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山東煙台解甲庄,孫秀英正在家中做着活計,突然聽到有人在敲門。她停下手裡的活,在圍裙上擦擦手,忙去打開屋門。
一開門,就見門外站着2位身着中山裝樣式服裝的人,一看就不是村裡人,像是從城裡來的。
孫秀英看着這2位陌生人很疑惑,還沒等她開口詢問,對方就直接說:“請問是孫秀英嗎?”
孫秀英回答:“我是,你們這是?”
“你好,孫秀英,我們是煙台博物館的,聽人說你家裡收藏着一件用象牙做的席子,能不能讓我們看看?”
孫秀英一聽這話心裡打了個咯噔,這些人是衝著自己家裡象牙席來的?想起父親臨終前的叮囑,孫秀英想都沒想,直接回了句:“瞎說,我家裡沒這玩意兒。”
說完還沒等來人反應過來,孫秀英一把就把門給關上了。
任憑外面2人如何敲門,喊她開門,孫秀英都不理,直到敲門聲消失了,她才走進內屋。
進入內屋後,孫秀英打開柜子,拿出一個被油布,棉布層層的長方形包裹,包裹裡面是一個長長的木匣。
打開木匣子,赫然出現一個長2.03米,寬1.23米,重達2.2公斤的象牙席。
製作這床象牙席的象牙條寬度僅為3毫米,厚度0.5毫米,按人字型紋理編製而成,製作工藝非常精湛,紋理均勻,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凡品。
看着這床象牙席,孫秀英不由回憶起了它的來歷。
被偷出宮的寶物
事情要追溯到清朝末年。
那時兵荒馬亂,清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都在紛紛逃離紫禁城。
一些太監、宮女就借這個混亂的局勢,順手將宮裡一些古玩字畫、器皿、主子們使用的東西偷偷帶出來,進行變賣,以補貼自己出宮後的生活費用。
這天早晨,天剛下過雨,還在陰沉沉的,北京西悅來當鋪里暫時沒啥客人,掌柜都開始打盹了。
這時突然進來一個男子,手裡抱着一個木匣子。他一開口說話,掌柜就感覺到不對勁了。
男子嗓音非常尖細,與普通男子不同,一聽就知道他是位太監,來自宮裡。
男子說:“我要當件寶貝。”說完男子就把木匣子放在了櫃檯上。
知道男子身份不一般,他當的東西有可能來自宮內,極有可能是宮裡貴人們用的珍品。掌柜不敢怠慢,小心翼翼打開了匣子,裡面是一床精美、柔軟無比的象牙席。
掌柜自然識貨,知道這傢伙真是個寶貝,忙問:“你要當多少?活當還是死當?”
男子回:“死當,5條大黃魚,少了不當。”
那個年代大家把十兩重的金條稱為“大黃魚”,摺合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5條“大黃魚”相當於1.56公斤黃金,按現在的金價計算約合60萬人民幣。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掌柜不敢自己作主,安撫下男子後,他馬上去後院找到當鋪當家人丁寶檢。
丁寶檢聽到此事後,也不敢大意,連忙隨着掌柜來到櫃檯,熱情地和男子打了招呼後,他再次仔細看了下象牙席,越看越是喜歡,知道這東西的價值遠遠超過5條大黃魚。
於是二話不說,就按男子的開價收下了這床象牙席。
收下這件寶貝後,丁寶檢也不敢久留北京,生怕夜長夢多,就把席子帶回了山東黃縣老家收藏了起來。
寶物被搶走
時間流逝,來到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丁寶檢這樣的商戶人家自然成了當政軍閥眼中的肥肉,有事沒事就來咬上兩口。
時任黃縣稅務局局長的孫某無意中得知丁寶檢家裡有一床象牙製作的席子,可是曾經宮裡的皇上和娘娘們才能享用的好東西。
孫某找上了丁家,逼迫丁寶檢把象牙席賣給他。丁寶檢起初自然不願,可是經不住孫某利用權勢壓人,為了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安危着想,最終不得不把象牙席僅以幾百大洋的低價賤賣給了孫某。
得到象牙席的孫某也不敢把這東西繼續放在黃縣,生怕人多嘴雜,萬一被比他厲害的人知道後,他又如何能保住它。
於是孫某又把象牙席帶回了山東煙台牟平解家莊珍藏了起來。
所幸,後面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孫某手裡有象牙席,再加上戰亂,這床象牙席就安穩地待在了孫家幾十年,直到孫某重病離世。
孫某臨終前把女兒孫秀英叫到床前,一再叮囑她這是件珍品,一定要好好保管好,不管誰來買都不能賣,要把它當成傳家寶一直傳下去。
孫秀英只知道席子是父親花錢買來的,既然父親這樣說了,她就牢牢記在了心裡,所以當煙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才會吃了閉門羹。
成為鎮館之寶
1963年,孫秀英已經年過半百,她一直沒忘記父親臨終囑託,好好保護着象牙席。
而此時新中國成立,煙台博物館剛建不久,裡面幾乎都是空的,沒啥文物。
博物館第一任館長史征夫親自帶隊帶着工作小組深入到牟平村民家中,進行文物普查和收集工作,想把民間的文物好好收集起來進行科學的保管,以免損毀。
