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
身為東野3縱司令韓先楚善戰,好戰,被稱為“旋風司令”。解放戰爭時打過不少硬仗、惡仗,運動戰、攻堅戰很順手。在軍中的威望甚高,源於打仗果斷幹練,都是勝仗,而且一次比一次有戰績。
作為麾下將領,徐國夫對他在軍事上的能力就是佩服。
抗戰勝利後,各根據部隊抽調幹部、部隊挺進東北,韓先楚被安排到4縱擔任副司令,因代司令、司令胡奇才多數情況下因身體不適休息較多,很多仗都是他來指揮,如鞍海戰役、四保臨江、梅河口戰役等。
1947年秋,調任3縱司令員,對於3縱上下是熟悉也陌生。因為3縱、4縱隸屬於遼東軍區指揮,而且四保臨江作戰,3縱和4縱聯合作戰。尤其四保臨江作戰,上級講3縱全部與4縱一個師聯合作戰,總指揮是曾克林,副總指揮韓先楚。
在商討作戰方案時,曾克林與韓先楚的意見不同,一個強調打弱敵,擴大戰果;一個強調打強敵,讓敵人知難而退。最終上級支持韓先楚的作戰方案,在整個戰役中,韓先楚是實際指揮員,最終取得殲滅一個師加一個團的戰績。
戰役勝利不僅僅殲滅敵人創造記錄,我傷亡人數少,這是最難能可貴的。打仗不僅要消滅敵人,更重要的保存自己。這樣的指揮員,怎麼能不受到尊重呢?
過去徐國夫聽過韓先楚的名字,但沒有見過本人,當見到對方後,長相黝黑,面相普普通通。但也就是這樣“普通”的面相,成為軍隊不可多得的戰將。
徐國夫按照韓先楚的指示作戰,全力以赴打援,斃傷敵1000餘人,俘敵400,自身傷亡三分之一。打阻擊是硬仗,敵人會不惜一切代價撲上來,為了給主力殲敵時間,唯一的就是硬頂。韓先楚也做過大傷亡的打算,以五分之四的代價,作為師長的徐國夫會用兵也不錯,以三分之一取得勝利。這是兩人第一直屬指揮。
當韓先楚調任3縱司令後,有人對他寄予厚望,徐國夫說:韓先楚當了咱們司令,以後仗有咱打的。他欣賞韓先楚打仗有冒險精神,打仗就有三分險,四平八穩,一點危險沒有,還叫什麼打仗。在奇襲威遠堡時,政委的作戰方案穩妥,但戰果肖;韓先楚的冒險,但戰果大。他是支持韓先楚方案,最終上級採取韓先楚的方案。
部隊隱蔽行軍,按照作戰部署,一舉殲滅敵人一個師,徐國夫說這場奔襲戰我師打得很過癮,繳獲多,俘虜多,傷亡少。
在冬季攻勢時,徐國夫因身體原因到後方休養,後被調去5縱擔任師長。沒有參加3縱義縣戰鬥、錦州攻堅戰等。直到1949年部隊挺進河南,在地方剿匪,他被抽調到湖南警衛,被再次調回老部隊,繼續擔任師長,參加衡寶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