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豆汁兒:豆汁兒是北京的傳統名小吃,但因其獨特的酸敗氣味讓很多人難以接受,甚至形容其味道像泔水,不過也有一些老北京人對它情有獨鍾,認為其酸香爽口。
天津
狗不理包子:作為天津的一張美食名片,狗不理包子在外的名聲很響亮,但近年來卻被不少人詬病,價格相對較高且性價比不被看好,同時部分遊客覺得其口感和味道並沒有達到與之名聲相匹配的程度,一些本地人也認為其品質和口味不如一些小眾包子鋪。
上海
青團:在清明節前後,青團是上海的時令小吃。但對於一些外地人來說,青團的艾草味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而且傳統的豆沙餡青團比較甜膩,不符合一些人的口味偏好,所以會覺得“坑”,而本地人中也有部分人因不喜甜膩而對其不太感冒。
江蘇
南京活珠子:南京活珠子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口感深受南京本地人喜愛,但因其外形較為奇特,雞蛋內已經有了小雞的雛形,讓很多外地人在初次嘗試時難以接受。
泰州油炸臭干:泰州油炸臭干是當地的傳統小吃,其經過發酵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是一種挑戰,雖然炸好的臭干外酥里嫩,口感豐富,但不少人還是會被它的氣味嚇倒。
山東
炸知了:在山東部分地區,知了是一種常見的美食,富含蛋白質,炸出來香酥脆口。但對於外地人來說,知了屬於昆蟲,從心理和視覺上都難以接受將其作為食物。
苦腸:苦腸是青島的特色美食,用新鮮豬小腸製作,鹵出來後晾涼切片沾蒜汁食用。因入口第一感覺有點苦味,且是豬小腸製作,很多外地人了解做法後就被名字勸退了。
廣東
叉燒包:叉燒包是廣東常見的早餐包子,用叉燒肉製作而成,裡面有不少肥肉,吃起來又咸又甜又油膩,這對於習慣了清淡口味或不愛甜咸搭配的外地人來說,實在難以入口,而本地人卻從小吃到大,習以為常。
雲吞面:雲吞面是廣東人喜愛的特色早餐麵食,但對於外地人而言,麵條和雲吞一起煮的組合比較奇怪,而且口感清淡,對於喜歡重口味的人來說,會覺得食之寡味。
四川
折耳根: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因其特殊的香氣和口感備受四川人喜愛,但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折耳根有一股“臭腳丫”的怪味,而且氣味刺鼻,難以接受。
麻辣兔頭:四川人對麻辣兔頭情有獨鍾,但外地人因覺得兔兔可愛而不忍食用,並且兔頭的外形也會讓一些人望而卻步。
河南
焦香烤小雞:河南南陽的焦香烤小雞是將沒有孵化完全的小雞去殼後用竹籤串起來烤制而成,有雞頭雞腳還有細細的絨毛,其特殊的焦香味和外形讓很多人不敢嘗試。
漿麵條:漿麵條是洛陽等地的特色美食,其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漿水是綠豆漿發酵發酸而成,有一股像泔水一樣的發酵味,讓不少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