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根在這裡,創業更有動力”!台商在廈尋根,發現這塊明朝王爺給先人的賜匾

2022年10月08日21:15:48 歷史 1211

近日,在廈創業台商、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雙料博士研究生李岳龍來到廈門海滄區東孚街道東坂社尋根謁祖。他驚喜發現明代益王朱由木為李氏先人、一代南拳宗師、抗倭義士李良欽的賜匾“名世干城”。

“知道根在這裡,創業更有動力”!台商在廈尋根,發現這塊明朝王爺給先人的賜匾 - 天天要聞

台商李岳龍博士(右一)在海滄東坂社尋根,發現明朝王爺賜匾。王文津 攝

對此,李岳龍十分感慨:“我的根在大陸,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家廟發現明朝王爺賜匾八月中旬,李岳龍通過東坂社李氏宗親安排,來到李氏家廟忠義堂,拜謁先人。李岳龍來自台灣新北,是“蘆洲李氏”的後人。早年間,廈門集美兌山的李氏一族渡海至台灣,在如今新北地區繁衍生息,發展成為台灣“蘆洲李氏”。

李岳龍介紹


五山始祖李君懷傳有五子:繁衍於雄山(南安新營)、南山(廈門海滄東孚)、兌山(廈門集美)、已山(龍海東泗)、金山(南靖金山)等漳泉五座名山,故號“五山公”“五山李”

“現今海滄東孚東坂的李氏宗祠所在地,相傳當年被李君懷視為風水寶地,建造為李氏祖祠(五山李氏大宗祠),我回來後真的很興奮,原來我在大陸有這麼多的親人。”

在忠義堂內,李岳龍一行人發現了一塊“名世干城”的匾額,據了解,忠義堂內供奉的是明朝抗倭義士李良欽

嘉靖年間,閩、浙沿海倭寇猖獗,為保家衛國,李良欽率其堂下弟子和閩南百姓組織武會,傳習棍法。在抗倭期間,李良欽多次出生入死,克敵制勝。為表彰他的功勞,明天啟二年,朝廷頒發“名世干城”匾額,以示嘉獎,“干城”出自《詩經》,意為捍衛者、守衛者。

聽聞先祖的事迹後,李岳龍十分感動,他說:“我覺得一個平凡人其實也可以很偉大,就像我們李良欽先祖,做了那麼多事情,但是並沒有居功自傲,包括俞大猷將軍也曾跟朝廷推薦他去當官,他都婉拒了。”

廈門“邊創業邊尋根”

李岳龍告訴記者,之前在台灣時,家裡有一本族譜,父親經常跟他說“我們的祖先來自兌山”。“說實話,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廈門集美有個兌山,還是我來廈創業後,機緣巧合之下尋找到的。”

2013年,李岳龍通過

人才引進的方式來到廈門

安定下來後

他立即前往集美兌山尋親謁祖

“我在集美成立了國科創新研究院後,與在地朋友打聽,了解到集美有個地方就叫兌山,正好就是我們辦公大樓附近,我就與當地宗親取得聯繫,與台灣族譜比對之下,終於確定我們就來自集美兌山。”


後來

李岳龍也常參與

兩岸李氏宗親舉辦的交流活動

他直言知道自己的根在這裡後創業更有動力了

“不管人在哪裡,或者你承不承認,事實上,我的根就在那裡,是任何人和事務都不能改變的,特別是我們李氏宗親有這麼多偉大人物出現,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讓我很有觸動。”

來源:台港澳e鷺通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 天天要聞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5月6日,中國與歐盟迎來建交50周年,中歐領導人互致賀電。這是中歐關係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也是這對全面戰略夥伴重新思考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時刻。站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地緣博弈異常激烈的關鍵十字路口,作為世界上兩大文明、兩大力量和兩大市場,中歐關係正呈現何種發展態勢?又面臨怎樣的戰略契機?韌性從何而來1975年...
塵封70年的底片漂流記:誰家回憶遺落舊貨市場? - 天天要聞

塵封70年的底片漂流記:誰家回憶遺落舊貨市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苗 劉志坤近日,一位博主在西安舊貨市場發現大量老底片的視頻,引發關注。5月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聯繫到該博主三三了解到,目前這些底片已被帶回廣東妥善保存,若能找到照片中的當事人,願無償歸還這些承載時代記憶的珍貴影
琉球獨立潮起!五百年中國紐帶能否重啟主權回歸 - 天天要聞

琉球獨立潮起!五百年中國紐帶能否重啟主權回歸

五百年過去了,琉球群島上的中國人,支持琉球獨立回歸中國的呼聲是越來越強烈,正如琉球群島上的中國人發自內心的吶喊:“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回歸祖國,任何困難都擋不了我們回歸祖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