文章開頭那兩位工作人員吃了孫秀英的閉門羹後,找到了史館長彙報此事。
他們一致覺得從孫秀英的反應來看,她一定撒謊了,象牙席肯定在她手裡。
收到這個情況後,史館長非常激動,又帶着工作人員找到了村裡,讓當時的生產隊隊長帶着他們再次來到了孫秀英家中。
因為這次有隊長帶隊,孫秀英也不好意思直接將人拒之門外,只得把客人讓進了家中。
史館長開始說服孫秀英把象牙席賣給博物館,不要讓這樣好的東西流落在外,萬一不小心損毀了就可惜了。
一開始孫秀英始終不承認家裡有象牙席,後面她也不辯解就聽史館長在那勸解。
隊長也在一旁邊幫着史館長說服孫秀英。
史館長倒也是個不輕易放棄的人,見孫秀英一次不答應就來兩次,兩次不答應就來三次。
漸漸地,聽了史館長所說的話,孫秀英心裡也開始動搖了。
她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人,家裡條件確實不好,如果把席子就這樣放下去,難說會如史館長所說的一不小心被螞蟻或者老鼠啃咬,又或者遇到個極端天氣,沒有妥善保管的地方,時間長了,象牙席也有可能出現破損的情況。
一件珍品如果在自己手裡被毀了,孫秀英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的囑託,她也無法原諒自己。
於是她轉身進屋把象牙席拿了出來。
當史館長展開席子時,眼睛都亮了,嘴裡一直嘟囔着:“太漂亮了,太精美了,這工藝真是不可思議啊。”
據考證,這床象牙席製作於清朝雍正年間。當時廣東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密切,象牙材料充足,也給了廣東手藝人發揮的空間。
所以當地的牙雕藝人通過自己精湛的技藝,把象牙分劈為厚度僅為0.2毫米的薄片,做成“牙絲”,由老師傅精細打磨光滑後,再按人字形紋路進行編製,整個過程耗時長,消耗的象牙數量也巨大。
一條象牙席做出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正因如此,一直以儉樸自居的雍正皇帝下旨不允許再做,至此,世間僅有5床象牙席。
300年時間過去了,史館長眼前的象牙席依然光潔如新,柔韌度絲毫沒有發生變化,古代匠人們高超的制席工藝可見一斑。
最終史館長以300元的價格徵購了這床象牙席,也有人說是500元,時間久遠,交易數字也變得有點模糊不清了。
但不管是300元還是500元,在1963年時,也不算是一個小數目了。
現在5床象牙席現世的只有3床,一床在北京故宮博物館,一床在煙台博物館,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成為了煙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如今這件寶貝的估值已經過億元,隨着時間的流逝,它的價值會越來越高,甚至是無法估量。
如果你現在去到煙台博物館,就有機會一睹這個彌足珍貴寶物的風采。
象牙席的歷史與工藝
象牙席的歷史非常久遠,並非清朝才有,在《西京雜記》中就有漢武帝“以象牙簟賜李夫人”的記載,象牙簟就是象牙席。《魏書·韓務傳》:“韓務除郅州刺史,獻七寶床象牙席。”《格致鏡原》記載:“車永為廣州刺史,其子役使多工作象牙簟者,土人患之”。
這些史料都表明象牙席自漢代以來就有人製作,只不過留存於世的很少。
而且在《格致鏡原》中也詳細地記錄了象牙席的製作過程:
“安南鄧上舍說,其祖初入朝貢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
總的來說就是需要用特殊的藥水將象牙泡軟,才能將其製成絲線進行編織,對象牙形狀、質地、成色要求非常嚴格,損耗也非常大,象牙的利用率不足10%,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帝要下旨停止製作的原因。
而且北方氣候大多乾燥,象牙如果在北方製作突然脆斷,只能在潮濕的南方製作好後才能運送進京。
如今製作象牙席的專用藥方配方,製作工藝早已經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不得不說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但想想,也並非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現在還有人會製作象牙席,也許會有一些富豪寧願出大價錢都會想方設法做出來借自己享用。
可是一床象牙席背後又會有多少無辜大象的生命會因此而消失呢?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一旦有了買賣的理由,動物們如何能逃脫傷害呢?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有些東西消失就消失吧,也算是一種對大象的變相保護,把最美好的東西留在博物館供後人瞻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