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在這時期,被魏王豹抓去充當了姬妾。不過,薄氏和魏王豹沒生活幾年,魏王豹就被劉邦擊敗,而薄氏也自然作為戰利品,成了劉邦的女人。不過,此時的劉邦身邊美女如雲,因此對薄氏也沒什麼印象。只不過,在十分寂寞的一個夜晚,劉邦和薄氏有了一夜情。
而在這之後不久,薄氏就懷了孩子。按照薄氏的說法,這孩子的父親是劉邦。不過,至於這個孩子到底是什麼人?劉邦其實也不知道真相:畢竟,那個年代也沒有DNA技術,劉邦也只能含糊認下薄氏的孩子劉恆是自己的孩子。
數年後,劉邦成為新王朝的皇帝,並開始冊封諸侯王。對於劉恆的身世,劉邦有些吃不準:因為劉邦把代國分封給劉恆,讓他做代王。
劉邦覺得;如果劉恆是自己的兒子,那麼,也算是做了代王,即便不是,也是把最貧窮的代國分給他。可謂兩全其美。
2、西漢均衡
劉邦在位期間,力求西漢朝廷處於均衡狀態。
在當時的西漢朝廷里,存在三大勢力:
第一,是劉家人。話說秦朝時期,宗室力量暗弱,這導致趙高弄權、呂不韋弄權,都找不到制衡的力量。所以劉邦冊封劉家人為諸侯。一旦朝廷出現權臣弄權,就可以通過諸侯的力量剷除。
第二,外戚。這裡指的是呂家。一來呂家在劉邦創業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二來,即便是戰國時期,各國的外戚擁有勢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劉邦也知道自己無法避免外戚存在勢力,但也不能坐視外戚勢力龐大。因此,外戚和劉家人互相牽制,也可以保持穩定。
第三,功臣集團。在劉邦時代,西漢朝廷里還存在龐大的功臣集團。其實劉邦對於功臣也不認可,但是,想要剷除,終究需要很大的“工程量”。劉邦沒能活到剷除功臣集團的時候。
不過,大體上,劉家人、外戚、功臣,三方在劉邦去世後,基本上保持了均衡狀態。
3、均衡打破
呂后去世後,外戚呂家的勢力出現了鬆動。這讓呂家人感到焦慮。與此同時,劉家人和功臣,也都有各自的算盤:功臣考慮另立新君,掌控一個傀儡皇帝。而劉家勢力最強的齊王系則考慮取代後少帝朝廷(呂后冊立的傀儡朝廷,漢惠帝之子)。於是,功臣集團和劉家人勾搭起來,針對呂家展開了清洗。就這樣,西漢歷史上第一個外戚勢力呂家,徹底出局,成為歷史。
不過,功臣集團也知道,如果讓勢力龐大的齊王系的人做皇帝,功臣集團怕也要面臨滅頂之災。於是,功臣集團擁立了勢力最弱的劉恆,來做新的天子。
劉恆上台後,起初對功臣集團還算客氣。不過隨着劉恆的皇帝寶座坐穩以後,劉恆也通過不動聲色的手段,對功臣集團進行清洗——因為功臣們都有封地,因此劉恆將功臣集團分散到各自封地,然後斷絕他們的通信來往,就這樣,功臣集團陷入瓦解狀態。
而劉恆,也成為了西漢史上,真正大權獨攬的皇帝。此時的西漢,能制衡皇帝權力的,也只剩下了諸侯王。而經過漢景帝父子的努力,諸侯王的勢力也陷入瓦解。
可以說,劉恆對功臣集團的瓦解,影響了西漢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