)周,周赧王入秦謝罪,盡獻其36邑、3萬臣民與九鼎寶器。同年,周赧王卒,(西)周亡。
公元前255年(周赧王六十年、楚考烈王八年)
◎楚北伐取魯,殺魯貴族幾盡,遷魯君於莒(今山東莒縣)。(楚都陳期間)
◎荀子應春申君之請至楚,被封為蘭陵令(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蘭陵鎮,一說今山東莒南)。
公元前254年(楚考烈王九年)
◎魏滅衛國。
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
◎楚將部分王室成員和財寶由陳地遷至鉅陽(今安徽太和東北宮集鎮)。楚仍以陳為都。
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秦莊襄王元年)
◎秦滅(東)周,周亡。
◎楚遷魯君於卞縣(今山東泗水)為民,魯亡。
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十五年、秦莊襄王二年)
◎楚於吳國都姑蘇(今江蘇蘇州)築城,作陪都。
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秦莊襄王三年)
◎五月,秦莊襄王卒,太子贏政即位(即後來的秦始皇)。
公元前244年(楚考烈王十九年、趙悼襄王元年)
◎趙國老將廉頗被樂乘所代替,憤怒之下離趙奔魏。春申君黃歇私遣密使迎廉頗至楚,考烈王拜其為大將(一說時在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秦王政六年、趙悼襄王四年)
◎以楚考烈王為縱長,由春申君主持,趙將龐煖率楚、趙、魏、燕、韓五國合縱軍攻秦,至函谷關,與秦軍交鋒,龐煖怯秦,潰不成軍(一說有衛無燕,不確)。
◎為利於生存,楚由陳遷都至壽春,曰壽郢(今安徽壽縣,至此楚都陳38年)。
◎楚考烈王將合縱攻秦失敗歸罪於春申君,對他有所疏遠。春申君請改封至吳(今江蘇蘇州、上海一帶)。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秦王政九年)
◎楚考烈王卒,子悍(一作悼)立,為楚幽王。
◎春申君黃歇不聽門客朱英勸告,被王舅李園謀害。
◎四月,秦王贏政親政。
公元前235年(楚幽王三年、秦王政十二年)
◎秦發四郡兵助魏攻楚。
公元前230年(楚幽王八年、秦王政十七年、韓王安九年)
◎秦攻韓,虜韓王安,韓國亡。收韓地置穎川郡。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十年、秦王政十九年、趙王遷八年)
◎秦派王翦大舉攻趙,破邯鄲,俘趙王遷。趙公子嘉率宗族數百人逃至代(今河北陽原東南。一說蔚縣,實為一地),自立為代王。
◎楚幽王悍卒,弟郝立,為楚哀王。哀王繼位兩三個月,被庶兄負芻所殺,負芻自立為王。
公元前226年(楚王負芻二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燕王喜二十九年)
◎秦將王翦拔燕都薊城(今北京),迫燕殺太子丹。燕王喜遷都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王賁(一說王翦)攻楚,取10城。
公元前225年(楚王負芻三年、楚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
◎秦將王賁攻魏,包圍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三個月,引黃河、鴻溝水灌城破之,虜魏王假,魏亡。
◎秦將李信與蒙恬率20萬大軍攻楚,李信命蒙恬率軍一部沿汝水以北向陳邑(今河南淮陽)、商水(今河南商水)進發,抵達沈地(今安徽臨泉);李信率主力軍向汝水以南平輿地區移動。而後,兩軍會師於城父(今安徽太和宮集),李信輕敵冒進。楚將項燕率軍迎擊李信軍,迫使秦軍西撤,楚軍尾隨秦軍其後,三天三夜窮追不捨,大破秦軍,秦軍敗逃。
公元前224年(楚王負芻四年、秦王政二十三年)
◎春,秦將王翦率傾國60萬大軍,仍照李信進兵路線攻楚,進駐陳邑、商水、上蔡、平輿一帶。楚國也用國中強兵抵禦。楚兵竭力挑釁,王翦堅不出戰,兩軍在陳邑以南至平輿間相持。
公元前223年(楚王負芻五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楚將項燕受楚王負芻催促出戰,向西進擊。由於秦軍守壘不出,項燕無奈,引兵向東後撤。王翦乘機追擊,追至蘄(今安徽宿縣)南,兩軍戰於渦河之南,楚軍戰敗,項燕被殺(一說自殺,時在前224年)。王翦乘勝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虜楚王負芻,滅楚為郡。(楚國至此滅亡,歷時800餘年。)
◎秦王政游至陳,置陳縣。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燕王喜二十三年、趙代王嘉六年)
◎秦將王賁攻燕至遼東,虜燕王喜,燕亡。
◎秦將王賁擊代,虜代王嘉,趙(代)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田齊王建四十四年)
◎秦將王賁攻齊。齊王田建聽從相國後勝的計策不戰而降,秦軍入臨淄,齊亡,為秦之一郡。
◎衛僅據一城,臣服於秦,秦統一中國。戰國時代至此終(計260年,據柏楊《中國歷史年表》)。
◎秦王贏政立號為“始皇帝”。除謚法,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36郡,公元前214年又增設10郡,實為46郡,郡置守、尉、監。並以秦歷為國曆(10月為歲首)。至此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統一的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秦王朝。
◎陳縣改置陳郡(即楚郡,一說淮陽郡)。轄縣十二:陳縣(今河南淮陽)、汝陰(今安徽阜陽)、新蔡、寢丘(今安徽臨泉)、平輿、上蔡、新陽、苦縣(今河南鹿邑)、項縣(今河南沈丘槐店南)、固陵(今河南淮陽柳林)、陽夏(今河南太康)、柘縣(今河南柘城)。從秦陳郡略圖看,今西華、扶溝、商水、汝南、確山、正陽、淮濱,安徽穎上諸市縣均在陳郡轄區內,可見範圍之寬廣。(由此可知,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將張楚政權建都在陳地並非偶然。這是由於陳、楚在此建都打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