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2021年10月05日10:40:03 養生 1213


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 天天要聞

糯米

糯米大家肯定很是熟悉的了,其作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殼種仁,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食用的稻穀品種之一。或許很多北方人不知道什麼叫糯米,其實它又叫做江米。糯米酒、糯米飯、糯米雞荷葉飯、粽子、艾糍等等均由糯米為主要材料製作而成,它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飲食的一部分,也是有益於我們身體健康的一種食物。

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 天天要聞

糯米飯

糯米在中醫的最早記載出自於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食治》。被世人稱之為“藥王”的孫思邈所著作的《千金要方·食治卷》是我國歷史最早的食療記載。這是一本中醫典籍,具體講述的是中醫與食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可以了解到很多中藥食療的方法,當然這都是題外話。《千金·食治》里記載:"糯米味苦,溫,無毒。"而《日用本草》則記載:"糯米味甘,平。"兩者對於糯米的性味記載截然不同,後世李時珍在《綱目》重是這樣記載的:"糯米性溫,釀酒則熱,熬餳尤甚。孟詵蘇頌,或言其性涼性寒者,謬說也。《醫學別錄》同樣有言“已謂其溫中堅大便,令人多熱,是豈寒涼者乎?”所以,現在認為糯米是性溫的。孫思邈曾說過:"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明代大家李時珍在《綱目》里同樣記載了:"糯米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臨床應用,現代醫家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其具有一定的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收斂止汗的作用。

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 天天要聞

糯米糍

但是,在現實中糯米真的可以養胃健脾嗎?為什麼很多人吃了糯米之後會出現胃痛腹脹等癥狀呢?這個就又得從糯米的性味上說起,上面已經和大家說到了糯米性溫,味甘,又為黏膩之品。它有補益脾胃之實,但什麼也會才需要補,肯定是脾胃虛寒者需要補。如果不是脾胃虛寒反而是胃熱熾盛之人吃了糯米製品,就會火上澆油,容易發生胃痛等相關癥狀。


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 天天要聞

就如《本草綱目》記載的:"糯米,脾肺虛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熱風病,及脾病不能轉輸,食之最能發病成積。"所以說,平素痰熱之體的,不適合食用糯米。上面也說到,糯米乃粘膩之品,人體脾主運化,如果脾病,運化功能失調,還服用糯米,就會導致食積不能消化而發病。中醫古籍《本經逢原》是這樣記載的:"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滯,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氣下行矣。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目前我們最常食用的糯米糍,糯米飯,糯米雞等等,均由糯米直接製作而成,是不利於消化吸收的,胃腸功能失調的人盡量不要吃。如果想取其補益脾胃之性,可以按照上面的說法,磨成粉,煮稀粥,這樣則有利於脾胃運化,起到補益脾胃的功效。

中醫:糯米健脾養胃,但是為什麼不少人吃了會出現腹脹胃痛等疾病 - 天天要聞

糯米糕

總而言之,中醫雖然認為糯米為補益脾胃之品,但不恰當的食用方式則會使到人體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失調,導致胃痛,胃脹等疾病的產生。所以,正確的使用糯米,才是發揮其功效的關鍵。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吧,喜歡的朋友請點個關注及分享吧。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