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頭肉吃的最多的時候是上小學的時候,大概就是98年左右。
感覺那時候的夏天好像很熱,經常和母親到玉米地拔草。那時候頂着烈日,好像天越熱,知了越是喜歡叫。
玉米已經長的很高,玉米葉像個小鐮刀樣割在我的皮膚上。汗水流到傷口上又疼又癢,半個小時就要跳到五支渠洗個澡,那是一條有五六公里左右的人工渠。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水,那時候水是沒有污染的即使有點混濁也是很乾凈的。
終於熬過艱難的一天,媽媽累的衣服已經濕完了,我跟在媽媽後面屁顛屁顛就回家了!路過村裡的涼菜店,媽媽總會買一斤多豬頭肉給我吃。
老闆是本村人,五十多歲有點駝背,體力勞動太多的農村人,年齡總是偏老點。老闆那粗大手從冷櫃里拿出鹵個豬頭,那時的鹵豬頭肉是白的,不像現在顏色紅的發亮。年紀雖然大點,老闆還是很靈活的,手起刀落一片片豬頭肉扔進一個滿是傷疤的鐵盆,新鮮的紅椒絲,紅亮的辣椒油再加上各種佐料,一斤多豬頭肉在鐵盆中和各種配料在老闆手中不停翻滾,三下五除二一氣呵成,完美!
拿着菜和媽媽趕緊跑回家,喝上一口井水,拿起煎餅卷上這紅白相間的豬頭肉,一口下去辣糊糊的,豬頭肉勁道滿口留香。這一幕成了我夏天最美好的記憶,母親看我吃的這麼開心,在邊上說:“這麼好吃嗎?下次再買”。母親好像都沒怎麼動過筷子。那時鹵好的豬頭肉也就2.5一斤,當時的豬肉都四五塊。所以窮人都能消費的起,反而肥肉是個香餑餑。
現在豬頭肉成了稀罕品。生活水平好了,豬肉吃的少了,豬頭只有一個。物以稀為貴,鹵豬頭也就水漲船高。現在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吃當地豬頭肉。山東的,甘肅的,四川的,貴州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不過再也吃不出當時的味道,那個夏天,知了在叫,母親還是個強壯有力農村婦女。那時的豬頭肉,吃的無憂無慮,沒有添加劑,沒有……
那時候的我很快樂!
獻給母親,五一快樂。