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豬肉價格這麼便宜,做臘腸的反而少了?6個原因很現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豬肉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零售價格直接跌到14~16元左右,本來豬肉價格就下跌了,再加上又是年關,做臘腸的人應該越來越多才對。讓很多豬肉販子反映:以前每到年關將至,做臘腸的隊伍都排出去好遠,可今年卻顯得格外冷淡,當初熱鬧非凡的加工場景已經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飲食習慣變化
隨着時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由於以前的人生活條件比較拮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肉,但又不捨得一次性吃完,所以便將肉灌到腸衣裡面製作成臘腸,什麼時候想吃了什麼時候拿出來解解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吃臘腸也是改善生活了。而現在的人越來越追求健康飲食,像臘腸這種高油、高脂類食物不符合人們的飲食追求。
2、溫度逐漸升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冬天的氣溫明顯要比幾年前的溫度更高,像臘腸,臘肉等腌制類食物必須要在低溫環境中才能保存,一旦溫度升高,可能會出現腐敗變質等問題,就連口味也會受到影響。與其花錢買一堆臘腸,還不如直接買現成的,畢竟現成的臘腸都經過長時間風乾,保存期限會稍微長一些。
3、傳統習俗淡化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春節,老祖宗也留下了很多傳統習俗,就比如製作臘腸,走親訪友,發壓歲錢,貼紅對聯,掛紅燈籠等。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多年輕人對傳統習俗已經變得越來越淡然,他們會在自己的圈子裡生活,所以製作臘腸對於他們來講已經沒有什麼太大意義。
4、製作成本增加
臘腸雖然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在製作臘腸的過程當中卻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成本。除了需要購買最基本的豬肉外,還得買調料、腸衣等東西,千萬別以為這些東西買到手後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的調餡、灌腸、晾曬等步驟也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5、口感基本沒變
隨着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人們在吃東西時都會格外注重口感的多樣化,而臘腸這種食物這麼多年裡,口感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太大變化。一直是固定的幾種口味,如:麻辣味,五香味,原味甜味等。長期吃同一種口味的食物,難免會讓人感到乏味,以至於傳統的臘腸已經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他們會選擇比臘腸口感更豐富的食物。
6、居住條件有限
以前的人都是居住在鄉下,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根本不需要擔心沒地方晾曬臘腸的問題。而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在城裡居住,城裡的居住條件有限,根本沒有適合的地方晾曬臘腸。如果空間不足或者是通風材料不夠的話,臘腸就容易出現發霉變質的問題,從而影響到食用口感,所以就不願意再製作臘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